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引言:

唐朝早期的眾多皇帝,很少有像李顯那樣沒有什麼作為的。他在位期間,沒有留下什麼可供後人稱讚的成績,說得更為現實一點,他是一位一無所成的皇帝。他並沒有像他的祖輩和父輩那樣,有著一番可供後人稱讚的事蹟。即使是與他那位母親相比,他在政治上的成績也是比不過的。

這樣的歷史現實的產生,與他本人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也與他當時所處的時代,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從他個人來講,身為皇帝,李顯的個性偏向軟弱,這是他之所以沒有能夠成就一番事業的基本原因。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李顯沒能有自己的一番作為,還和一位人物的存在有著莫大的關係,也就是他的母親。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

最初並不是太子人選的事實,讓李顯從小就沒有身為未來君主的自覺

李顯當時,並不是正統的太子人選,他能夠成為皇帝,有著巧合的成分。原先的太子人選,是李顯同母的哥哥。而且在這位哥哥之後,李顯還有兩位哥哥。這樣的事實,讓李顯小的時候,在眾多位兄弟當中,就並不怎麼出彩。李顯對於自己的定位,也就只是一位普通的皇子,他自己完全無意於圖謀上位的事情。

縱觀當時他的做法,就是安於自己皇子的身份。即使他的幾位哥哥,因為想要爭奪皇位發生過手足之間的戰爭,李顯也從來沒有讓自己身處其中。他始終是一個活在自己安穩世界中的人。而且,因為不是太子人選,所以李顯基本上也沒有接受過身為楚軍應該接受過的教育。

他後來之所以上位,是因為在他前面的哥哥不是離世,就因為政治鬥爭被貶黜。而李顯之所以最終被選上,是因為他的父親,堅持未來的皇帝必須由他的母親所生。

也就是說,李顯被選為太子,成為皇帝,並不是因為李顯本人的能力,而是因為他的母親。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的父親李治和他的母親武則天

要不是李顯前面的同母的哥哥陸續出了事,皇位也不會輪到李顯頭上。而且李顯自己,最初的時候並沒與身為儲君的自覺,當然他也沒有那個機會有。

母親武則天的打壓,讓李顯的人生變得格外艱難

雖然說,李顯因為他的母親的原因,得到了皇位,但這位母親的存在,對於李顯來說,並不都是好事。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位母親的存在,李顯的人生才最終呈現出了碌碌無為的狀態。因為這位母親,在李顯身為皇帝的道路上,並不是起著促進的作用,反而是起著攔路虎的作用。

這位母親,也就是中國歷史上那位唯一一位的女性皇帝武則天。因為自己想要成為皇帝的慾望,所以對自己的這位皇帝兒子,她始終是不滿意的。她非常渴望把皇位奪過來取而代之。而李顯,最初登上皇位的時候,也是有自己的一番想法的,也總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情的。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

但是他的想法,都必須通過他的那位一直把控著朝政的母親那一關。當李顯想要把自己頭腦中的種種想法付諸實踐的時候,他的母親完全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對李顯的這些種種想法給予否定。二人之間圍繞政權方面,展開了暗地裡甚至是明面上的較量。

事實上,還很稚嫩的李顯,怎麼會是他的母親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李顯的皇位,就被剝奪了。取代李顯坐上皇位的人,正是他的母親。一個皇位說失去就失去的人,人生怎麼可能還會順利?失了位的李顯,後來的日子應該說是格外得艱難。

因為這段艱難的人生經歷,讓李顯再次居於皇位的時候格外謹慎。

他的那位母親,對於李顯算是手下留情了,她並沒有結束李顯的生命,但是她也沒有放過李顯。她把李顯軟禁了起來,並且時常派出身邊的人對李顯給予恐嚇。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李顯,即使曾經有萬般豪情壯志,也逐漸被消磨掉了。更何況李顯,本來就不是一位有著強大意志力的人。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的母親武則天

這段時期的經歷,給李顯的人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傷痕。在李顯後來重新回到了皇位上之後,為了保有皇位,他總是處處小心,總是時刻謹慎。對於武則天時期那些個經由武則天取得了權勢的武家人,李顯都是小心對待的,即使這些人當中,曾經還有侮辱過李顯給予李顯痛苦的人。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處處小心謹慎的皇帝,怎麼可能會做出一番大事情呢?他的小心謹慎所到達的程度,已經到了連朝中的官員尤其是那些武氏一族的官員做了錯誤的事情,都不敢加以責備。一個連自己的臣子都不敢管的皇帝,他哪裡還會有膽量讓臣子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

同樣也是這段艱難的經歷,讓李顯的皇后開始走向了人生的放縱面

最終結束李顯生命的,並不是因為健康或者年歲,而是因為李顯的枕邊人,也就是當時的皇后。李顯因為自身的懦弱,讓他的皇后也跟著他遭受了很大的折磨。在再次掌權之後,這位皇后向武則天看齊,甚至在個人放縱方面有過之。李顯對於這位皇后,可能出於內心的愧疚,也總是不加約束。

當這位皇位開始把目光投向政局之後,李顯也仍然沒有出面阻止。這位皇后以及當時的一位公主,為了個人的慾望能夠公然做出賣官鬻爵的事情,就更不用說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干預朝廷中的官員升遷以及政策的推行種種了。

當這位皇后的慾望不能夠因為李顯的放縱得到滿足之後,她做出了取李顯而代之的決定。這個決定,就是以非常規手段提前結束李顯的生命。

李顯人生最後階段的自我放棄,與他早前的經歷有關

李顯的皇后韋氏

結束語:

其實,李顯的一生,還是可悲的,他因為皇子或者皇帝的地位得到的東西,除了個人生活上的富裕之外,大部分都是痛苦。他的人生,即使身為皇帝,也要處處受到他人的限制。因為習慣了這些限制,所以後來他即使能夠獨立運用權力了也沒有了想要通過手中的權力做出一番事情的想法了。

到第二次登上皇位的時候,李顯已經完全失去了鬥志。前面的痛苦的遭遇,讓他只想著安穩地度過後面的日子。皇帝的責任以及抱負,基本上不再他的考量範圍之內。有著這樣想法的人,還怎麼可能做出一番作為出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