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在他以及老一輩革命先驅的促進下,中華民族開始覺醒,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的浪潮。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中華民族推翻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封建清王朝,使得人民開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在孫中山先生的帶領下,中華人民開始走向一條共和之路。

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跨越歷史長河,早在辛亥革命以前,1902年,孫中山曾預言,若定都新疆伊犁將可稱霸亞洲。這可能是不切實際,但是從孫先生的角度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並且據錢穆·《中國歷史精神》記載“我們革命的中心應在武漢,此乃內陸中心,一呼百應,建國時首都應該在西安,這是全國的中心,將來要做一個亞洲的中國,則應定都在伊犁。”由此觀之,錢穆先生十分贊同孫先生當年的觀點。

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兩位老一輩也都證明了“我們的前途是星辰大海”的廣闊胸襟。定都伊犁,當今的我們固然是無法理解,甚覺荒謬,但當時的他們究竟又是以何為據呢?

地理優勢

武昌位於中國十八省的中心位置,有利於控制國內的局面,可以四面縱橫發展,但不便的交通條件極大程度的侷限了其對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三省等相對偏遠地區的管轄控制。

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然而伊犁不僅可以很好的管控國內,而且更好的掌控亞洲的形勢。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反觀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因為首都離西域太遠,在管理上有其心沒其力,對鄰國難以起到大國震懾的作用,從而導致西域戰事頻繁,始終不寧靜。而孫中山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時代下發生,那麼若將都城設在伊犁,中國就可以“謀大洲”。

從孫中山這一理念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的雄心壯志和滔天偉略,他不僅僅想要讓國內地區經濟、政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甚至還企圖掌控全亞洲,讓我國成為亞洲之核心。

經濟繁華

歷史上惠遠城清朝政府便於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擇地築城,乾隆皇帝為其賜名“惠遠”二字,取“大清皇帝之恩惠得以惠及遠方邊陲”之意。從此惠遠便成為了全疆的軍事、政治中心。那個年代的惠遠老城,城高達一丈四尺,周長大約九里,規模甚是宏大,被稱為“新疆第一大城”。與此同時,惠遠城內商號遍佈,熙熙攘攘,道觀林立,極為繁榮。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惠遠

“商鋪林立,百貨雲屯,市肆極稱繁華”,有“小北京”之美譽。

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通商方便

早在隋唐時期,霍爾果斯口岸就是古代絲綢之路新北道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霍爾果斯口岸更是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條件,成為中國西部貿易最大的公路口岸。

孫中山曾預言:若中國定都伊梨,可稱霸亞洲

再觀史料,“伊犁雖荒.斬之胡桐檉柳,驅之貙狸,羈之騾橐佗;草萊大辟而處其氓,出名裘駿馬以致商賈;鐵道南屬.轉輸不困,未及十年,都邑衢巷斐然成文章矣。”對於本身就對伊犁抱有巨大幻想的孫中山來說,一切現實問題都遠遠小於伊犁的巨大優勢,現實問題在他看來只要修好了鐵路,那就具備了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這樣遠大理想才會實現,才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

現實的衝擊還是打破這一設想,畢竟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可能去鐵路到新疆。沒有鐵路等於沒有了腳,寸步難行。從當時的考慮之下,孫中山先生是考慮的很遠的,想把中華民族恢復往日之輝煌。這一宏偉的想象最終夭折在搖籃裡。要想遠行,必先謀。相信中華民族早日能如孫先生所願,復興中華,屹立世界之巔,實現中國夢,打造命運共同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