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宋朝显然是一个前卫和破解迷雾的时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对于气象的研究既新鲜又生动,让后人看到了被送人遥望蓝田与白云的浪漫执着的风度。沈恬。字存中,浙江钱塘人,北宋时期的杰出科学家。据《宋史.沈括传》记载:“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

《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沈括画像

英国人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沈括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称赞沈括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读》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美国人编著出版的《科学家传记辞典》中用了整整25页的篇幅介绍沈括及其生平。沈括对人类科学文明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已经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公认。因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北宋这部著作里的独特知识领域。

首次记载“陆地龙卷风”。

《梦溪笔谈》一书中有关气象方面的论述是不少的,涉及到大气物理现象、气候成因、天气预报等各方面,为后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了重要依据。

比如“陆龙卷”一条:“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恩州武城县”(今山东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远远看去就象一支插在天上的“羊角"。龙卷经过的地方,“大树尽拔” ,官家和老百姓的房屋一扫而光, “民间死、 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变为“丘墟”。其中,县官的儿女、奴婢被风卷上天去,又从空中排下来。过去,有很多人都认为龙卷风是美洲独有的现象。沈括的记载雄辩地告诉人们:早在十一世纪我国就留下了龙卷风的记载,这不仅为人们研究古代气象提供了宝贵资料,而且对区划古代世界龙卷的地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梦溪笔谈

在另一段关于“雷电入室”的记载中更是生动、奇特:内侍李舜举家堂屋之“西室”遭到雷击,“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大家以为堂屋一定被火烧了,但雷止以后一看:一些镶银的漆器。上面的银全部熔流在地上,而漆器却不曾“焦灼”。又“有一宝刀”,“极坚钢”,却在刀鞘中“熔为汁”,而刀鞘却依然如故。在那个时期,人们总认为“草木”比“金石”易焚,对雷电也缺乏认识,所以当时沈括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但是,沈括的详细记载为后人们在研究导体和非导体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线索。

另外,《笔谈》 中还对虹、冰雹、霜、海市蜃楼等大气物理现象作了记载。这些记载,不仅时间、地点清楚,而且记叙详细、语言精炼、文词优美,富于情趣,是我国古代难得的珍贵气象记载。

《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相关画面

《笔谈》中关于“避风术”一段有一个有趣故事。原来,在江湖间行船最怕大风,冬季犹可,盛夏起大风,常在瞬间,迅猛异常,造成船毁人亡的事故。为了摸索出一套避风办法,沈括虚心请教于江上船民和来往于江湖的商人,终于总结出一套“避风术”:夏季要行船的人,五更就要起床,看见“星明月洁”,整个天空无云,“便可行”,中午以前就停船住下,这样就不会遇到风暴。这种办法成为宋以后我国历代人们出门航行的座右铭。影响所及,直到解放前后,四川、贵州各村镇小客店门前,还贴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对联。

《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梦溪笔谈

过去世间相传天上的虹,是“龙”一类神物,“能入溪涧饮水”。沈括自己先也相信,在一次出使的路上,正逢雨后,见一虹“下帐前涧中”。于是,他“使人过涧”,“隔虹对立”,仔细地观察了虹的现象。在事实面前,沈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原来的错误观点,得出了:“虹, 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的正确结论。这是我国古代能正确解释虹现象较早的见解之一。比法国学者笛卡尔用几何光学定律解释虹要早500多年。

在气候方面,沈括也有一定研究。沈括从比较寒冷的延州(今延安)地区出土的“竹笋”化石上,分析得出此地“旷 古以前”,“地卑气湿” 的结论。又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庐山游大林寺》一诗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当时一般人都不能解释。沈括却能指出:“地势高下之不同”“而地气之不同也” 。对此问题作了精辟回答。

《梦溪笔谈》中的气象趣闻,提出许多概念,隐藏怎样宋代研究水平

北宋市井

对于天气预报,沈括也有独到的研究。“熙宁年间”,京城久早。

有一段时间,连续几天天气十分阴沉,人们都说要下雨了,但天气又忽然转睛“炎日赫然”,大家十分失望。当时正好沈括有事见皇帝,皇帝问他什么时候有雨,沈括回答说:下雨的征候已很明显了,明天就可下雨。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次日果大雨”。沈括阐述了他预报第二天大雨的理由: 久旱以后,连日阴天,“湿土用事” ,水汽条件已具备,但没有热性空气对流仍不会雨。后来,天又“骤睛”,“燥金入候”,为热空气对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连阴时未雨,反而在转睛之后落了雨。这样的预报及其科学的根据产生在900年以前,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沈括对气象的论述中也掺杂有一些封建性、神秘性的东西。然而,这丝毫不会使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逊色,正如竺可桢所说:“正当欧洲学术堕落时代,而我国乃有沈括其人,潜心研究科学,亦足为中国学术史增光”。

因此,《梦溪笔谈》的科学性非常具有跨时代意义,虽然以笔记形式写出此书,但是也表明了沈括在追逐研究气象领域上是相当前卫的。

参考资料《北宋科学史》、《梦溪笔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