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明漢之爭

讀過金庸老爺子《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們都知道,書中描述了這麼一個人物,丐幫八代長老陳友諒,他陰險狡詐,善於耍陰謀估計,欺騙金毛獅王謝遜,擾亂丐幫,在書中十足大惡人一個。然而歷史中的陳友諒卻並不像老爺子描述的那樣糟糕。

大話明清:明漢之爭

陳友諒,算是元末真正的反元鬥士,他與朱元璋一樣,都是貧寒出身,少年時讀書少,並習有武藝。陳友諒於黃蓬起義,並加入紅巾軍後,通過不斷地拼殺,憑藉戰功逐步升到了元帥。陳友諒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憑藉著過人的才幹,籠絡了軍中一票的小弟,把當時的老大徐壽輝架空成了傀儡,並最終幹掉徐壽輝徹底掌握起義大軍。也正是因為此,史書中記載的陳友諒成為那種忘恩負義的小人形象。我想金庸老爺子也是據此在書中刻畫出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嘴臉吧。

大話明清:明漢之爭

陳友諒掌權後便以採石五通廟為行殿,建立漢國,稱帝登基。當時南方農民起義軍屬陳友諒與朱元璋兩路人馬最是強生。尤其是陳友諒,通過多年的東征西討,無論是地盤、兵力、財力、聲勢,陳友諒都比朱元璋要強大的多,大有一統江山之勢。

然而面對如此有利局面,陳友諒卻是盡處昏招。當時朱元璋東面是張士誠,西面是陳友諒,朱元璋被夾在中間可謂腹背受敵。當朱元璋率兵救助劉福通與韓林兒攻打張士誠時,陳友諒立即率領六十萬雄兵“空國而來”,沒曾想他不去攻擊兵力空虛的應天(南京),反而圍攻南昌,作攻堅的蠢事。在圍攻八十多天無果後,這時候朱元璋卻是率領二十萬大軍返回,於是雙方八十萬大軍在鄱陽湖展開了大會戰,陳友諒大軍有戰艦上百艘,都是那種高大的戰艦,多大首尾相連的地步;反觀朱元璋,只有小船三兩隻,但勝在速度較快。交戰中,朱元璋部隊先是用火攻燒燬了敵軍二十幾艘大船,然後朱元璋又用計詐死,讓陳友諒放鬆警惕。又通過三天大戰,最終陳軍大敗,陳友諒在率部突圍中,中箭身亡,由此陳汗王朝走向衰落。

大話明清:明漢之爭

明漢征戰圖

然而為何陳友諒六十萬大軍,加上各種堅船利炮卻不是朱元璋二十萬大軍的對手呢?

朱元璋: "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從這句朱元璋對陳友諒的評價中可以看出,朱元璋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對人性把控程度,也正是因為陳友諒狹隘的戰略眼光,導致他對朱元璋過於輕視,從而錯失江上。倘若他當初能聯合張士誠,對朱元璋展開東西夾擊,那麼歷史說不定就要改寫了。


大話明清:明漢之爭

陳友諒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