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远离尘嚣》是哈代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哈代早期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高峰的标志。这部小说的问世让哈代在英美读者界与评论界声名大振,正如哈代传记作家米尔盖特所说:“《远离尘嚣》的成功将哈代推到了当时的小说界前沿”。

该部小说中,哈代以清新的主题、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女主人公芭斯谢芭和三个男人奥克、博尔伍德和特洛伊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此外,哈代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近乎完美的乡村景色图,同时他也热情地赞扬了人类的无私之爱和高尚的仁爱道德。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自知之爱:阶级差距是爱情最大的阻碍

最近,奥克单枪匹马的走上以主人而不是雇工的身份经营牧场的道路,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牧主。当然奥克并不是继承家产,这个小小牧羊场是他在过去的十年里,靠自己坚持不懈的辛勤劳动和省吃俭用的积蓄租来的。

而即使欠了外债,奥克也想做个独立的牧主,因为牧主意味着一定的财富和地位,意味着阶级地位的提升。但是天公不作美,只因一只倒霉的小狗,奥克的两百只羊全变成了羊肉,不但他十年来的心血和精力都白费,就连和自己喜欢的女人结婚都成了奢侈。

芭斯谢芭是奥克的意中人,她继承了叔叔的农场,是奥克现在的女东家,当然奥克无怨无悔地胜任牧羊人这个职位完全是因为芭斯谢芭是他所珍爱的,一直渴欲的姑娘,但是奥克也只是默默地喜欢芭斯谢芭,因为他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明白,阶级差距是爱情无法跨越的鸿沟。所以即使当时作为一个小牧主向芭斯谢芭求婚时,奥克也是多少有些自卑和心虚“我有一个整整齐齐的小牧场,比起抓住她的手那一会儿来,信心已消失一半了”。如今作为一个雇工,奥克更是自知自己低人一等。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其实在哈代的作品中,造成人物悲剧的因素中阶级差距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如小说《无名的裘德》中,裘德一直怀揣进入大学的梦想,为了实现大学之梦,他白天卖力打工赚钱,晚上彻夜勤奋读书,为了离梦想更近,他千里迢迢搬到基督寺附近,但是作为一个穷苦的下层劳工,进入大学只是一个奢靡的梦想,因为大学只是为有钱的贵族准备的。所以即使裘德的梦想有多高尚,即使他通过自身力量来克服各种困难,也终究未能战胜整个社会的既定秩序早已决定的不同阶层的不同命运。

同样在小说《远离尘嚣》中,哈代笔下的奥克对于自己与芭斯谢芭之间的阶级差距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是一个生活在贫穷绝望中的下层农民,而芭斯谢芭犹如生活在舒适天堂的贵妇,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和地位的悬殊是注定难以跨越的鸿沟。所以奥克时刻保持清醒,他没有因为爱情冲昏头脑做些无畏的挣扎,也从未因得不到爱情而嫉恨任何人。他一直把这份爱默默地藏在心里:“女主人,你知道我爱你,而且将永远爱你。我提到这一点只是想让你知道,不管怎么样我都希望你不受到伤害,除此之外我就不在意了。在争夺金钱和美好事物的竞赛中我失败了,但我还不至于愚蠢到妄想高攀你的地步,既然现在我很穷,而你在哪方面都凌驾于我之上”。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无私之爱:爱就是默默地付出和给予

“他正处于男性生长最勃郁的时期,因为他的理智和感情已明显地分离开来,他再也不会由于年轻的缘故把理智和感情掺揉成为冲动了”。在整部小说中,我们看到对于理智和感情,奥克是最能拎得清的唯一一个人物。

奥克一直深爱着芭斯谢芭,但是他自知自己与芭斯谢芭的不般配,所以他隐藏起自己的感情,全力帮助芭斯谢芭的农场与牧场的运作,即使当绅士博尔伍德庄主爱慕并向芭斯谢芭求婚时,奥克也忍耐着自身的痛苦,并下定了高尚的决心约束自己不去破坏他的求婚。当花花公子特洛伊引诱芭斯谢芭时,他又竭力规劝芭斯谢芭,并为博尔伍德庄主的不公正待遇打抱不平。当暴风雨来袭之夜,他又是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芭斯谢芭的粮垛。

自始至终,奥克都在为芭斯谢芭的幸福着想,尽管他的无私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这些对于他不仅是一种不可名状的伤心事,也是一声晴天霹雳”。但是他的默默的付出和自我牺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无私之爱:

他天生直言不讳,对于任何事情,即便是她对另一个男人的爱情或与其缔结的婚姻,都会持同样的无私态度。


这是一种高尚的爱情,虽然很可能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人有了这种爱情,即使担心会在所爱的人心里引起反感,也不能阻止自己对他或她的错误进行斗争。


他认为既然木已成舟,对这件事还是尽可能态度好一些,才算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最体贴、最厚道。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事实上,无私的奥克是哈代塑造的利他主义的人物形象,哈代颂扬人类约束利己本能,建立利他原则,为社会、为人类谋福利,从而达到人类最高的仁爱的社会理想。所以他塑造的奥克是利他主义的化身,是最高的仁爱理想的体现。虽然奥克身上也有利己主义的因素,但他的利己主义思想只占很小的位置,他的个人利益总是让位于他人的利益。如他因羊群惨死失去牧场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上帝我没有结婚,不然的话,眼看我就要成为一个穷光蛋,她会怎么样啊!”

在小说中,哈代高度赞扬和肯定了奥克的利他主义精神和高尚的仁爱道德,当然也对特洛伊这样人物的利己主义行为给予严厉谴责:人类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不能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命运之爱:命运的安排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熟谙哈代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哈代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观色彩,哈代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由神的意志安排决定的,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和反抗都逃不脱神的意志的主宰,而关于哈代的这种命运观,苏联的阿里克斯特做过这样的论述:“哈代不是从社会矛盾,而是从凌驾宇宙之上并支配它的命运的那种神秘力量中,去寻求对生命中悲剧因素的解释”。

所以哈代笔下的主人公们在情势以及支配情势的命运面前总是软弱无力。小说《远离尘嚣》中的奥克虽然深爱着芭斯谢芭,但是在他内心以及骨子里认定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是配不上芭斯谢芭的,所以当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爱之人和其他的男人调情、暧昧,当他明知道芭斯谢芭并不爱博尔伍德庄主,明知道特洛伊是个邪恶卑鄙的伪君子时,他也只是暗自难过痛苦或是做些无力的劝阻,我们看到他从始至终都没有主动争取过芭斯谢芭的垂爱。

他所做的就是一味地顺从天命的安排,当命运安排他成为牧主的时候,他自知有一定的能力娶芭斯谢芭,便求婚于她。当遭遇命运的打击成为一名牧羊人时,他又默默地退到幕后,远远地爱慕着芭斯谢芭。最后,当命运再次垂帘他时,他才迎娶了他一直爱慕的芭斯谢芭。


《远离尘嚣》:爱是给予和奉献

显然,奥克是哈代塑造的理想的主人公,因为奥克身上具有乡村田园朴实、谦逊的品格,他身上还有一个半天主教徒的味道,奥克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还信仰上帝,顺应命运。所以,最终奥克对上帝和宗教的虔诚换来了自己的福报,哈代也再次证实了自己的宿命观:人类在命运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但我们还是要与人为善,心怀仁爱之心,坚信善有善报。

结语

哈代是悲观、忧郁的,他的作品中也有一种压抑的灰色情调,但他不是绝望、消极的,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王朝崩溃时期的灰色背景上,显示出一种和谐美,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强烈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和恨、力量和希望,也看到了普通人民对美好的憧憬和幸福的追求,看到了普通人民的希望和不平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