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陌生人變成熟人?(乾貨)

一、克服恐懼是你必須要過的關

很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對社交感到恐懼,有的人因為性格內向,不習慣主動社交,更喜歡宅在家裡;有的人因為社交陷入過窘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有的人總覺得低人一等,根本不敢去主動社交;還有的雖然有心社交,但是擔心自己笨嘴拙舌,懷疑自己的能力;有的因為對社交場合不熟悉,所以產生焦慮;有的因為沒有事前做好充分準備,見了該見的人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有的人不喜歡也不擅長和陌生人搭話,所以寧可獨處。恐懼的原因各不相同,首先讓我們來說說,如何為克服社交恐懼做好心理準備。

第一,要有自我認知的能力。

克服恐懼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要增強自我認知力。

《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1月刊登了塔莎·尤里希(Tasha Eurich)的文章《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培養它)》,裡面提到:“自我認知有兩種類型:內在的自我認知和外在的自我認知。內在的自我認知表現在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激情、心願、與外界的和諧、反應能力(比如想法、情緒、行為、優勢和劣勢等),以及對他人的影響。內在的自我認知和更高的工作職位,更好的人際關係滿足感,對個人的和社會的控制力,以及幸福感是正向相關的。

“外在的自我認知指的是我們對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的瞭解。別人對我們的價值、激情、心願和各種反應能力以及對他人的影響的看法,我們是否有所認知呢?”

內在和外在的自我認知構成了人完整的自我認知體系,缺一不可。如果人的內在自我認知非常弱,表明他對自己的價值、激情、心願、優勢、劣勢等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和判斷,本身就會非常沒有自信,無所適從,缺乏對自己是如何對他人和環境產生影響的評估。如果人具有高度的內在自我認知,卻沒有對外在評價的瞭解,就會完全陷入自我的主觀世界當中,有可能狂妄自大或者是妄自菲薄。

怎樣才能從內外兩方面增強自我認知呢?

首先需要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瞭解自己。回首過去的經歷,哪些成就讓我們引以為豪?哪些失敗給了我們重要的教訓?自己從小具有哪些天賦?最擅長哪些技能?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進入心流般的忘我狀態?自己喜歡的環境是什麼?厭惡什麼?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事業目標是什麼?自己有沒有“巔峰時刻”的體驗?

其次,要能夠時常地自我回顧和反思。記得小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他上學的時候每一個學期結束都會自我總結,看看這個學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還有待努力和提高。從小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其實就是逐漸積累自我認知的過程。

一個人擁有很強的自我認知力,那麼他就會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為他深刻地瞭解自己的優勢卻不驕傲,也瞭解自己的缺點而不氣餒,在對外交往當中,有一份平常心,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呢?

第二,端正態度,擁有成長型心態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教授寫的《終身成長》(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這本書,對克服恐懼意義非凡。

很多人害怕失敗,害怕受挫,害怕不完美,都是他們的固定型心態在作怪。他們會用失誤、錯誤、挫折來定義自己,一旦做得不好,不完美,他們就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無可救藥,自暴自棄。

這在害怕社交的人群中也很常見。不總結以前社交中出現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而是打擊自己,甚至痛恨社交,或者是擔心自己的不完美,擔心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因為缺乏自信而不去社交等等,都是固定型心態的表現。

而具有成長型心態的人則把每一次挫折和失敗當作成長和學習的機會,他們會及時總結教訓,修正錯誤,跌倒了馬上爬起來,為下一次行動做好準備。在社交嘗試當中,他們不會背上思想包袱,即使是在不熟悉的環境或者和陌生人在一起,他們也會抱著學習的態度,給自己機會去了解他人。即使受挫,他們也不會讓一個事件來定義自己,而是會繼續努力,在未來的嘗試中吸取教訓。

所以談到搭建人脈,我鼓勵你把固定型心態轉化為成長型心態,有了好奇心,把每一次與他人的接觸都當作自己成長和學習的機會,就是社交的心理準備。

第三,寫出恐懼清單,和事實對照。

你要知道,其實你恐懼的事情很可能並不是真實的。一個好辦法就是拉出一個恐懼清單,把你所擔心的事情寫出來。

列出這個恐懼清單以後,你需要做一個reality check(與現實的對照),就是仔細想一想你的假想和事實會有多少出入。認真地想象一下別人的反應和可能發生的場景,你坐下來仔細想想這些恐懼,絕大多數都是不真實的。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心存友善的,大多數人不會故意與人為敵,或者公開地去批評別人,他們相對會更關注自己的言行,很多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恐懼,你不是唯一有這種感受的人。這個和事實對照的步驟,會幫你減少很多莫名的恐懼。

二、要對你想要結識的陌生人充滿好奇心

你對他人感興趣,試圖瞭解TA這個人,是一個對話的重點。人際關係大師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博士說: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是要得到別人的認可,要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當你對一個人感興趣,聊TA感興趣的話題,重點放在去了解他這個人的時候,聊天就不會進行不下去了。從聊天中你能發現很多關於這個人的真實情況,TA的愛好和家庭,TA的歡喜和憂愁,TA的努力和掙扎,這樣你就對對方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了。

三、鏈接共同點

在和對方聊天的過程中,尋找和對方的共同點,是你能繼續聊下去的關鍵。你可以和對方聊興趣愛好,聊業餘活動,聊孩子家庭,聊學習工作背景。你信不信,只要多談論一些話題,你和TA總能發現一些共同點。

比如媽媽們在一起會自然地聊起孩子,分享一些育兒經;男生聊起球類運動,一般都能聊到一塊兒去。假如你是和異性聊天,如果對方有孩子,聊孩子非常安全,又能讓對方打開話匣子。如果是和年輕的異性聊天,週末你去參加的好玩的活動、新鮮的餐廳、好看的演出、郊區的農家樂,甚至邀請對方參加你去的一些集體活動,都是很好的切入點。

美食、旅遊、書籍、電影、運動、健身、養生、子女都是很容易與別人找到連接點的地方。從這些地方入手。我們在會遇到很多陌生人,區別自己人與外人的方法就是看雙方是否有共同點半,如果你跟想結識的人有共同的好友、或是一個學校的校友或是有共同愛好,就可以快速建立鏈接。

四、為對方提供幫助,體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好的人脈關係,是從讓對方受益開始的。

在聊天當中,我們的頭腦應該快速運轉,想一想自己能為對方創造什麼價值。有沒有什麼人我應該引薦給對方,能幫助到對方的事業或者生活。有沒有什麼活動能介紹給對方,讓對方從參與中受益。有沒有什麼信息或書籍我可以分享給對方,照亮TA的人生。

有的朋友說:我只是一個音樂教師,哪有什麼價值能提供給別人?我問:“你的熱情在哪裡呢?”她說自己對如何引導孩子有趣味地學習鋼琴和音樂很有研究。我說:“與你見面的人很有可能家有琴童,一定會對你的見解感興趣,想諮詢你的意見呢。這不就是價值嗎?”

你最感興趣的事,你的熱情所在,都可以為別人提供價值。人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和擅長的事情時是最有魅力的。所以集中精力在你的優勢上面,做你熱愛的事業。你自身強了,你的價值就會更大。

說到核心,每個人最關心的問題無外乎是這三個:子女、財富和健康。如果我們能圍繞這幾個核心問題,也是對方最關心的點,分享資源,給予支持和提供服務,那麼這種分享就把我們帶入到深層次的交往了。

你可以讓對方把一些宣傳資料發給自己,可以幫他在朋友圈和朋友間分享,為對方提供價值。當你主動為對方著想,為對方提供價值的時候,對方一般都不會拒絕你,都會跟你建立更深一步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