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职场天花板怎么破?

40岁,职场天花板怎么破?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2020年,80后正式踏入“不惑”的年纪,40岁应该是青年和中年的分水岭,人到中年其实真的到了一个很艰难的时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人体机能明显下降。肚子圆了、血压高了、头顶开始秃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身体透支严重,经常感觉腰酸背疼,夜不能寐;

(2)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支出压力大。8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上有4个父母需要照顾,父母已进入老年,身体日渐多病,需要投入金钱和时间进行照顾,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正是花钱的“黄金时期”;

(3)职场遇到天花板。相比上面两条,这一条更迫切的需要解决。因为解决上面两条需要物质基础的支持。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多的收入。40岁的年纪在职场上,下有追兵,上通路有限。

我们今天主要聊一下,40岁的职场老兵如何打破头顶的天花板,让我们的职业换发第二春。

40岁,职场天花板怎么破?


职场“天花板”现象在职业发展中很常见,这种看不到上升空间的无力感常常让我们有一种卡住的感觉,其实“卡住”我们前行的不是职位、学历、经验更不是年龄,而是我们的僵化思维和自我设限——你之所以会被“卡住”,是因为你只朝着一个方向看。

其实,职业生涯发展到中期,我们仍然还有四个方向可以选择:

一、向上看:企业里更高的职位或级别

二、左右看:其他职位或行业

三、向内看:更高的技能水平

四、向外看:跨领域、第二职业、爱好变成职业

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只喜欢“向上看”:大学毕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职员-主管-经理-副总-核心决策层,但任何组织的职务层级都是金字塔型的结构,这就注定了,这条上升通道将会越走越窄。所以只盯着这一条路,肯定就会遇到天花板,而且很难打破,哪怕你撞的头破血流。前路不通,我们就应该停下来,往其他方向看看,你就很有可能发现眼前一片开阔:

1、左右看:价值链分析

很多厉害的人看似在不断换方式、换平台,其实本质都在做一件事——持续创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让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重要价值链。

什么是价值链?就是跳出企业岗位的局限,站在行业的高度,从创造价值的角度重新给自己定位,你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所在行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2)你在提供哪个环节的价值?

(3)如果想在价值链条上做到顶尖,需要你有什么能力?

归根到底,任何组织聘用你,给你更高的岗位,唯一的原因就是你能够给组织带来被人给不了的价值。你找到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上的定位,你的职业发展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向内看:专业化生存

向内看,成为自己擅长领域的专家,让自己拥有不依赖于平台、独立工作的能力,不依赖是指不局限于雇佣关系的合作,这是未来职场的必然走向。很多人对于“专家”这个词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教授、专家学者的认知上,未来的职场是一个“人人都是专家”的时代,一个人如果能够非常好的解决一个问题,那他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我可以向这个世界提供些什么价值?很多职场人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一个想要立足未来职场的人一定要选择自己跟这个世界交互的内容,你希望外界或他人看到什么样子的你,就应该把自己描述成那的样子。

选准方向,努力提高,成为行业专家,你就会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3、向外看:做“心里选择”而非“经济选择”

我们要把每一次的职业选择都当成一次职业生涯的布局,最佳的布局就是“心里选择”,而不是算“经济账”,否则很容易被各种风口、热门行业带跑偏,到最后把满腔热情的职业转型变成了瞎折腾。给大家两个建议:

第一,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认知工具,例如盖洛普测试、霍兰德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试等更加了解自己;当然工具只是辅助,自己平时的静心观察、反思复盘必不可少,所以大家一定要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擅长且有市场价值的工作。

第二、去了解目标行业的真实现状,不能只看职业的“艺术照”,通过职业访谈的方式和业内人士聊聊天,除了一些常规问题外,你可以问问他们:这一行最无奈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最无趣的部分是什么?这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切面。

“天花板”并不可怕,即使打不破,我们也可以换个方向,换个思路,找到我们40岁中年人的职场第二春。


40岁,职场天花板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