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季老勸我們說要珍惜當下時間,好好學習,就像宋代朱熹的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但是他對於活著意義卻有很大不同觀點:他說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先啟後的責任感。我特別羨慕他們這種人,能夠歷史足跡留下屬於自己東西,而我們大多數註定平庸而他們是平凡。

季老說:想要進步就需要吸取別人知識,那麼如何吸取別人,他建議我們多讀書,什麼樣的書才算是好書,評斷一本書的好與壞有什麼標準呢?這可能因人而異。但是,他個人認為,客觀的能為一般人都接受的標準還是有的。歸納起來,約略有以下幾項:一本書能鼓勵人前進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書能給人以樂觀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觀?一本書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強人的愚蠢?一本書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一本書能增強人的倫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壓低?一本書能給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軟弱?一本書能激勵人向困難作鬥爭呢,抑或讓人向困難低頭?一本書能給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給人以低級下流的愉快?類似的標準還能舉出一些來,但是,我覺得,上面這一些也就夠了。統而言之,能達到問題的前一半的,就是好書。若只能與後一半相合,這就是壞書。好書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幫助人明辨善與惡,明辨是與非;它能幫助人找到正確的道路,而不致迷失方向。

而對於道德判斷,季老回答我也是相當贊同。他說:他沒有研究過倫理學,不知道怎樣給道德下定義。他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是絕無僅有。

季老裡面還有一些特別有意思,你可以品一下,

(1)曾經有一段時間,有關的機關號召大家學習幾句話:“謝謝!”“對不起!”等等。就是針對上述的情況而發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裡卻覺得不是滋味。一個有5000年文明的堂堂大國竟要學習幼兒園孩子們學說的話,豈不大可哀哉!

(2)聽說康有為說過,他年屆三十,天下學問即已學光。僅此一端,就可以證明,康有為不懂什麼叫學問。現在有人尊他為“國學大師”,我認為是可笑的。他至多隻能算是一個革新家。

(3)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

最後是他認為一些好書,細品哈

一 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這一部書,很多人都認為它既是一部偉大的史籍,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我個人同意這個看法。平常所稱的《二十四史》中,儘管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記》之項背。

  《史記》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水平,司馬遷的天才當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無端受了宮刑,以致鬱悶激憤之情溢滿胸中,發而為文,句句皆帶悲憤。他在《報任少卿書》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二 《世說新語》

  這不是一部史書,也不是某一個文學家和詩人的總集,而只是一部由許多頗短的小故事編纂而成的奇書。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話,連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幾乎都有幾句或一句雋語,表面簡單淳樸,內容卻深奧異常,令人回味無窮。六朝和稍前的一個時期內,社會動亂,出了許多看來脾氣相當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誕,內實懷憂。他們的舉動與常人不同。此書記錄了他們的言行,短短几句話,而栩栩如生,令人難忘。

  三 陶淵明的詩

  有人稱陶淵明為“田園詩人”。籠統言之,這個稱號是恰當的。他的詩確實與田園有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名句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從思想內容上來看,陶淵明頗近道家,中心是純任自然。從文體上來看,他的詩簡易淳樸,毫無雕飾,與當時流行的鏤金錯彩的駢文,迥異其趣。因此,在當時以及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對他的詩的評價並不高,在《詩品》中,僅列為中品。但是,時間越後,評價越高,最終成為中國偉大詩人之一。

  四 李白的詩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之一,這一點是誰都承認的。杜甫對他的詩給予了最高的評價:“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李白的詩風飄逸豪放。根據我個人的感受,讀他的詩,只要一開始,你就很難停住,必須讀下去。原因我認為是,李白的詩一氣流轉,這一股“氣”不可抗禦,讓你非把詩讀完不行。這在別的詩人作品中,是很難遇到的現象。在唐代,以及以後的一千多年中,對李白的詩幾乎只有讚譽,而無批評。

  五 杜甫的詩

  杜甫也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千餘年來,李杜並稱。但是,二人的創作風格卻迥乎不同:李是飄逸豪放,而杜則是沉鬱頓挫。從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較少見,而在杜集中則頗多。擺脫七律的束縛,李白是沒有枷鎖跳舞;杜甫善於使用七律,則是帶著枷鎖跳舞,二人的舞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在文學批評史上,杜甫頗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對李白則是絕無僅有。

  六 南唐後主李煜的詞

  後主詞傳留下來的僅有三十多首,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仍在江南當小皇帝,後期則已降宋。後期詞不多,但是篇篇都是傑作,純用白描,不作雕飾,一個典故也不用,話幾乎都是平常的白話,老嫗能解;然而意境卻哀婉淒涼,千百年來打動了千百萬人的心。在詞史上蔚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藝批評家的讚賞。但是,對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讚美後主有佛祖的胸懷,我卻至今尚不能解。

  七 蘇軾的詩文詞

  中國古代讚譽文人有三絕之說。三絕者,詩、書、畫三個方面皆能達到極高水平之謂也。蘇軾至少可以說已達到了五絕:詩、書、畫、文、詞。因此,我們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的最全面的偉大天才。論詩,他為宋代一大家。論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筆墨凝重,大氣磅礴。論書,他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家之首。論詞,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創豪放派,與辛棄疾並稱。

  八 納蘭性德的詞

  宋代以後,中國詞的創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個新的高潮。名家輩出,風格不同,又都能各極其妙,實屬難能可貴。在這群燦若明星的詞家中,我獨獨喜愛納蘭性德。他是大學士明珠的兒子,生長於榮華富貴中,然而卻胸懷愁思,流溢於楮墨之間。這一點我至今還難以得到滿意的解釋。從藝術性方面來看,他的詞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九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適之先生給予《儒林外史》極高的評價。詩人馮至也酷愛此書。我自己也是極為喜愛《儒林外史》的。

  此書的思想內容是反科舉制度,昭然可見,用不著細說。它的特點在藝術性上。吳敬梓惜墨如金,從不作冗長的描述。書中人物眾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講一個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話,活脫脫一個人就彷彿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這種特技極為罕見。

  十 曹雪芹的《紅樓夢》

  在古今中外眾多的長篇小說中,《紅樓夢》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狀元。中國其他長篇小說都沒能成為“學”,而“紅學”則是顯學。內容描述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衰微的過程。本書特異之處也在它的藝術性上。書中人物眾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應有盡有。作者有時只用寥寥數語而人物就活靈活現,讓讀者永遠難忘。讀這樣一部書,主要是欣賞它的高超的藝術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無稽之談,都是不可取的。譬如說,我們都讀過《紅樓夢》。我想沒有一個人不驚歎裡面描繪的細膩和韻味的深遠的。倘若我們現在再來讀英文譯本,無論英文程度多麼好,沒有人會不搖頭的。因為這裡面只是把故事用另外一種文字重述了一遍,至於原文字裡行間的意味卻一點影都沒有了。這就是所謂“其實味不同”。

淺讀: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