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人生有四個道理,學會就是富貴(終身受用)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學會季羨林先生的這四個道理,就可以幸福一生。

知足,則心態好;不知足,則方向明;有為,則常有成;有不為,則有原則。

這四大人生道理,深刻領悟,並化為行為準則。則終身受用。

原標題 | 做人: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作者 | 季羨林

曾見冰心老人為別人題座右銘:“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言簡意賅,尋味無窮。特寫短文兩篇,稍加詮釋。先講知足知不足。

季羨林:人生有四個道理,學會就是富貴(終身受用)

知足

中國有一句老話:“知足常樂。”為大家所遵奉。什麼叫“知足”呢?《現代漢語詞典》說:“知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指生活、願望等)。”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社會上總會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樣的人往往要栽大跟頭的。對他們來說,“知足常樂”這句話就成了靈丹妙藥。人們常說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這個限度也是極難掌握的,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的。勉強找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約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寫這一句話,其意不過是勸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季羨林:人生有四個道理,學會就是富貴(終身受用)

知不足

所謂“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繫。自古以來,中國就有一句老話:“人貴有自知之明。”這一句話暗示給我們,有自知之明並不容易,否則這一句話就用不著說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就拿現在來說,我所見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覺良好。專以學界而論,有的人並沒有讀幾本書,卻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點小聰明——這能算得上聰明嗎?——狂傲恣睢,罵盡天下一切文人,大有用一管毛錐橫掃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憐。這種人往往沒有什麼出息。中外幾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學史,也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季羨林:人生有四個道理,學會就是富貴(終身受用)

有為

“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中國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並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呢?這裡也用不著繁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夠了。小惡、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季羨林:人生有四個道理,學會就是富貴(終身受用)

有不為

至於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汙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汙少量的財物,心裡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嚐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於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汙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