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季羨林先生曾說,影響我一生的四句話,分別是:

陳寅恪所言: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胡適所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梁漱溟所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馬寅初所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以下是我的處世人生觀:

-1-

談處世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2-

談人生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瞭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燥;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3-

談運氣

世人無不想走運,而決不想倒黴。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4-

談謙虛

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注意東西。在東方謙虛涵蓋的範圍廣,不能施之於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東方或西方,必須出之以真誠,有意的過分的謙虛就等於虛偽。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5-

談知足

古代希臘也認為自知之明是可貴的,所以語重心長地說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國同希臘相距萬里,可竟說了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話,可見這些話是普遍的真理。中外幾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學史,也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作出貢獻。

-6-

談行動

遇事必須深思熟慮,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然後再考慮不可行性,也是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正反兩面仔細考慮完以後,就必須加以比較,作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面,又考慮反面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又再考慮反面,那麼,如此循環往復,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7-

談慈善

慈善是良好道德的發揚,又是道德積累的開端。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一個社會的良好的道德風尚,一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宣傳教育,要輿論引導,更要實踐、參與。

-8-

談壓力

壓力如何排除呢? 粗略來分類,壓力來源可能有兩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意外事件,屬於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有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於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我的“三不主義”的第三條是“不嘀咕”,我認為: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製造成的壓力。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9-

談恐懼

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正常的,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是英雄,我們平常所說的從容鎮定,處變不驚,就是指的這個。不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孱頭。不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也是正常的。我們都要鍛鍊自己,對什麼事情都不要驚慌失措,而要處變不驚。

-10-

談勤奮

我非常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一個人幹什麼事都要堅韌不拔,鍥而不捨,沒有這個勁,我看是一事無成。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11-

談孤獨

父母也好,愛人也罷,朋友同事,所有的人,他們在時,都是恩賜,是上蒼給你的禮物,所以要加倍珍惜和感激;而一旦離開,也別太傷感。你要明白,離開是正常的,孤獨才是生命之常態。

-12-

談容忍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13-

談朋友

人類是社會動物,一個人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搏鬥。在這一場搏鬥中,如果沒有朋友,則形單影隻,鮮有不失敗者。如果有了朋友,則眾志成城,鮮有不勝利者。

-14-

談愛情

如果一個人不想終身獨身的話,他必須談戀愛以至結婚。這是“人間正道”。但是千萬別浪費過多的時間,終日卿卿我我,鬧得神魂顛倒,處心積慮,不時鬧點小別扭,學習不好,工作難成,最終還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覺得,兩個人必須有一個相互瞭解的過程。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

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

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

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人本來也是屬於大自然範疇的。但是,人自從變成了“萬物之靈”以後,就同大自然鬧起獨立來,有時竟成了大自然的對立面。人類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資料都取自大自然,我們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怎樣去索取?索取手段不出兩途: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強制手段。

我個人認為,東西文化之分野,就在這裡。西方對待大自然的基本態度或指導思想是“征服自然”,用一句現成的套話來說,就是用處理敵我矛盾的方法來處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結果呢,從表面上看上去,西方人是勝利了,大自然真的被他們征服了。自從西方產業革命以後,西方人屢創奇蹟。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大至宇宙飛船,小至原子,無一不出自西方“征服者”之手。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能報復的,它是能懲罰的。報復或懲罰的結果,人皆見之,比如環境汙染,生態失衡,臭氧層出洞,物種滅絕,人口爆炸,淡水資源匱乏,新疾病產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弊端中哪一項不解決都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前途。我並非危言聳聽,現在全世界人民和政府都高呼環保,並採取措施。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猶未為晚。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中國或者東方對待大自然的態度或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宋人張載說得最簡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與”的意思是夥伴。我們把大自然看作夥伴。可惜我們的行為沒能跟上。在某種程度上,也採取了“征服自然”的辦法,結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報復,前不久南北的大洪水不是很能發人深省嗎?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至於人與人的關係,我的想法是: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日子久了,難免有點磕磕碰碰。在這時候,頭腦清醒的一方應該能夠容忍。如果雙方都不冷靜,必致因小失大,後果不堪設想。唐朝張公藝的“百忍”是歷史上有名的例子。

至於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則多半起於私心雜念。解之之方,唯有消滅私心,學習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庶幾近之。

季羨林:我為人處世的人生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