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國學大師,季羨林,做真實的自己

中國最後一個國學大師,季羨林,做真實的自己

關於季老,稍微有些國學基礎的都知道,而冠珠在其身上的光環更是多的數不勝數。

百科如此描述季羨林:

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學生唐師曾這樣評價他的老師:

他不是大師、不是教授、不是專家學者……他就是那麼一個千篇一律的普通知識分子,穿藍色中山裝,別英雄鋼筆,除了手上的“歐米茄”手錶之外,沒什麼特殊。白天出門上班,晚上推自行車進樓。溫、良、恭、儉、讓,像所有的北大老師那樣和藹可親。

溫家寶曾五次看望季羨林。他稱:

“您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捱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說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中國最後一個國學大師,季羨林,做真實的自己

下邊是一些季老的語錄,個人很是喜歡:

1、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2、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3、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

4、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幹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5、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6、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7、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8、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10、“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11、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中國東方學有季羨林這樣一位學術大師,實為中國東方學之福祉。他或許不是聖人,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可能不是,但他卻是中國最後一個真實的人,一個高貴的人。

中國最後一個國學大師,季羨林,做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