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劉震寰、楊希閔都曾率軍在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麾下效力。其中,劉震寰與李宗仁的新桂系一樣,都是從舊桂系軍隊中獨立出來的,不過與李宗仁這樣的基層軍官相比,劉的地位無疑要高得多,1917年李剛剛完成排、連、營三級跳時,劉震寰已經是廣西巡防營副司令、第1師師長了。1921年,孫中山下令陳炯明攻佔廣西后,早與廣東方面有聯繫的劉振寰出任了廣西綏靖處督辦。

楊希閔則是滇軍中的老資格。1911年蔡鍔在昆明發動雲南新軍發動重九起義,推翻清政府統治時他就參加了。以後的“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等他也是次次不落下,在滇軍中的職位也一次次升遷。1922年6月,他已經升為旅長,並在後來討伐陳炯明戰鬥中被舉為滇軍總指揮。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討伐陳炯明,趁機佔據廣州

1923年1月,劉震寰的桂軍與楊希閔的滇軍聯合,奉孫中山的密令從廣西揮軍東下,在沿途群眾支持下,一舉攻佔廣州,驅逐了陳炯明部叛軍。隨後,劉、楊二人打算重回廣西、雲南,劉振寰還被任命為廣西省省長,可惜,此時的廣西已經被李宗仁的新桂系所佔據,拒絕一切外來勢力滲透,兩人回鄉之路徹底斷絕,只能繼續駐紮廣州。劉振寰被任命為建國軍桂軍第3軍軍長,而楊希閔則出任滇軍駐粵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

由於廣州是劉振寰、楊希閔二人率軍打下來的,因此這裡的地盤和稅收大都由兩人掌控,而當時的廣州革命政府東有陳炯明、南有鄧本殷,能夠控制的也就是廣州這一塊兒地方,因此劉、楊二人實際上控制著孫中山革命政權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以至於後來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師生們的伙食費都要從這兩個傢伙那裡討得。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保持財稅來源,黃埔軍校都缺經費

擔任大元帥府財政部長的廖仲愷,是國民黨著名左派領袖、革命元老,但為了保障黃埔軍校不至於斷炊,他忍氣吞聲與楊希閔等人周旋,甚至常常要在夜裡到其鴉片床前耐心做工作,等他們簽字,然後才能夠從被霸佔的稅收中得到一點少的可憐的撥款,再連夜送到軍校。後來,廖仲愷甚至含淚對夫人何香凝說:“我晚上在楊希閔家,等他抽完大煙才拿到這幾千元,不然黃埔師生再過兩天便無米食了!”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北上,最後不幸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此後,廣州革命政府內部出現了“誰繼承孫中山”的問題,當時大元帥府仍然存在,但由於孫中山先生無與倫比的巨大聲望,誰也不敢自命為繼承人,但也提不出一個合適人選,於是只能由秘書長鬍漢民代理。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企圖發動叛亂,黃埔學生軍緊急回師

此時,雖然胡漢民、汪精衛都以孫中山繼承人自居,但兩人都是手中無兵的“秀才”。蔣介石倒是野心勃勃,手中也握有朝氣蓬勃的黃埔學生軍,但畢竟兵力有限,僅有數千人槍。楊希閔、劉震寰兩人則號稱“3萬雄兵”,勢力最強,久而久之,兩人開始心懷叵測,與盤踞香港的英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勾結,準備發動軍事叛亂以顛覆廣州革命政府。

5月,趁著國民革命軍主力東征陳炯明之際,楊希閔、劉振寰在廣州自稱滇桂聯軍正副總司令,在廣州宣佈戒嚴,積極調兵遣將,準備搶先控制廣州。當時參加叛亂的滇、桂部隊大約有2萬5千餘人,可謂革命政權內幾股勢力中最強的,但由於他企圖獨霸廣州,因此其餘幾股勢力如程潛、譚延闓的湘軍、李濟深的粵軍、甚至同屬滇軍的朱培德及李福林的土匪武裝,都與蔣介石聯合,合軍4萬7千人迅速回師廣州平叛。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兩天激戰,消滅劉楊兩大軍閥

5月21日,黃埔學生軍冒著酷暑,第一個趕回廣州外圍,打響了平叛之役。楊希閔、劉震寰的滇桂軍兵力多是一手拿著步槍或手槍,另一手拿著鴉片煙槍的“雙槍兵”,但卻是多年從軍的老兵油子,戰場經驗多,槍林彈雨中也能保持沉著,煙抽足了,過癮了,就能玩命衝鋒。初上戰場的黃埔學生軍不知敵軍這個特點,猛打猛衝了1天,但收穫不大,戰局一度處於膠著狀態。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批滇桂軍逐漸不支,加上平叛大軍的炮兵部隊也趕了上來,一炮擊中設在廣九路車站的敵軍司令部,正與“滇桂聯軍總司令”楊希閔一同吃飯的師長趙成梁被炸掉了半截,當場死亡,楊希閔雖然僥倖活了下來,但也嚇得夠嗆,趕緊匆匆收兵,後來乾脆逃入了英國人的租界,其部下見勢不妙也立即做了鳥獸散。桂軍劉震寰雖然還有4000兵力,但也獨木難支,很快全部繳械投降,劉震寰則化裝逃出廣州。

這兩大軍閥在鴉片煙床前批准黃埔軍校經費,後叛亂被學生軍剿滅

至此,一度成為廣州革命政權心腹大患的滇、桂兩大軍閥被徹底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