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忠:簡談楊派藝術

楊寶忠:簡談楊派藝術

楊寶森有一條寬亮的好嗓子,聲音平而低,缺少高音,京劇的老觀眾都喜歡看楊寶森的戲,說他的唱唸“有味道”,“韻厚”,這可以說是楊派的最大特點。“韻厚”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楊的音色美,雖低沉,但不濁,而是清醇、甘甜、圓潤,沒有噪音,能夠引起欣賞者的美感。其二,是楊寶森像他所宗法的餘叔巖一樣,極注意咬字、發聲,因此,咬字發音準確,倒字極少。其三,他善於運用這條老生嗓,對於氣口、噴字、共鳴都做過研究,音的抑揚頓挫以及大小長短的尺寸掌握得很好。所以,楊寶森的念唱雖較少高低跌宕,但卻字正腔圓,搖曳多姿,柔中帶剛,悅耳動聽。


楊寶森有一條寬亮的好嗓子,聲音平而低,缺少高音,京劇的老觀眾都喜歡看楊寶森的戲,說他的唱唸“有味道”,“韻厚”,這可以說是楊派的最大特點。“韻厚”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楊的音色美,雖低沉,但不濁,而是清醇、甘甜、圓潤,沒有噪音,能夠引起欣賞者的美感。其二,是楊寶森像他所宗法的餘叔巖一樣,極注意咬字、發聲,因此,咬字發音準確,倒字極少。其三,他善於運用這條老生嗓,對於氣口、噴字、共鳴都做過研究,音的抑揚頓挫以及大小長短的尺寸掌握得很好。所以,楊寶森的念唱雖較少高低跌宕,但卻字正腔圓,搖曳多姿,柔中帶剛,悅耳動聽。


楊寶忠:簡談楊派藝術

楊寶森唸白很講究字的四聲。許多字,他根據發聲部位,把它分成二個或三個音,也就是首腹尾三部分,咬得真切,吐出後字字清楚。平上去入,什麼字念什麼音,他從不馬虎,楊寶忠先生舉全部《伍子胥》裡的《文昭關》一折中 “ 啊老丈,俺不是伍子胥……”為例,“啊老丈”聲音要由高而低,如果把“丈”念成上聲,不但不好聽,觀眾還會聽成“老張”。除了咬字真切之外,他還常常根據劇情,加上裝飾音,以增加唸白的含蓄和動聽。如《文昭關》中伍子胥一聲“馬來”,有人把 “馬” 念成單音,平直而出,就顯得笨拙無姿,楊則在“馬”字上一波三折,“味兒”就出來了。楊寶忠先生說:“寶森的唸白,用字細,用音準確且巧,音色美,有他自己的特點。 楊派唱腔也是別具一格。他的老師餘叔巖雖然嗓音也比較低沉,但卻不缺高音,被譽為全材鬚生。楊寶森嗓音不同,不能全學餘叔巖,他便在楊寶忠的協助下另闢蹊徑。楊寶忠先生說:“ 無論是慢板、快板、散板、搖板, 或者是音的高低長短、剛柔方圓,寶森都根據自己條件有自己的唱法。《伍子胥》中的唱腔,我們改了十分之六,許多高腔改成了平腔,例如‘恨平王無道亂楚宮,父納子妻罪難容’兩句, 本極高,表現了角色的激昂感情,我們把它降低了,通過神情和噴字的加力,突出角色深沉的憤恨之情。


這都得到了觀眾的承認和歡迎。” 楊腔的最主要的優點是有韻味,含蓄,而不象白水那樣平淡乏味,不象紙片那樣單薄。譬如《空城記》中的 “ 問老軍因何故紛紛議論” 一句,觀眾是最欣賞的。“何故” 後面有一小空隙由楊寶忠託以矯若遊龍般的小過門,再接上“ 紛紛”“紛”拉長音逐漸拜年小後成鼻音,最後,“議論” 二字滿口噴出,效果極好。楊寶森唱的快板,則最能見他用字、 偷氣、噴口的功力。楊寶忠先生以眼巴巴的唱法唱了一段《四郎探母》中的快板“……十五年前沙灘會,失落番邦被賊擒”作說明。後兩句的前四個字,一字一剁,象一串珍珠,快速魚貫而出,但又從容自若,毫不憋氣渾濁。 有的觀眾認為楊寶森的唱唸“低沉壓抑”,比較“瘟”,其實仔細聽來,楊的唱唸雖低沉,但不壓抑,而是流暢多變的,同時,也不是一味低平,有的字他還是拔高音,如“啊老丈,俺不是伍子胥”的“字”,等等,從而更能顯出唸白的多姿來。同時由於他的噴口好,吐字用力得當,因此,在他的念唱中並不缺少“剛、壯、方”這幾個字。 楊寶忠先生介紹說,楊寶森瘦瘦的身材,長臉、鳳眼,有一副鬚生的好扮相。他的文化較高,有助於他對劇情角色的理解,因而他的表演是細膩深刻的,至於身段做工,因為楊寶森的右膀長過瘡,揮動不便,這對他的表演是有些影響的。

原載1962年3月24日《天津晚報》第2版(摘自《楊寶森紀念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