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楊派老生張克

首先說下結論:張克先生,是當代最優秀的楊派(楊寶森)老生之一。

一、楊寶森先生與楊派老生藝術

1、四大鬚生之一的楊寶森先生

楊寶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楊先生八歲學藝。曾拜陳秀華、鮑吉祥為師,學餘派(餘叔巖創)。後帶藝搭班入斌慶社科班。十四歲登臺。1939年組建寶華社挑班演出。出科後與筱翠花(於連泉)、程硯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斬》、《捉放曹》、《桑園寄子》、《託兆碰碑》、《楊家將》、《汾河灣》、《賣馬》等餘派戲為主。

「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四大鬚生之一、楊派藝術創始人楊寶森先生

楊寶森的曾祖父楊貴慶工刀馬旦。祖父楊桂雲是清朝末年與譚鑫培同時代的著名京劇演員,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長子楊孝亭,藝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楊孝方(毓麟),藝名幼朵,長於武生,兼工銅錘花臉,中年因病退離舞臺。楊寶森系孝方的長子,堂兄楊寶忠(孝亭之子)後來成為著名琴師。

建國後,任天津市京劇團團長。專心研習餘叔巖的表演藝術。唱法、行腔自成一派,世稱“楊派”。四十年代與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並稱為“四大鬚生”。

代表劇目有《伍子胥》、《失·空·斬》、《擊鼓罵曹》等。

2、楊派老生藝術

楊寶森是中國京劇史上的“四大鬚生”之一,他創造性地繼承發展了譚派和餘派藝術,使得“楊派”成為當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京劇流派之一,更造就了“十生九楊”的京劇生行格局。

楊寶森雖以唱功為主,但是做派也有相當的功力。他的《擊鼓罵曹》,禰衡出場的臺步身段,挺胸、曲肘、扣腕、提氣、擺髯,以表現禰衡這個懷才不遇的儒生於瀟灑之中帶有一股傲氣。

老生楊(寶森)派成熟於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於具有鮮明特色的唱腔與演唱風格,是楊寶森由譚(鑫培)腔入,自餘(叔巖)腔出。充分地揚長避短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楊寶森初學譚派,青年時期致力於研習餘派唱腔,均有成績。30歲以後逐漸脫出餘派範圍,吸取譚、汪(桂芬)諸家之長,對餘腔有所變革。後嗓音再度發生變化,在琴師楊寶忠、鼓師杭子和的輔助下,儘量捨短用長,創立了既出於餘派、又大大有別於餘腔的楊派唱腔。

3、楊派老生的藝術特色

楊寶森的唱腔、唱法,純以韻味取勝,他的嗓子寬厚而低沉,音色不夠明快,音域也不廣,不宜於大起大落、激昂高亢的唱腔,他避開餘派的立音、腦後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擻音和顫音。又利用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鳴而使發聲深沉渾厚,行腔與吐字力求穩重蒼勁,不浮不飄,如寫字之筆筆送到。楊寶森的唱腔簡潔大方,雖少大幅度的起伏跌宕,卻於細微處體現豐富的旋律,細膩而不瑣碎。他的唱腔舒展平和,至晚年雖嗓音甚或臨場失潤,仍能以圓熟的行腔來彌補,而不顯枯澀生硬。其代表作《空城計》中的大段唱工,以古樸恬淡的韻味給人以醇美的印象,於心平氣和中蘊含深厚的感染力。另一名作《文昭關》則在譚、餘的神韻中化入汪(桂芬)派唱法,成為楊派唱法再創造的典型,蒼涼慷慨,十分吻合劇中人物的處境和心情。楊做工穩健老練,表演富書卷氣,善於以概括手法刻畫典型人物。靠把戲也有一定造詣,但晚年很少演出。《擊鼓罵曹》一劇以疾徐中節的鼓法獨擅勝場。

4、楊寶森先生的藝術傳承

楊寶森的磕頭入室弟子分別是(根據拜師時間前後):金妙聲(後經楊寶森拜王瑤卿改唱旦角),吳熹笙,程正泰,朱雲鵬(1948年拜師),丁存坤

楊先生已經同意收梁慶雲為弟子,但沒來得及辦拜師會,楊先生就去了。

私淑弟子:汪正華、馬長禮,李鳴盛,關正明,葉蓬。

「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張克 《紅鬃烈馬》

二、張克先生是正宗嫡傳的三代弟子

1、楊派老生張克

張克,1962年7月31日出生在天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工老生,楊派。梅蘭芳金獎、白玉蘭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京劇流派傳承班(楊派)指導教師之一。

楊派老生張克,1975年入天津市戲曲學校習藝,工京劇老生,曾受教於曹世嘉等名師。1986年經李瑞環引薦,同時拜程正泰、譚元壽、馬長禮香港名票丁存坤為師,專攻楊派(楊寶森)藝術。

他的演唱雖然較師祖嘹亮,但不失楊派的韻味,被專家評為“亮嗓楊派”

2、師承楊寶森先生入室弟子程正泰

程正泰先生是楊三爺入室弟子,在楊家吃住四年,師父也對其傾注了大量心血,每日教誨,大力扶持,曾特意安排推薦演出,戲碼為楊派代表劇目《文昭關》,不僅完全使用楊先生的班底:楊寶忠操琴,哈寶山配演東皋公,甚至連行頭都是三爺所用之物。程先生可以說是所有楊派弟子中得傳授最多的,對楊派藝術最有直接心得,掌握楊派神髓最多的一位。

「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楊寶森先生入室弟子程正泰

3、楊派老生三代之中的翹楚張克

三代中的張克曾有過前無古人的“四師同收一徒”的盛舉,同時拜在馬長禮、譚元壽、程正泰、丁存坤門下,這其中程、丁二位是楊寶森的正式門徒。可以說張克是楊派唯一嫡系傳人。從繼承楊派藝術的角度來講,張克也確實當之無愧。

我認為楊寶森---程正泰---張克一脈的傳承才是不折不扣的嫡系,其他等楊派三代只能算是“楊派老生”,不能稱“楊派傳人”。

三、張克先生的藝術特色

張克1975年入天津市戲曲學校習藝,曾受教於曹世嘉等名師。1981年畢業。1984年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成立,成為青年團最初的成員之一。1986年經李瑞環引薦,同時拜程正泰、譚元壽、馬長禮及丁存坤為師,專攻楊派(楊寶森)藝術。在程正泰老師的嚴格培訓下,獲益匪淺,十幾個春秋下來,張克不僅把楊派的聲腔、唸白、做派和表演學到手,而且已經開始結合自身的條件,在不逾越楊派的藝術規範的基礎上,有了一些新的發揮,他的演唱雖然較師祖嘹亮,但不失楊派的韻味,被專家評為“亮嗓楊派”。張克颱風儒雅,嗓音甜潤,音域寬廣,韻味清醇,寓情於聲,頗具楊派平中見奇,意境深邃之風格。

張克本身條件優越,有一條既甜美寬亮,又經久耐唱的“功夫嗓兒”。這是他十幾年來刻苦用功練出來的。他的扮相清秀,颱風脫俗,老誠持重,不飄不浮,他扮演的孔明、楊繼業、伍子胥和楊延昭等藝術形象,無論身份、氣度、舉止和派頭兒,均較貼適度。他的聲腔韻味醇厚,不躁不拖,樸拙典雅,不尚雕飾,使夠從中能夠體會出一種“古典美”。張克本身有很強的敬業精神,他潛下心來,矢志不移地刻苦鑽研,琢磨戲中的每一個細節,以求貼近劇情。迄今為止,他已經較好地掌握了幾十出戏的表演技藝。

在2019年“一輪明月——楊寶森110週年誕辰名家演唱會”上,張克先生作為主要楊派唱將,也是張克在楊派老生藝術地位的體現。

「天使譚」 有人說張克是當今楊派老生的佼佼者,您怎麼看?

部分觀點來自頭條號名家“明揚51”,鳴謝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