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進村 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農村有這樣一類困難群眾,他們渴望脫貧致富,但缺乏過硬技術,難以在城鎮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同時,他們大多是家庭裡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讓他們難以抽身。面對這樣的現實,六安市金安區以脫貧攻堅為總抓手,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使大批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打造了一張“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奔小康”名片。

扶貧車間批量生產萬元戶

3月5日,驚蟄。“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當日,金安區緣夢圓農業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復工了。有機米加工、包裝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們戴著口罩,忙著將稻穀送上傳動帶,一袋袋大米整齊地碼在一旁,等著裝車發出。

“受疫情影響,我們積壓的“蝦稻之戀”品牌有機大米線上訂單有40多噸,這幾天陸續發貨。”緣夢圓農業專業合作社李純金告訴記者。“我們扶貧車間目前到崗上班的員工有15人,其中10人是精準扶貧戶。今年合作社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開通果蔬和水產直通車,拆除‘扶貧車間’的‘圍牆’,從室內搬到田野上,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來務工,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扶貧車間是實現就業扶貧的主要載體,是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金安區扶貧開發局局李正發說。

金安區現有涉農龍頭企業和規模企業81家,近年來,該區依託這些企業,已在9家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建了扶貧車間,帶動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為貧困勞動力脫貧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貧困戶通過參股或到種養殖企業來務工、學技術、學經營,不但能足不出戶增加收入,也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

今年73歲張從之家庭因老伴患重度眼疾失能而致貧,作為緣夢圓農業專業合作社重點幫扶對象,2017年秋,張從之到該合作社看管魚塘,月工資1200元,僅一年半,他就摘掉脫貧帽子。從穿上緣夢圓專業合作社制服那天起,張從之就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幫別人看管塘不能拔除貧困病根,跟合作社理事長李純金學會了養魚“本領”才是上策。在看管魚塘同期,他承包村裡一口魚塘,邊“看”邊學,去年張從之家庭純收入達2萬餘元,遠遠超越貧困線標準,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緣夢圓就像工廠的車間,把我們貧困家庭批量加工成萬元戶。”讀過小學三年級的張從之文縐縐的一番話讓人驚訝不已,而他莊重嚴肅地感謝政府脫貧攻堅的好政策好方式。

扶貧車間向鄉鎮延伸

張店鎮新街村女村民許志菊在56歲這年成為一名產業工人。丈夫因病去世多年,她苦巴苦磨把兒子拉扯成人、娶妻生子,背下一身債,是村裡建檔立卡貧戶。2017年以來,只要家裡沒事,許志菊都會到村裡長新皮件廠做箱包內襯墊。車間實行計件工資制,許志菊平均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工資。比起打工的兒子,這點工資並不起眼。但對不識字的許志菊來說很重要,工作不算太累,彈性工作制讓她可以按時接送在村小上學的12歲孫子。早上7時30分,她騎電動車帶上孫子,把孫子送到小學校後就去上班。“整個冬春季,許志菊是廠裡第一個到崗的工人。”廠長吳俊說。下午4點半,許志菊放下手裡的活,把孫子接到廠裡,孫子趴在空閒的工作臺寫作業,她還再做一會兒活,天擦黑,奶孫倆共享一輛電動車,有說有笑地回家。

在這個約4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裡,像許志菊這樣的“新晉”工人約有40人,其中十分之一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據介紹,過去兩年裡,金安區社保局利用鄉村場地租金低、場地大、勞務成本低、富餘勞動力足的特點,在製衣廠、皮具廠和種植養殖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裡,建成運營29個扶貧車間,幫助1349人就業,其中安置和帶動有就業願望但難以外出打工的農村婦女、老人、殘障人員338人,這些貧困勞動力年增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除極個別外,絕大多數家庭都順利脫貧了,現在正在小康路上一路前行。

“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近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在脫貧攻堅中功不可沒。”張店鎮黨委書記朱明望說。建在鄉鎮的扶貧車間一般勞動強度不大,對工人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要求也不高,村民們經過簡單的技術培訓後便可上崗,這種崗位特別適合貧困戶就業,激活了扶貧“造血”功能,貧困家庭有了一份穩定收入,許多家庭因此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張店鎮扶貧工作站系統顯示,該鎮共有貧困人口2083戶,已脫貧2069戶,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朱明望說:“扶貧車間在穩定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中還將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扶貧車間高位推動精準扶貧

3月5日,國際勞動婦女節前天3天,以女工為主力軍的六安市佳美製衣有限公司選復工了。10日上午,30多名工人帶著口罩,正在生產線上趕製首批母嬰用品的網絡訂單,“噠噠噠”的縫紉機聲響,猶如美妙動聽的天籟樂曲。

“因為疫情,正月裡一直待在家裡,沒有了經濟來源,挺著急的。”接到返崗通知後,張店鎮雲峰村貧困戶陶和雲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

陶和雲家住張店鎮雲峰村,家中原來的頂樑柱被病魔纏住,失去勞動能力,已經50歲的陶和雲不得不挑起掙錢養家的重擔。“一天不幹活掙錢,急的慌。”陶和雲說。復工的這幾天,陶和雲和同伴們加班加點地工作,“把疫情防控一個多月耽誤的損失搶回來。”

為了讓像陶和雲這樣的貧困人口儘快返崗就業,張店鎮扶貧辦、社保所多次到村裡走訪調研,摸清貧困勞動力需求、瞭解扶貧車間復工困難、宣傳就業獎補政策、搭建用工對接平臺......

金安區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說,連日來,金安區各鄉鎮街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力促扶貧車間復工復產,以吸納貧困勞動力盡早就業。截止目前,全區29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帶動就業1111餘人,其中精準扶貧戶勞動力275人。

在安徽晶鑫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崔店村村民陳德梅麻利地給大棚蓋膜、拉鳥網,收工前,她又將地頭的雜物清理乾淨。陳德梅家庭也是因病致貧,之前她跟著親戚在外地務工。由於受疫情影響,今年開春無法返崗。馬頭鎮政府瞭解到這個情況後,鎮長方正安排她到晶鑫葡萄扶貧車間做普工。“這樣,可以解決她的生計問題,正好車間也需要。”晶鑫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吸納貧困人口8人,該合作社負責人王虎說,“扶貧車間既承擔著幫助留守人員就業的任務,又支撐著當地的種植養殖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王虎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葡萄基地生產規模,讓更多貧困戶來扶貧車間上班,日子能夠過得好一點。(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