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春風又綠江南岸,煙雨西湖,龍井又到採茶時!

西湖龍井茶是杭州城市一張響亮名片,也是杭州這座城市的靈魂。

如果說西湖是天堂杭州美麗的眼眸,那西湖周邊一壟壟翠綠碧香的茶田,正是美女杭州柔美的髮絲。

不瞭解西湖,就無法感知杭州的美麗;不品嚐龍井茶,就難以聞到杭州香氣的靈魂。

龍井茶是西湖山水間一道獨特的風景。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中國名茶千百種,龍井是獨特的存在,被稱為綠茶皇后

杭州自古就是產茶、製茶、銷茶之地,有茶葉之鄉的美譽。西湖龍井始產於唐代,唐天寶元年742年,餘杭徑山寺開山祖師法欽,種植茶樹,以供佛待客,這是杭州種茶飲茶的開始,具有1300多年的歷史。

南宋偏安杭州,文人喜愛飲茶,宋朝的文化盛況促使杭州的茶進入輝煌時期。在飲茶品茶的過程中,不斷培植茶樹,研磨製茶工藝,逐漸發展了茶文化。大規模的種植,宋以後,茶樹遍佈西湖周圍,由於集中栽培於龍井寺、龍井泉一帶,這種茶被稱為龍井茶。

清朝時,西湖龍井茶色、香、味形俱臻上乘,基本定型。西湖龍井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享有"百茶之首"、"綠茶皇后"的美譽。乾隆曾把西湖龍井封為"御茶",作為貢品。民國以後,杭州因龍井,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茶葉產地和集散地。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最愛龍井的清香和甘甜,聞一聞,氣定神閒

龍井茶的香氣,是輕柔,又濃烈的芬芳,聞一下,大自然特有的綠色味道,讓靈魂有找到家的感覺。

在喝龍井時,我最喜歡聞香氣。這種香氣一經熱水沖泡,自然渾發,有種沁入心扉的甘香味。儘管喝龍井茶是種享受,但聞這種香氣,是我喝龍井茶最大的享受。

泡茶,不是我們想象的是開水。每種茶需要的水溫也是不一樣的。浸泡的時間也不一樣。正常沖泡龍井茶,水溫最好保持在85度C左右,沖泡1分鐘後飲用。但我時間更短,一般在10秒鐘左右。時間長,會產生悶熟味,喝起來有那種淡淡燒熟的糊味,口感不好,清香味也大大降低,甚至蕩然無存。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第一遍用水清洗茶之後,把第二遍茶水倒入飲杯後,我立刻用鼻子聞茶壺中急速散發的香氣,深深地吸幾口。這種帶清香的熱氣,在口內留存很清爽,滲入體中,有一種升騰的輕飄感,這種喜悅和歡快是很好的享受。

喝龍井茶,自然是用玻璃杯。茶葉沉底,熱水沖泡,簇立杯中交錯相映,茶葉一下子爭相浮了上來,只見芽葉直立,翻滾,上下沉浮,尖削挺秀,栩栩如生。這時嫩綠的茶葉,象開花似地,吐露芬芳,立馬香氣瀰漫,幽雅清高。

茶湯黃燦燦,本來偏鵝黃色的茶葉,在水的滋潤下嫩綠偏黃,輕盈透亮。這也是喝龍井茶為什麼要用玻璃杯的原因,可以直觀觀體驗這個生動的過程。抿一口,甘鮮醇和,香氣通過喉嚨吞入體內,筋骨舒展起來。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龍井茶的顏值和氣質是怎麼形成的?

龍井是杭州的標識和活著的歷史文脈。龍井茶已獲得地理標誌風物認定,顯示其獨特的標記。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茶的生長也是這樣。

杭州西湖一帶,自然條件、氣候條件、水源條件、土壤條件,象培育蘇杭美女一樣,滋養著龍井茶。

西湖峰巒連綿起伏,山林中溪澗潺潺,幽深葳蕤的密林,環境優美。林茂綠葉,蒼翠欲滴,山青泉幽,是茶生長的樂園,得天獨厚。這裡清風細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很滋養茶樹的生長。年平均溫度16.1度,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溼度80%左右,無霜期約250天,晝夜溫差較大,經常雲霧繚繞,這樣如同仙境的地方,有天地之靈氣,風物自然不同凡響。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西湖山區的龍井茶,由於產地生態條件和炒制技術的差別,有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塊區域,歷史上素有獅、龍、雲、虎、梅五個類別。獅字號為龍井村獅子峰一帶所產;龍字號為龍井,翁家山一帶所產;獅、龍品類均為上品龍井。雲,是雲棲一帶。虎,是虎跑一帶。梅,是有名的梅家塢一帶。這些茶園,散落在雙峰村、茅家埠村、滿覺隴村、梅家塢、龍塢、楊梅嶺、九溪等地。其中梅家塢是西湖風景區盛產西湖龍井茶葉的最大的自然村。

種植龍井茶的土壤也很特別。茶園土壤以千里崗砂岩和部分泥頁岩與石灰岩風化而形成的紅壤為主。土壤深厚肥沃,質地疏鬆,經過耕作已經轉變成酸性沙壤土和黃泥沙土,通常透水,氮、磷、鉀和有機質等含量十分豐富。

龍井的顏值和品質,都是茶中之精品。孕育出這麼非凡的品質,位列名茶之首,也與周邊的環境大有關係。這一帶地區有北山、天竺、南山等小山脈作屏障,阻擋寒流的侵襲,南部受錢塘江溼潤季節的調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氣候,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龍井茶先天的豔麗,還需後天的精心採摘和炒制

花費心血是做好一切事情的保障。製作龍井茶也不例外。

從培植到成茶,茶農們付出的艱辛和養育自己的女兒沒什麼兩樣,施肥不用化肥,用有機肥。不打農藥,全靠精心的田間管理。到採摘時,不敢怠慢,春來茶早,更是辛苦。

"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這句採茶諺語,說明正當其時是多麼重要。採茶精確到時辰,掌握最佳採摘時間。

歷來龍井茶採摘以早為貴,早,是早摘。通常以清明前採製的龍井茶品質為最佳,稱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品質尚好,稱雨前茶。

採摘很有講究,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採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稱旗槍。採二葉初展,葉形卷如雀舌的,稱雀舌。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通常炒制一公斤特級龍井茶,需採摘7萬-8萬個細嫩茶葉,其採摘標準是完整的一芽一葉,芽長於葉,芽葉全長約1.5釐米。全年茶葉生產季節中要採摘30批左右,採摘次數之多是龍井茶特有的。優質上品的西湖龍井,所採摘的青葉,必須嫩、勻、鮮、淨四個要素齊全,一個都不能少。

龍井茶炒制,更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十分考究,沒有高超、熟練的技能,很難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炒制時,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形程度不斷變換手法。全過程包括攤放、青鍋、攤涼、輝鍋、篩分、挺長頭和分篩整理等一系列程序,炒制手法有抖、搭、拓、捺、甩、抓、推、扣、壓、磨等,號稱十大手法。

當我們品茶龍井,度過一段愜意時光,享受人生美好時,哪裡會想到採摘和製作龍井茶花那麼多功夫!

我曾參觀過茶農純手工製茶的現場表演。在清鍋、回潮、回鍋三道工序中,嫻熟有加,手法自如,炒茶溫度控制全憑手感,把十大手法運用到爐火純青地步,令人歎為觀止,賞心悅目。

龍井茶,種在我心底,是緣於一個景仰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我與龍井茶結緣,與仰慕弘一法師有關。

1983年,吳貽弓導演根據林海音小說《城南舊事》改編的電影,如詩如畫,深深地打動了我。尤其電影插曲是那首著名的《送別》,"長城外,古道邊,芳草碧藍天……",給我特別的震撼。儘管我知道這是弘一法師出家前,還被稱為李叔同的作品,但不知道他和西湖龍井的奇緣。

當年李叔同在龍井一帶大雨中疾走,突然開悟,後到虎跑出家,告別塵世。

我當時有個同學舉家遷往杭州。一個暑假,我去找他。那時的西湖還沒有經過後來的改造,當時遊人也非常稀少。我們坐在保俶塔下的寶石山上,俯瞰西湖,心曠神怡。他望著遠方的蒼綠,突然問我,你看過《城南舊事》嗎?我說看過,就談起了李叔同的那首《送別》。他說,李叔同就在附近出家,成了弘一法師,我才知道李叔同和杭州西湖天人合一的故事。

我說我們都喜歡李叔同,你帶我去龍井一帶看看吧。那時去龍井村一帶,不象現在這麼容易,交通也不便。我們兩個騎車去朝拜。具體也不知道是哪一片地區,只要去龍井就心滿意足了。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我當時沒有看過茶樹,看到山泉和疊翠,有種山水有情的感覺。在一處綠蔭休憩時,我望著那一壟壟低矮的小樹,問同學那種的是什麼作物?同學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哈哈大笑,說當年上海知青以前到淮北農村下鄉,不認識小麥,把小麥當韭菜,你這個在皖北長大的人,不瞭解茶葉,把茶看成農作物。

我也笑了笑,我確實沒親眼看到過茶樹。只是一直在腦子中的傳說的龍井茶,突然從腦袋跳到現實中,有種夢幻感,難道這就是很多書中描述過的龍井茶嗎?他帶我深入茶園腹地,領略茶園風光,很是愜意。

親,嚐嚐這杯龍井茶!

去虎跑時,同學特意請我用虎跑泉水,沖泡龍井品嚐。這是我第一次喝龍井茶。龍井茶色澤翠綠,外形扁平光滑。葉細嫩,手感光滑,色澤為糙米色、黃綠色,聞起來有清香味。沖泡後,葉底勻齊成朵,湯色碧綠清亮,偏鵝黃色,香氣幽雅清高,香馥如蘭,滋味甘鮮醇和。坐在涼陰處,品著香濃的龍井茶,抬頭望著藍天白雲,四周蓊鬱的山林包圍著,我的記憶定格在1984年的夏天。

後來知道龍井茶的知識,但沒想到那麼珍貴。茶葉這東西種就是了,通過量產不就把價格降下來了嗎?事實上不是這樣,龍井茶的產地只有4700畝,年產量800噸,而炒制一斤茶需36000至40000片嫩葉,炒制時間達六小時之久。這逃脫不了自然法則,物以稀為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