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主張拋棄新疆


李鴻章為何主張拋棄新疆

李鴻章

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折》由軍機處抄出多份,分遞各省督撫,沒想到竟引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論戰,史稱“海防與塞防之爭”。

爭論的焦點主要是李鴻章摺子中的那句“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究竟是對還是不對?外敵入侵,新疆失控。新疆不復真的於大清元氣無傷嗎?

日意格的承諾

日意格何許人也?為何中國的船政局把持在他一個法國人手裡?事情得追溯到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這年10月12日,浙江巡撫左宗棠仿上海常勝軍的建制,在浙江寧波募本地人成立了常捷軍。該軍全部使用洋槍洋炮,聘法國水師副將勒伯勒東任統領,聘浙江寧波海關稅務司法國人日意格出任幫統。

常捷軍裁撤後,日意格又被湖廣總督官文聘去做湖北先鋒營統領。先鋒營解散後,正值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之後,又在金陵設立金陵製造局的時候。

日意格眼看大清國洋務漸興,便跑到福州找到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慫恿左宗棠創辦一座造船局,並承諾,一應煤炭鋼鐵乃至技師,全由法國有償供應。

左宗棠此時正對李鴻章創辦的江南、金陵二局感著興趣,如今聽日意格如此一吹,他登時便心旌飄搖,很快便奏請朝廷,擬在福州設立一座堪與江南、金陵二局相媲美的造船局,因局域選在馬尾,故名馬尾船政局。旨準後,左宗棠便聘日意格出任大權無限的船政局正監督,總攬一切事務,真是風光得不行。

日意格是法國軍官,曾參與波羅的海、克里米亞之海戰。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參加英法聯軍侵佔廣州,後出任寧波海關稅務司。其間曾幫助上海組建洋槍隊併為之購買軍火,撈取了一些實惠。擔任常捷軍幫統後,更是大發橫財。

李鴻章心裡清楚,福建船政局險被朝廷裁撤,主要的原因,還是該局的創辦者左宗棠用人失誤造成的。李鴻章堅信,只要用人得當,福建船政局肯定能辦好。

李鴻章把振興船政局的希望,寄託在丁日昌與郭嵩燾的身上。但郭嵩燾卻不肯去做丁日昌的屬官。

朝廷著令郭嵩燾暫行署理福建按察使的聖諭,由湖南巡撫衙門轉遞進湘陰郭府。在打發走傳旨差官後,郭嵩燾便破口大罵起來:“這個丁小鬼,虧他想得出!讓我這個兩榜出身的堂堂翰林,去伺候他貢生出身的人,他也不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我就算餓死在山林,也輪不上到他的眼皮子底下去討飯吃!”

家人見他罵得兇狠,都不敢進房去勸他。

郭嵩燾一個人罵得嗓子眼直冒青煙才住口,傳人擺茶進來消渴。丁日昌好心好意給了他個缺分,郭嵩燾非但不領情,反倒認為是丁日昌在作踐於他,忘了他郭嵩燾是個什麼出身,他丁日昌又是個什麼出身。

這正是郭嵩燾一生的悲哀。

痴迷權勢的女人

李鴻章一天飯後同幕僚們說閒話,無意中說到郭嵩燾,李鴻章便道:“郭筠仙想來該到福建臬司任上視事了。福建有丁雨生和郭筠仙在,那日意格把持我船政局的日子,恐怕就不會太久了!丁雨生和郭筠仙,可都是眼下搞洋務的奇才呀!”

盛宣懷道:“郭筠仙不僅不會到福建去,還要對丁撫臺有怨氣。下官曾聽說,郭大人從不肯替比他出身低的人做事。左季高制軍初領陝甘的時候,曾三次請他去幕中幫辦軍務,他理也不理,搞得左制軍很沒面子。後來才知道,左制軍是一榜出身,而郭大人卻是翰林,雖左制軍位列封疆,聲震中外,他仍不肯去幫他。大人再回過頭來想一想,丁雨生中丞是個什麼出身?他郭大人肯讓一個貢生出身的人擺佈嗎!”李鴻章連連點頭。

薛福成說:“下官最近聽說總理衙門有個缺分,大人不妨密保一下。郭大人曾隨僧王爺幫辦過交涉,到總理衙門當差,不正可發揮一下他的特長嗎?”

黎庶昌說:“極是,讓郭大人入值總署,無異大人在總署安了個眼線。”

當天夜裡,李鴻章給朝廷奏請郭嵩燾入值總理衙門。朝廷果然允准。

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折》遞進宮裡後,慈禧太后看了,便把恭親王傳進來吩咐:“李鴻章的這個摺子你是什麼主意?”

恭親王答:“李鴻章的這個摺子臣看了,也讓文祥、沈桂芬、李鴻藻看了。我們都贊成李鴻章的觀點。大清的海防是太空虛了,如不趁此時加強,不定什麼時候要出大亂子。”

慈禧道:“李鴻章說造船不如購船,這得需要多少銀子啊?”

恭親王答:“李鴻章算過一筆賬,摺子上都寫了。如果新疆暫時不動,這筆餉源,可以移過來用於海防,餘下的缺口再借些洋款,大概就可以了。”

慈禧太后說:“依我看,李鴻章的這個摺子,讓軍機處發給各督撫看一看,讓他們也議一議,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你再讓他們留意一下,有沒有好郎中給薦幾個過來。皇上病越來越重,我打算把奕譞的兒子載湉抱進宮來,過繼給文皇帝,你以為怎麼樣啊?”恭親王全身一抖,忙道:“太后說什麼便是什麼,臣不敢有異議。”

慈禧太后起身走了兩步,說道:“我這也是給你透個口風,究竟能不能辦呢,咱們還得商量。我適才同你講的話,你先不要說出去,以免惹出什麼麻煩。你下去吧,先讓軍機處把李鴻章的這個摺子,給督撫發下去。”

恭親王低頭怏怏地退出去。他心裡清楚,慈禧太后要把載湉抱進宮來,過繼給死皇上而不是現在活著的皇上,意思已很明顯,無非是等同治死後,她仍能名正言順地操縱朝政。

如果從世族裡面挑出一個人來,過繼給同治,這個過繼給同治的孩子如果繼登大統,那慈禧太后就已不是太后,而是太皇太后。大清祖制,太皇太后是不能過問朝政的。恭親王一想到這些,他的那顆心就不由一陣陣發涼。恭親王活到現在,還從沒有見過對朝權這麼痴迷的女人。

新疆如手足

李鴻章的《籌議海防折》很快由軍機處分遞各省督撫,沒想到竟引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論戰,史稱“海防與塞防之爭”。爭論的焦點主要是李鴻章摺子中的那句“新疆不復,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腹心之大患愈棘”,究竟是對還是不對?外敵入侵,新疆失控。新疆不復真的於大清元氣無傷嗎?

兩江總督李宗義、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福建巡撫丁日昌、江蘇巡撫吳元炳等人,紛紛上折支持李鴻章的觀點,認為海防的確關乎國家的安危,千真萬確大於塞防;塞防之餉,可以移給海防用來買鐵甲船。

山東巡撫丁寶楨、雲南巡撫岑毓英、陝西巡撫邵亭豫、廣西巡撫劉長祐等人則認為,塞防大於海防,塞防不防,才是大清真正之大患;塞防之餉,不能移給海防。陝甘總督左宗棠則認為,海防與塞防同等重要,不可只重海防而忽視塞防,塞防之款亦不可轉移於海防。

左宗棠的摺子寫道:“竊維時事之宜籌、謨謀之宜定者,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今之論海防者,以目前不遑專顧西域,且宜嚴守邊界,不必急圖進取,請以停撤之餉勻濟海防;論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無虞,東南自固。此皆人臣謀國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見自封也竊維泰西諸國之協以謀我者,其志專在通商取利,非必別有奸謀論者乃欲撤出塞之兵,以益海防之餉。臣且就海防應籌之餉言之。始事所需,如購造輪船、購造槍炮、購造守具、修建炮臺是也;經常之費,如水陸標營練兵、增餉及養船之費是也。閩局造船漸有頭緒,由此推廣精進,成船漸多,購船之費可省,僱船之費可改為養船之費論者乃議停撤出關之餉勻作海防。夫使海防之急倍於今日之塞防,隴軍之餉裕於之海防,猶可言也是停兵節餉,於海防未必有益,於邊塞則大有所妨,利害攸關,亟宜熟思審處者也若此時先將已經出塞及尚未出塞各軍概議停撤,則實無此辦法也。”

左宗棠隨後又講述了加強塞防及如何收復新疆的具體辦法。私底下,左宗棠對李鴻章的主張很是不滿,道:“新疆如手足,怎麼能因外敵入侵,就棄而不管?或許他李鴻章可以不要自己的手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