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通常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距离省会城市150公里以上远、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大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早期由何方洪绘制的地图 何方洪:湖南怀化市规划局工作人员

来源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早是2001年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提出的。

2002年5月秦尊文研究员再次明确提出放弃“一特五大”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战略:重点发展武汉这一个特大城市,并将荆州、黄石、襄阳、宜昌、十堰5市发展为大城市),集中精力建设一个全省主中心城市武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湖北城镇规划地图(2003-2020)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该《规划》明确将宜昌、襄阳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湖北“一主两副”

2003年湖北的襄阳宜昌两市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分别为72和75位,在2007年分别为93和88位。依照这个趋势,襄阳和宜昌即将被甩出全国经济百强,出现第二个“四川现象”。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而伴随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战略的推进,在2008年出现了转折,城市发展出现了顺势而上,直到2018年襄阳市跻身全国经济50强,宜昌市也排名54位。

当然襄阳宜昌的崛起也得益于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同时,湖北省给与了大力的支持,最为明显的是襄阳和宜昌两市的书记一直都列为了湖北省省委常委。


各省(市、自治区)副中心城市


由于湖北的成功经验,以及省域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各地区都开始积极规划培育各自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河北省

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年)提出,构筑 “两翼、四区、五带、多点 ”城镇空间新格局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河北省规划地图

河北省没有特大城市,只将石家庄和唐山作为省域中心城市来发展,而随着雄安新区的批复和建设,河北省将形成石家庄、唐山和雄安3大省域中心城市。

山西省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太原市(太原晋中同城化)为全省中心,大同市为省域副中心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山西省“一圈三群”城镇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提出构建“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城镇空间布局结构,确定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3座区域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辽宁省

辽宁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沈阳国家中心城市,以沈抚同城为重点的沈本、沈铁、沈辽鞍营、沈阜同城化一体化步伐,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以丹东、锦葫为两翼,锦州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

沈阳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大连和锦州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吉林省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提出构建长吉都市区、延(吉,含龙井、图们)珲(春)城市组合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格局。要做大长春市和吉林市两大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长吉图先导区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哈尔滨为规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定位为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规划为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


江苏省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提出构建“一带二轴,三圈一极”城镇格局--徐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一极为淮安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浙江省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打造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安徽省

《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指出,安徽将构建“一圈一带一群”城镇空间结构,其中“一圈”为合肥都市圈,“一带”为沿江(皖江)城市带,“一群”为皖北城市群。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以目前看来,芜湖为安徽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福建省

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江西省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群格局,即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南昌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九江和赣州为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目前两市发展已初显成效。


山东省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全省将建立“双核、四带、六区”网络化城镇空间体系布局,济南、青岛为两大核心城市,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济宁-枣庄-菏泽、东营-滨州、临沂-日照等六个城镇密集区。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山东省主要以济南市和青岛市发展为主,烟台虽然具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和区域中心地位,具有省域副中心的实力。


河南省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郑州要打造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洛阳巩固提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开封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南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0万人。

目前,洛阳和南阳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湖南省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定了,推动形成以“一核两带三组团”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以长株潭为核心,依托洞庭湖、大湘西、湘南三大城市群,推进城镇化进程。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岳阳、怀化和衡阳将成为湖南建设的副省域中心


广东省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较为成熟都市圈,广佛肇+清远、云浮,珠中江+阳江,深莞惠+汕尾、河源的三大组合型新型大都市圈,以及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韶关都市区。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广东以珠三角为中心,湛江和汕头将成为副中心城市,带动非珠地区发展。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形成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个核心城市。

平心而论,广西城市发展以腹地为主,确实没有抓住沿海优势。而随着北部湾的建设,广西战略将会向沿海转移。


海南省

根据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海南省将规划以海口、三亚为两大省域中心城市,琼海一博鳌、儋州一洋浦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重庆市

《重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指出,重庆将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四川省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规划》,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四川省的绵阳、乐山、南充、泸州、宜宾均有能培育为省域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目前看来,四川的绵阳和宜宾有形成省域副中心的趋势。


贵州省

根据黔中城市圈的规划,贵州将构建“一核一圈四带五心多点”的空间结构,“一核”即贵阳中心城区和贵安新区。“五心”即遵义、安顺、都匀、凯里、毕节五个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政策上,贵州将以贵阳为核心建设,其他均为区域中心。实际遵义有省域副中心的基础和实力。


云南省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云南省将形成“一区、一带、五群、七廊”的云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曲靖市实际上有副中心城市的基础和实力,云南主要建设以昆明市为中心。


西藏

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以拉萨为中心,培育壮大日喀则市、林芝市为中心的东西两翼。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陕西省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一核一群两轴三带四极”的城镇发展格局,西安市为全省中心,以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四极。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甘肃省

根据《甘肃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兰州为全省中心,酒嘉、张掖、金武、天水、平庆为省域区域中心城市。


青海省

按照《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青海省规划1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即西宁市;3个20—100万人口和1个10万人组成的区域中心城市,即海东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和玉树市。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传统上认为格尔木市为青海省副中心城市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了“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进行规划建设”,也就是宁夏就是一个银川为中心,其他城市均为卫星城的城市型省份。


新疆

根据新疆城镇体系规划,新疆的城镇体系结构为一主三副多心多点,一心为乌鲁木齐,三副为伊宁-霍尔果斯、库尔勒、喀什。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规划培育的副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