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小讲2 保持天性

引言

前面一篇,有朋友问是否太深,孩子用不上。

答:孩子想当班干部么?

正文

1

历史浩荡,面对灾祸,有人恐惧、有人淡然。

文章大多欣赏淡然,我却爱看到恐惧。

今天给给位带来几段文字,有趣的很。

其一

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原文:孔文举(孔融)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世说》小讲2 保持天性

孔文举就是“孔融让梨”那位孔融,孔子的直系子孙,当时的大大v。他不但自小就有贤名,后来还成为实权诸侯之一,北海相。后来战败,投奔了汉献帝,其实就是投入曹操麾下。

作为孔子后代,家教自然是很严格的。因此大儿子说即便是偷偷摸摸想喝醪糟(当时的酒和醪糟差不多,喝的时候还要用筛子筛掉绿毛和杂物。因此《水浒传》里面打劫生辰纲的时候,众军汉要喝酒解渴),也是要讲个礼数,要给睡着的父亲下拜。一副小大人的面孔。

而小儿子天真烂漫,却无意间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本来就是打破规则,咱们还按规则拜呢?

我们的身边,大家多爱前者那样的乖孩子。可是乖孩子们的下场又是什么?

2

其二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原文: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jù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注:遽jù,惊慌。

这是“覆巢完卵”的典故。一般老师会讲这反映了封建统治的残酷,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也会说这表现了孔家孩子的聪明,小小年纪就懂得深刻的道理。

五六岁的孩子,面对畏难不慌张,固然可叹。但是孩子们却失去了生物恐惧、逃跑的本性,可悲。

3

亲爱的家长们啊,你更喜欢哪个孩子?

这种被严格驯化的性格,在乱世是引颈就戮的悲伤,在太平年代就是996到死的中产。

我们看到的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不乖的孩子:

郗太傅在京口,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要在他们家找个女婿。丞相告诉郗太傅的信使说:“您去东厢房,随便选吧。”门生回来告诉郗太傅说:“王家的各位公子都很好,听说来选女婿,全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公子卧在东边的椅子上敞着怀露着肚子躺着,就好像没有听说这回事一样。”郗太傅说:“这个就是我要找的人!”他亲自去拜访王家,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这是东床快婿的典故。作为太子老师的郗太傅,最后选了坦腹卧的王羲之。王羲之就是后来的书圣,他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上的丰碑。父子合称“二王”,全都在乱世南朝善终。

这故事,少时读总是不解。今天读终于有点理解。

原来人的成就,能力往往不是主因,欲望才是。

因为能力总能培养,不能培养的还能利用团队补足。而欲望,没有就是没有。

男孩子喜欢功夫,这是天性。他们可以被教育为衣冠楚楚的小大人,但是:

《世说》小讲2 保持天性

一个恨功夫的孩子,即使有滔天的本事,也不会成为李小龙。

而一个对功夫有强烈欲望的孩子,即便成不了李小龙,也可以成为马云

为儿读史,有趣就关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