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海用人工智能分析肺部CT影像

3月16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市科委主任張全、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衣承東、市藥品監管局局長聞大翔,市科技攻關組專家委員會成員吳凡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主持新聞發佈會。

市科委主任張全在發佈會上介紹:

疫情發生後,本市高校院所、科技企業與一線醫療機構緊密協作,一批聯合攻關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率先應用到疫情防控第一線。

例如,在醫療和智能設備方面,聯影醫療為疫情防控提供包括高性能醫療設備、遠程醫療、人工智能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鈦米科技、達闥機器人等研製的智能機器人,提供移動消毒、物資配送回收、發熱初篩、隔離病房服務等服務,有效減少人員交叉感染、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巨哥電子、深藍科技等研發的紅外測溫監控系統在機場、高鐵、地鐵、樓宇實現規模化應用。

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方面,依圖科技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評價系統”,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線應用,可對肺部CT影像的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進行定量分析、療效評價和預測預後,為臨床醫生提供決策依據。復旦大學與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聯合研發AI輔助診斷與預後預測系統,可將患者的CT“閱片”時間從約10分鐘縮短到數秒內,自2月21日上線以來,已服務93%的本市新冠確診病患。

在大數據和5G應用方面,萬達信息、網宿科技和優刻得等企業,在數據資源免費發佈和雲服務方面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支撐。例如,萬達信息發揮在大數據支撐治理和社區防控方面的優勢,累計為全國41個城市提供“隨申碼”、返程人員動態、健康申報、新冠早診、口罩預約等工具包,服務人次超過一億,開通健康碼超過千萬,緩解了基層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工作壓力。千尋位置、諾基亞貝爾為火神山、雷神山工地,提供了高精度測量和5G通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