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河南省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趙宏波 張道明

當前,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良好局面。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步展開,各類人員的返崗高峰即將到來,疫情防控形勢也在發生變化,復工復產之後人員流動帶來的疫情風險不容忽視。因此,要及時掌握河南省區域之間人口流動的方向、地域和數量,建立區域之間協同防疫、聯合復工復產工作機制尤為重要。

基於百度人口遷徙大數據平臺,分析河南省在春節以來(1月25日至3月10日)人口流動基本特徵,旨在降低復工復產後人口流動造成的疫情擴散潛在風險,提出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下科學引導人口有序流動降低對復工復產影響的對策建議。

一、河南省際之間人口流動基本態勢

(一)人口流入來源地分析

【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1、省級層面流入河南省的人口來源地(前十位)

【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2、城市層面流入河南省的人口來源地(前十位)

由圖1可知,春節後復工復產以來,流入河南省人口比例最多的省份是安徽省(18.6%),其次是山東省(15.09%)、河北省(8.34%),第十位是四川省(3.85%),呈現出毗鄰河南省的省份流入人口多的地理臨近特徵。

從圖2來看,流入河南省人口比例最多的城市是阜陽市(7.00%),其次是菏澤市(5.55%)、邯鄲市(4.68%),第十位是運城市(2.23%),呈現出毗鄰河南省的城市流入人口多的特徵。

(二)人口流出目的地分析

【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3 、省級層面河南省人口流出目的地(前十位)


【專家觀點】河南新冠疫情下引導人口安全流動、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的政策建議

4 、城市層面河南省人口流出目的地(前十位)

由圖3可知,河南省人口流出目的地所在比重最多的省份是浙江省(15.6%),其次是江蘇省(14.59%)、廣東省(13.06%),第十位是陝西省(3.45%),表明河南省勞動力主要流向東南沿海發達和周邊臨近省份,但以沿海發達省份為主。

從人口流出的城市層面看(圖4),排在第一位的是蘇州市(7.04%),其次是上海市(6.19%)、北京市(5.11%),第十位是廣州市(2.2%),表明沿海發達城市、一線城市是吸納河南省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地區,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地區復工復產進程較快,生產生活恢復程度高,能夠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

二、河南省內人口流動主要特點

通過對河南省18個地市人口流入與流出目的地進行分析,發現新冠疫情形勢下人口流動具有以下4個特徵:一是河南省各地市人口流入/流出以省內流動為主,與臨近地市人口流動頻繁,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交往密切,這表明復工復產後全省勞動力資源仍以省內吸納為主。二是各地與鄭州市人口流動頻繁、經濟社會聯繫緊密。體現出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同時也表明鄭州市作為交通樞紐,人員流動規模大、範圍廣,面臨復工復產後人員流動的疫情風險也較大。三是河南省際門戶城市同所臨近省份的城市跨省區人口流動頻繁,比如開封-菏澤、焦作-晉城,三門峽-西安市,安陽-邯鄲,濟源-運城,商丘-亳州,南陽-襄陽,商丘-宿州,濮陽-聊城,周口-阜陽。四是南陽市,信陽市、商丘市等,為上海、蘇州、杭州、寧波、深圳、東莞等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輸出大量勞動力資源, 沿海經濟發達城市成為河南省人口流向的主要目的地。

三、科學引導人口有序流動的對策建議

(一)精準多方施策,有序推動勞動力安全返崗。一要科學研判當前疫情形勢,精準判斷各地疫情存在的風險,按照河南省公佈的分區分級疫情風險等級名單要求,差異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二要對人口流動進行分類引導。在加大疫情宣傳教育、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和個人防護措施的基礎上,要根據返工農民工、機關企事業人員和即將返校學生等各類人群特點,分類施策,各有側重,確保針對性、有效性。三要運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手段,精準識別與監測個人健康狀況,推進個人健康證明跨區域結果互認,避免出現返崗人員在家與到崗 “兩頭重複隔離”現象。四要為返程農民工提供良好的返崗條件,加強返程務工人員的心理干預,減少返程務工後的心理顧慮。

(二)建立跨省協助機制,確保省際之間人流暢通。一是在嚴格實施“外防輸入”策略的前提下,依據河南省人口遷入遷出頻繁、經濟社會聯繫密切的省份和城市,積極推進跨省區協同合作機制,實現點對點、門到門無縫對接服務。二是推動流動人員健康證明結果、檢疫檢測結果互認,人員隔離天數、車輛通行證等統一標準、政策互認、信息互通,實現精準安全流動。三是加強與周邊省份對接,打通人口流動運輸通道,減少地區間隔離政策對人員流動的影響,提高人流物流通行效率。四是輸入地企業提前做好流入人員接收預案,衛生部門做好健康檢測,復工場所做好消殺等工作,出現疑似病人要及時隔離治療,堅決防止擴散。

(三)打造中心及周邊城市區域聯防模式,建立復工復產聯合工作機制。一是按照河南省內人口流動的密切程度,推動鄭州大都市區、洛陽-濟源-三門峽-平頂山,安陽-鶴壁-濮陽地區,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南陽,分區域建立城市協作機制,推動區域間、城市間返崗人員出入便利、政策互認、信息互通,共同防疫,聯合復工復產。二是統籌聯防區域應急物資供給和調配。配備疫情防控物資是復工復產的前提,要加大區域間防疫物資聯合生產、供應與調度,緩解地區間醫療物資緊張狀況。三是協同保障用工需求。積極收集企業需求崗位,及時向周邊區域內推送復工信息,聯合開展區域內企事業用工線上招聘活動,實行農村返崗人員定製式直達運輸服務。四是推動區域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復工復產。企業復產要聯動激活產業鏈各個環節。要通過區域內企業分工協作,打通產業鏈條,實現上下游互動配套,確保區域內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趙宏波: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博士、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崗位專家

張道明: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經濟評價體系首席專家、河南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站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