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小暑之前银川的气温较高,好在是中午热而早晚凉。吃过晚饭,一阵微风让夜幕降临的黄昏很舒服,儿子说要到小区外面的商店买“大甜筒”,我提议那还不如同去“迎宾楼”吃冷饮。以往每年我和儿子都要去吃上两三次,今年入夏以来还未去过,现在儿子的高考刚结束,我们正好去“消消火”。

中山北街北桥巷距离解放西街迎宾楼很近,我们徒步走过去大概不到二十分钟。如今的银川市变大了变美了,也不觉走过去的路长,而在三十年前会觉得这段路程有点远,那时的北桥巷还处于城乡结合部位置,那时也鲜见对城市、街道、建筑、商业等等如繁华文明、整洁干净、鳞次栉比、车水马龙的形容表达。

喝一口“奶豆腐”吃一勺“绵绵冰”,看着吃兴正酣的儿子,我不禁又使劲吮吸了一口“五仁冰砖”,很多年矢志不舍的味道,虽然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它还没有出生,只有它的爸爸——雪糕、和它的爷爷——冰棍。


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臧新宏


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臧新宏


你知不知道史上最强悍迎宾楼雪糕广告词?

我带着些得意的笑容问儿子。他说不知道要我说说他想知道有多牛。话说从前啊,在大约有你两个十八岁长的年头,有一位老爷爷推着一辆“大二八”车子,就是老式大自行车,车后载物架的右侧绑着个五十厘米见方的木箱,里面六块木板上都以薄棉袋覆盖,为了保温啊。儿子说进入主题要结果。那位爷爷戴着发白的草帽、脖子上搭着灰毛巾,推着车子走一路喊一路,用银川话喊:雪糕大!大雪糕!迎宾楼的雪糕,就是大!那时我们在院子里玩“电报得救”的小伙伴们一听到这声音传来,就像打了鸡血般兴奋,连忙回家问家长要一毛钱买个大雪糕吮吸。此间代入那句经典的广告语:一听到那熟悉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牛掰、强悍、精彩,确实与众不同、闻所未闻,您不会是胡宣呢吧!我说当爹的咋可能逗你玩呢?这是真的,与我同龄的或年长我的老银川人都听过这吆喝,只是你们这代人没有听到,因为它在二〇〇四年之后就消失了。

儿子又去买了两大杯“冰镇酸梅汤”,他说他要请客,以表达对这个惊喜吆喝的感谢。那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呢?比如那时的吆喝。儿子在追问亦或是“挑战”。我说有啊,很多,就讲三个,中国人注重“三”,为什么呢?以后再跟你说“三”。这三个吆喝的关键词有三:一是与“雪糕大”基本同代;二是主人公都与自行车有关;三是都用银川话吆喝。这时儿子的眼睛里绽放出比“绵绵冰”还诱人的光彩,暂停他享受的吃喝而等待“吆喝”响起。我说一个是推着自行车买糖的大叔叫卖:面糖、豆瓣糖、呱呱糖。一位是身形稍胖但健康有力的老阿姨骑着三轮自行车高喊:倒奶子啦,倒奶子啦!最后一位是农民伯伯还是推着自行车吆喝:卖鸡蛋嘞,个己下的!卖鸡蛋嘞,个己下的!


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臧新宏



听到“个己下的”时,儿子不由得放声大笑还前仰后合,他夸张的行为引来些奶奶阿姨姐姐妹妹的围观。尽管好尴尬,我们收敛住爆笑,但还是忍不住地偷笑,那种彼此能听到的笑声。我半开玩笑地对儿子说:大雪糕,你回头率辣么高,老少通吃啊!儿子听罢拍了一下桌子,表情严肃地催我:赶紧喝完,走,此地不宜久留。

走出迎宾楼冷饮店大门,我们相视一眼后又笑出声来。儿子说他看到我说“个己下的”时夸张的表情、以及听到地道银川话强调式发音后,才忘乎所以的笑。他还说他知道蛋是鸡个己下的,绝没有误解为是农民伯伯个己下的,就是觉得个己下的太突然,好像“开心麻花”有些小品语言不埋什么包袱,直接让人触到笑点。我说是啊有意思,这么简练直白的吆喝,才能达到广告的效果,表明诚信卖鸡蛋的态度、表明鸡蛋的原生态品质、表明被吆喝的鸡蛋是放心食品,那时的农民伯伯用如同土地一样的声音吆喝着,风趣幽默的推销商品,用现在时尚的话做评语:那时的农民伯伯就已推行现在的极简潮、创新观和实用性。那时他不会想到那么多语言,但恰恰是最朴素的吆喝,更值得我们在笑过之后为他点赞!

我回头看了一眼被现代灯光装饰的“迎宾楼”三个字,这三个字的形象自始至今未变,但它见证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银川这座城市的巨变、每个银川人的成长。我们大概都还记得,一九八三年的元宵节灯展在解放西街举办,但那晚正热播电视剧《霍元甲》,人们基本都聚在家里追剧,虽然花市灯如昼,但只有寥寥几人观灯。而如今银川有多处商圈,为人们的文化及娱乐生活提供很多场所。“迎宾楼”更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你的门口曾整齐摆放桌椅,人们摩肩接踵的去找你,为了喝一口你的新产品“红茶菌”饮料,以及尝尝时尚的冰镇“格瓦斯”汽水,当然还有大雪糕、奶豆腐、酸梅汤等等。而如今对于迎宾楼里所有冷饮的食材,人们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买得到,也基本能自由型的做出些冷饮,这为以食为天的国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我们之所以还会经常光顾迎宾楼冷饮店,是因为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怀旧是一种时尚,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论是夏日快尝冷饮的清凉,还是冬季慢品火锅的沸腾,皆为“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臧新宏


每位银川人都有一颗怀旧的心/ 臧新宏



如今银川街头已看不见吆喝着雪糕大、倒奶子、卖鸡蛋的人和自行车,偶尔能看见推着自行车的大叔叫卖面糖、豆瓣糖、呱呱糖。看不见的和听不见的不代表消失,能看见的和听见且行且珍惜。好像彼时的自行车是吆喝的商品的载体,也是大多数人的出行工具,而此时的自行车即可健身运动也可出行骑行;彼时的自行车是惯常模样且自由使用,此时的自行车多种模样可共享使用;彼时卖方市场推着自行车吆喝,此时买方市场等外卖送到家里。

每一个人和物都在银川行走,在不同环境和经历中走着,从昨天的银川走向明天的银川。一个人的银川有时或许是单数指向的银川,或许有时也是复数涵盖的银川,每个人的影像都有他的相似形,每个相似形的际遇都能产生共鸣。如果不是相似形的见闻,那么也会在一个影像上得到启发、感同身受、有所领悟,一个人的影像可以代表一群人的影像,或者可以让一群人看见更多影像,看见一个银川的影像。

半夜我被一串笑声和一句半生不熟的银川话叫醒,我知道儿子梦中也沉浸在“迎宾楼”里的快乐中,这是他在感谢农民伯伯带来的朴素的快乐。一个人的银川,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一个人的银川是一个“品”字,在银川我们品尝美味、品读故事、品赏影像。

晚安!品质银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