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抗疫故事•堅守篇] 不捨晝夜攜手共築聯防聯控屏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龍華兒女以最堅定的態度、最迅速的行動、最有力的措施迎接挑戰,共克時艱,保衛家園。他們不是從天而降的英雄,而是一個個挺身而出的凡人。並肩齊心面對大考,一次次互動,聯結起一個個陌生人,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過後,摘下口罩時,龍華的一個個社區會更加溫暖有愛,龍華人會更愛這座城。到那時,讓我們好好地對每一個堅守者說一聲,

“謝謝你,辛苦了。”

有一種堅守叫“燈還亮著”

2020年3月15日0時起,全市49個入深車輛聯合檢疫點正式撤除。

1月27日起,全市所有進入深圳的道路,都要對進入的車輛及司乘人員進行防疫檢查。至昨日0時撤除全部檢疫點,龍華區卡口的防疫檢查人員已堅守了48天。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公安系統、醫療系統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忙碌在龍華轄區交通檢疫點

龍華區設置了牛湖、黎光兩個市際卡口,和梅觀高速觀瀾出口、桂花兩個內部卡口疫情防控監測點,路燈、車燈、臨時搭起的路燈和電光指揮棒,匯聚在一起,照亮歸家人的路。過去一個多月,公安系統、醫療系統等單位的工作人員一次次地說著“您好,麻煩檢測一下體溫。”作為“守門人”,他們不敢有絲毫放鬆的時刻。終於,他們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

7837302,3721748,122,這三個數字分別是1月27日至今,龍華轄區交通檢疫點累計檢查的汽車數、檢疫人員數及排查出的發熱人員數。

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次挺身而出。他們為深圳、為龍華築起防疫鋼鐵長城。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區慢性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員堅守在入深車輛聯合檢疫點

“面對川流不息的車輛,每天需要連續站立8個小時,甚至連去趟廁所都很困難。”龍華區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教育科主任陳偉標是梅觀高速路口的黨員志願者,最初設立檢疫點時,他就在。一開始,夜晚溫度很低,物資也還沒有配備到位,卡點缺少休息的帳篷,也沒有任何取暖設備。陳偉標和“戰友們”堅持下來了。

觀瀾街道交安辦的曾偉靈,負責黎光交通卡口這一龍華區“北大門”的後勤保障工作。這段時間,黎光卡口成了他第二個辦公室。從早上8點第一波物資發放開始,直到晚上12點多,曾偉靈和街道其他同事都牢牢守護在卡口後方。而在休息區內,一輪值班結束的交警正坐在凳子上歪著頭小憩,這是他們“最舒服”的休息方式。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戰“疫”中的深圳北站

對市交通運輸局龍華管理局北站管理所所長史宏圖來說,這是一個永難忘懷的“春運”。

“防疫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作為交通人,我明白交通本職工作也不能放鬆。”春節期間,每個夜晚,史宏圖都與值班人員一起守在北站,直至最後一批旅客到來並疏散完畢,才在夜幕中踏上歸途。“常規”春運工作遇上“緊急”疫情防控任務,經驗豐富的史宏圖當即意識到並儘早疏散到站旅客,對於防疫工作有很大幫助,他每天研究客流量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旅客疏散方案,做到春運期間防疫工作與旅客交通服務保障兩不誤。

破曉之前,他們徹夜站崗,攜手與共。今夜如此,明夜亦是,堅守,只盼萬家燈火璀璨。每一個“守門人”心裡,都有很多話、很多故事要講述,但此刻,他們的腳步還來不及停下。

破曉之前,他們徹夜站崗,只盼萬家燈火璀璨。聯合檢疫點正式撤除,天亮後,他們各自奔赴新的“戰場”,繼續奮戰在防疫一線。

有一種堅守叫“讓我們變成圍牆”

守住社區小區,守住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2月7日,深圳出臺最嚴格的社區聯防聯控措施,全市所有社區小區100%實行圍合封閉式管理。

龍華區流動人口多、城中村多,其中還不乏沒有物業管理的“外賣村”,而在物資、工人都緊缺的春節期間,所有要素疊加起來,要在短時間圍合是一個大挑戰。

“上芬社區共有11個城中村,人口密度大,外來人口多,每個村都是四通八達,很多從巷子出口,還有6個城中村沒有物業管理。”這是民治街道上芬社區網格員劉偉鋒初期記錄抗疫日記裡的一段話。無疑,這也是龍華許多社區共同面臨的難題。

難!那就想辦法克服。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大浪青年志願者夜裡堅守社區防疫一線

有著56個工業區,19個城中村、71800間出租屋的大浪街道浪口社區結合地理位置、網格轄區、防疫能力強弱、人員安排等時機情況對症下藥,第一時間制訂了《疫情防控責任分工圖》,創新分區定責模式,為沒有圍牆的城中村建起“防疫圍牆”。

科技防疫!龍華街道華聯社區黨委書記張靈華想出“好點子”,探索設計出功能強大、簡便實用的“防疫利器”——卡點小程序,可識別管理百萬人口。而在民治街道樟坑社區,也有一套由社區黨員開發防疫排查AI系統,隨時掃碼隨時發現。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民治樟坑社區藍坤大廈企業憑藉電子通行證出入大廈

377、392、596、732……這不是“神秘”的數字,而是龍華區一個個街道設起來的檢測點,每一個檢測點就是一面防護牆,一頂頂紅帳篷是龍華人守住家園的力量和信心。

區、街道下沉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黨員志願者、股份公司工作人員、物業管理人員……他們站在一起,就是龍華的“守門人”!

守住了門,還要入戶。觀瀾街道桂香網格站有一支特別的“小組”——七名業務骨幹組成的疫情防控阻擊小組,每天主要負責入戶進行咽拭子採樣、對已過觀察期的對象入戶開展醫學觀察並解除觀察、協助警區入戶走訪C類人員等。

這支隊伍成員平均年齡37歲,年齡最大的51歲,年齡最小的29歲。他們離可能潛伏的新冠肺炎病毒最近,戴上口罩、防護帽、護目鏡,穿上防護服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平均每天要穿梭20棟出租屋、工廠宿舍,從一樓爬樓梯到七樓,再從七樓下來,然後又到另一棟。當護目鏡裡全是汗水霧氣時,你已分辨不出他們是誰,但是我們卻知道他們為了誰……

“守門人”們心裡不會害怕嗎?不是的,有的人怕影響家人,又怕耽誤工作時間,中午只能站在家門口過道吃個飯就走;有的人到了深夜,家裡人都入睡才放心回家;有位社區黨委書記說,“有段時間,我特別怕,我很怕生病。一有點不舒服,我馬上拼命喝水,因為你只要生病,完蛋了,你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實現了。”戰疫過程中,每個堅韌的人都有那麼一些“柔軟”的時刻。

這樣的時刻很快會被他們自我消化。庫坑社區黨委書記陳淡波上門勸導疑似感染家庭醫學觀察後,留觀期間仍然線上部署防控工作。當民治街道第一批下沉的120名機關幹部工作時間結束,要開始第二批輪換時,有32名機會幹部主動申請要繼續下沉支援。

“在社區的每一天,我一直被感動著。社區工作人員表現出的工作態度、奉獻精神,真的令我感動。”這是下沉上芬社區的民治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主任陳麗歡的心聲。

有一種堅守叫“服務不打烊”

“你們用光與愛消除了我們四十多天來的焦慮與恐懼,你們用最平凡的工作為我們的防疫戰線築起了鋼鐵長城。因為有你們,我們更加熱愛這座美麗的城市。”這是北站社區黨委收到的一封手寫感謝信。信裡,她細緻回憶居家隔離觀察期間感受到的溫暖細節,門外的“陌生人”給她的一次次感動。

截至2019年11月,龍華區共建有193個黨群服務陣地,群眾1公里之內能找到1個黨群服務陣地,基本實現10分鐘黨群服務圈。去年12月,龍華區全市首創在轄區城中村和工業園區建設了14個24小時無人值守“不打烊”黨群服務V站,打造“離群眾最近 與群眾最親”的物化堡壘,小堡壘做好服務大文章。而在“特殊”的時刻,龍華區建立的社區黨群服務系統所聯結的人員、資源迸發出強大威力和效能,服務“不打烊”、“不打折”。

“每天細心地在微信群裡提醒我們注意身體,定時測量體溫上報到小程序,不厭其煩地問我們有沒有生活上的需求……打電話的工作人員每次都柔聲細語,並且為打擾我們的生活和休息深表抱歉……連貼一個隔離的警示標語也會選擇在晚上來貼,我知道你們是怕給我們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特殊時期的“溫柔”、“貼心”更動人心。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福城街道志願者變身採購員、快遞員、跑腿員

福城街道實施一戶建立一個居家觀察服務微信群,買菜、送水、處理生活垃圾,甚至包括一日三餐,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隨時變身採購員、快遞員、跑腿員;龍華街道龍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組建起“溫心驛站”心理諮詢群;觀湖街道以網絡拉近距離,線上系列活動“紅紅火火”。民治街道白石龍社區率先將測溫卡點升級為檢測服務站,其中還專設了老弱病殘孕愛心入口。而考慮到外來人員登記的時候,都要使用同一支簽字筆,卡點專門準備了大量吃小龍蝦用的一次性手套……

正如北站社區黨委副書記鄭陽所言,“我們一開始想的就不是管理,是服務,是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地和他們一起。憋在家裡多難受啊,所以,我們在服務方面非常注意細節,因為只有服務好了,才能建立信任,才能將居家隔離做好。”

有一種堅守叫“我的家我來守護”

“我的城市我來守護,我的家園我來守護。”這是青年劉家偉的抗疫宣言,抗擊疫情對於生於斯且長於斯的他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2月3日,宅在家中的劉家偉看到觀湖街道新田社區黨委發出的志願抗疫《動員令》,便第一時間報名。由劉家偉和社區45名志願者共同組成的新田社區“戰疫機動組”被大家稱作是“萬能補丁”團隊,24小時待命,隨傳隨到。

“我住在澳門新村十幾年了,對民泰有感情,我很樂意能為社區防疫出一份力。”陳贊威在民泰社區澳門新村經營一家照相館,防疫期間澳門新村封村設卡,全村只有一個卡點供人員車輛出入,陳贊威的店離卡點不遠。返深後,他在澳門新村做志願者,為B類隔離人員跑腿送菜、送快遞,在卡點為進出居民測量體溫。大家笑說照相館老闆“改行了”。

看到卡點的工作人員每天吃飯盒,他就讓妻子給工作人員加餐,他的妻子也非常支持,做好一鍋香噴噴的啤酒鴨送到卡點給工作人員改善伙食。同時,陳贊威的照相館還免費為居民提供複印、打印、過塑等服務。

在這次疫情中,還有一股青春力量在崛起,不嬌氣,不埋怨,這場戰疫中,殘留的青澀臉龐突然蛻去稚氣,變得成熟而穩重,逐漸變得成熟,成為守護家園的熱血青年。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深夜食堂”的夜宵做好了,大家忙著打包

每天晚上,在大浪街道下橫朗新村一家早餐店裡都會出現幾個忙碌的身影。他們是同勝社區婦聯的肖慧涓、羅素馨,下橫朗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工劉小瓊,還有社區居民溫接興、劉太勇和陳紅霞。他們在為防疫一線工作人員準備夜宵。

最初,這個“深夜食堂”的提議是肖慧涓、羅素馨等社區婦聯工作人員提出來的,看到晚上值守監測點的工作人員很辛苦,餓了只能吃泡麵,她們心裡不好受,所以任職婦聯主席的肖慧涓決定申請部分經費,為晚班值守的工作人員做夜宵送溫暖。

解決了經費的問題,還要有場地。羅素馨認識下橫朗新村一家早餐店的老闆,經過溝通後,老闆很爽快地答應了羅素馨“借店”的提議,並熱心地把店裡的大廚叫來幫忙掌勺。隨著“深夜食堂”走紅。“深夜食堂”每天20時開門,幾個人通常要忙到23時才能把夜宵做好。隨後還要打包,送到各個監測點。送完夜宵,肖慧涓等人還要回到店裡搞衛生,回到家往往已經是次日凌晨了。

發揮所長,盡己所能,龍華人行動起來,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李成輝(中)將一批愛心物資捐贈給觀湖街道辦

今年42歲的李成輝,是土生土長的新田人,一個外剛內柔的本地漢子,大家都喜歡親切地叫他輝哥。“看到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那麼辛苦,我就想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事。”2月10日,李成輝送出了自己的第一份防疫“愛心禮包”,為小區的新安居物業捐贈了一桶40公斤的酒精消毒液。此後,少到一支測溫槍,多到十幾箱的口罩、隔離服、手套、酒精,李成輝先後將10批“愛心禮包”捐贈給了街道辦、社區、社康中心、警區。

“對自己,他挺‘摳’。”在家人眼中,李成輝是出了名的“摳門”,一部手機用了七八年,屏幕老化,看清屏幕上的內容都有些費勁了,他卻一直捨不得換。疫情面前,“老摳”變“土豪”,不到一個月時間已捐贈了價值近十萬元的防疫物資。

[龙华抗疫故事•坚守篇] 不舍昼夜携手共筑联防联控屏障

大浪青年志願者指導園區做好防疫工作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堅守的龍華人

願春暖花開疫情消散時

你我能微笑相見

彼此道一聲:見到你,真好!

● 今天,地鐵6號線二期列車跑起來了!

● 一起“雲”春遊!聽說你想念龍華這些美景了……

● [龍眼視頻]春之願: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

龍華新聞(記者 王雪敏 蔡維澤 陳建華)

龍華融媒APP

楊維易 曾家祺

深圳市龍華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