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哈喽盆友们

又到周一啦

上周的成都都有哪些产业大事发生呢

跟着产爷一起看看吧

◆ ◆ ◆ ◆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3月11日,川渝两省市深化交通运输合作视频会透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将推动实现“双核”间1小时直达,“双核”至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


会上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做强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毗邻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将重点推进“构筑高效互联的公路交通网”、“协同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动出行服务便利共享”、“促进物流服务经济高效”、“推动行业管理协同共治”等5项重点任务,协同铁路、民航发展,努力构建通欧达海、立体互联的对外交通格局。


2020年,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12个,川渝毗邻地区9条普通国道达到二级及以上、10条普通省道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强化川渝“一卡通”和道路客运合作,拓展国际道路运输线路。


到2025年,川渝间将形成17条以上高速公路大通道达,水运Ⅳ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达到17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推动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123”交通圈(成德眉资都市圈1小时通勤、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毗邻省会3小时达到),川渝会同贵州、广西等省份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成德眉资同城化三年计划发布


近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正式发布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聚焦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围绕增强成德眉资区域“现代产业协作引领、创新资源集聚转化、改革系统集成和内陆开放门户、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四大功能,明确了同城化发展起步期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同步确立了八个方面30个领域的重点任务。同城化发展起步期总体目标明确,力争到2022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


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各100条社区绿道即将落地


3月10日,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做客《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向市民介绍未来一年大家将享受怎么样的公园城市环境。


据介绍,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将加快实施“绿道+”“公园+”的策略,加快六大公园场景培育,今年会建成100个网红打卡点,打造100个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场景,让市民有更多休闲消费娱乐的新选择。


2019年成都市启动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在2020年将继续推动剩余公园的建设,今年将建成30个公园,到2024年基本全部建设完成。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除此之外,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今年重要的绿道建设主要是锦江公园、锦城公园,还有社区绿道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各100条。


社区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天府绿道成网结链的基础,社区绿道主要是串联社区与生态绿地、公园、湿地、产业园区,包含较多的文化体育休闲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


14个产业生态圈优化提升!

成都将建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


13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集结”。成都将围绕14个产业生态圈,着力打通全市域、同城化、跨行政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链、供应链,有效提升区域产业配套率,增强产业发展韧性。


聚焦创新提能,成都将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以功能区核心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阵地培育创新生态,坚持对外招引和本地培育并重,主动塑造价值链高端品牌,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根据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定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


成都大运会大运村最大单体建筑顺利封顶


成都大运会大运村单体面积最大的新建建筑——3号运动员公寓已顺利封顶。该公寓共15层,建筑面积为6.53万平方米,将为大运会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1915间宿舍。


据了解,除了一、二、三号三栋运动员公寓都已经顺利封顶之外,目前行政保障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副馆、游泳馆等项目都在加紧施工中,根据现在的进度,各个项目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节点任务。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天府新区独角兽岛”主体工程接近尾声


兴隆湖畔的“天府新区独角兽岛”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主体建筑整体呈“凹陷时空”造型,从空中看未来感十足。


独角兽岛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东侧,鹿溪智谷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006亩,净用地面积约478亩,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作为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独角兽岛在绿色能源、地下交通组织、智慧城市、复合功能构造等领域体现出国际顶级规划设计水准,代表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独角兽岛将聚焦新经济形态,大力开展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招商。


独角兽岛正按计划推进建设,将于2022年全面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活力之城。


总投资103.2亿 天府新区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


近日,成都天府新区2020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麓溪智谷核心区举行。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1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3.2亿元。本次集中开工的14个项目系统集成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生态建设等重点功能。


总投资约130亿元!

8个环电子科大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开工


3月12日,总投资130亿元的8个环电子科大集成电路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


据了解,此次开工的8个项目包括:集成电路研发楼宇及标准厂房项目、阳光中电智谷、森未科技功率半导体4个产业生态圈打造项目,成电国际创新中心暨芯火双创基地、高新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2个创新生态链打造项目及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公寓、综合保税区B区改造提升2个城市功能配套打造项目。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新津县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3月11日,新津县2020年第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


共有3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68亿元,分为产业化项目及配套项目两大类,其中产业类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科研服务等多个领域,配套项目包括重要路网节点建设改造、环境景观提升、市政设施提能等。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在活动现场,圣腾防护物资生产基地项目、快活鲤互联网共享经济总部平台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锦江区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在锦江区春熙路时尚活力区一处工地上,“吹响”了锦江区2020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号角。据悉,一季度,锦江区计划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02亿元,年度投资27亿元以上,涵盖现代服务业、民生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当天开工的兴锦·新同缘建设项目,属于春熙路时尚活力区重大产业化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新开街、东丁字街,总投资近31亿元。该项目位于原成都唱片厂所在地,沉淀着老成都厚重的历史文化,现已纳入成都市“天府锦城”规划建设范围,是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重要区域。


武侯区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近日,武侯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155.6亿元的25个项目正式开工。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涉及城市更新、公服配套等领域,民生项目占较大比重。


本次集中开工的25个项目中,由中国南山集团投资45亿元的红牌楼172亩开发项目是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据了解,该项目包含商业中心、学校、住宅、养老中心及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金堂通航西区高品质科创空间开建


近日,金堂县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高品质科创空间项目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据悉,这也是该县继3月6日项目攻坚大会后集中开工的第一批项目。


据介绍,此次集中开工项目重点集中在金堂县“三大功能区”(淮州新城、天府水城和食用菌产业园等)之一的淮州新城,包括通航西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玉溪谷湿地公园、淮州新城片区新居工程、纬四路、金堂油橄榄产业园区在内的16个项目,总投资128亿元。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省食药检验检测院(药械化)落户温江


3月9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与温江区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将推动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温江区在推进技术机构落户温江、支持成都医学城建设、设立医药产业服务站、优化专业服务机制、共创高质量药品安全示范区等多方面形成合作。


同时,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与温江区签订了“省药械化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投资10.5亿元,占地80亩,建设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都口岸药品检验所、四川省药品质量研究所。


151亿!新都区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3月13日上午,新都区以“屏对屏”方式举办了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重大项目“云签约”活动。


本次网络直播活动签约现场,共9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51亿。其中中航建西南区域总部、江中江中总部基地总部类项目2个,总投资50亿元;云集药业“慧金港”项目、泰康大健康产业项目2个,总投资70亿元;北京瀚宇汇科军工涂层研发及生产基地、鄂州科贝轨道交通激光设备生产基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5个,总投资31亿元。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11个重大项目落户郫都


3月12日,成都市郫都区云招商暨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郫都区体育馆举行,此次活动,郫都区政府与多家企业共签约11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达90亿元,项目涉及电子信息、食品、文化、智慧科技、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1200亿元融资!成都再加强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市发改委消息,为贯彻落实成都市政府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市发改委与建行四川省分行联合印发通知,计划以1200亿元融资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成都企业和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尤其是1000个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切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根据支持方案,建行四川省分行将充分发挥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技术优势、集团优势,支持成都市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工业企业提能扩产,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成都获批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试验区


近日,科技部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支持成都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至此,全国共有11地获批建设。


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  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初步思路出炉


成都试验区建设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


成都试验区未来将依托重大应用场景和科教资源,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同时,还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活力。


双流机场全国排名“4、5、6”

成都继续稳居“航空第四城”


201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5585.86万人次,同比增长5.5%,在中国内地230多个机场中,仅次于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机场,排名第4,在中西部居首位,成都继续保持“航空第四城”地位。另外,年起降架次、年货邮吞吐量两大生产指标,双流国际机场分别排名第5、第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