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丹县马铃薯产业重点工作


2020年山丹县马铃薯产业工作以马铃薯主粮化为方向,以规模化生产为主导,以高效节水技术为重点,全县种植马铃薯13万亩,生产鲜薯38.3万吨,建成原种生产基地0.1万亩,一级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100%,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30%以上,水肥一体化为主的新技术推广面积0.5万亩以上,马铃薯生产结构布局更加合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加销能力和产业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为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做出新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狠抓核心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根据区域优势和马铃薯品种特点,以垄膜沟灌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为主,配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抗旱品种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控、保护性耕作等综合增产技术措施,建设地域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核心示范区3个。以一类地区的清泉镇南湾村和郇庄村为核心,建立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1500亩,示范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马铃薯无人机防控、马铃薯施肥、点种、起垄、铺膜、覆土、收获“六位一体”全程机械化种植、脱毒种薯抗病增产等现代绿色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辐射带动清泉镇和东乐镇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0.7万亩。以二类地区的位奇镇二十里堡为核心,建立马铃薯垄膜沟灌节水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1000亩,配套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保护性耕作等综合增产技术措施,辐射带动陈户镇、位奇镇和老军乡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4.8万亩。以三类地区的大马营镇马营村为核心,建设马铃薯创新绿色生产示范区1000亩,总结“最少”水肥用量、“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辐射带动大马营镇、霍城镇和李桥乡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7.5万亩,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2.依托土地流转优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支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及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在连片高标准农田生产基地优先配套智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将水肥一体化和马铃薯垄膜沟灌节水技术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衔接,加大高效节水推广力度,提升节水技术在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益。

3.加大试验攻关研究力度,提升综合丰产技术水平。马铃薯综合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县马铃薯产业主粮化的关键,重点开展水肥药一体化中早熟品种引进筛选、不同灌水次数、隔沟灌溉节水、化肥减量追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不同用量、保水剂替代地膜、覆盖不同降解膜、不同种植模式、覆盖麦草试验10多项。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提升我县马铃薯种植技术模式,为产业脱贫奠定科技支撑。

4.加强科技宣传培训,有效提升农民科技素质。

通过集中办班、分散宣讲、现场指导、印发资料、微信群等形式,举办县级马铃薯技术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班2~3期,通过培训使马铃薯主产乡村科技入户率达到100%,重点产区马铃薯种植户每户每年接受2次以上集中培训。培养马铃薯生产技术骨干50名,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带头人等各类实用技术人才850人(次)以上。 (山丹农技中心:宋金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