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李玲:我是武漢的,武漢掐的住

我是武漢的,武漢掐的住

學思平治

「学思平治」李玲:我是武汉的,武汉掐的住

★★★★★

因為疫情,武漢封城已一個多月,武漢人民為全國全世界抗疫作出巨大犧牲!目前除武漢和湖北省以外,國內新發病例基本控制住了,國外輸入型病例在上升,抗“疫”拐點已經到來。但是武漢的抗疫還在進行時,武漢人民還在經歷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煎熬,還在經歷親朋好友的生死離別,還在經歷嚴格的“封門”隔離措施……

全國人民關注武漢,此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英雄的武漢人民一定挺得住!

我是武漢的,證據是身份證號開頭“4201”,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從1978年到武漢大學讀書,畢業後留校工作,然後又讀研究生,在武漢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武漢的學習生活奠定我人生髮展的基礎,武漢的山山水水滋養了我,感恩武漢!感謝武漢人民的養育!

當年在武漢讀書時,武漢是著名的火爐,夏天持續高溫40多度,穿的塑料涼鞋,走在路上像是要化掉,腳底被滾燙的地面燒烤。那時家裡沒有空調、沒有電扇、沒有冰箱,武漢人在高溫下,點著煤球爐(那時還沒有煤氣),用一個巨大砂鍋(吊子),熬排骨蓮藕湯,我不解地問:這麼熱還燉湯,家裡不是更熱了嗎?武漢人豪爽地回答:不七麼樣掐得住(不吃怎麼挺得住)!武漢人戰天鬥地,積極應對的英雄氣質可見一斑,吃好,喝好,增加抵抗力就沒有熬不過去的酷暑。

武漢人的英雄氣質是在漫長的歷史嚴寒酷暑中熬出來的。武漢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尤其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與武漢高度相關,武漢數次成為全國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但是歷史的大潮波濤洶湧,武漢不斷在風口浪尖上經歷繁榮和衰敗,不服輸的武漢人頑強地一次又一次從谷底冒出來!

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擁有獨特的地理交通優勢,西方國家紛紛湧入,設租界,開洋行,辦航運,建工廠,武漢率先進入近代資本主義經濟。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武漢成為洋務運動的中心。張之洞力主發展民族工業,來武昌後,修成了盧漢鐵路,這是當時中國最長的鐵路幹線。他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兵工廠即漢陽兵工廠,生產出了“漢陽造”,“漢陽造”曾是是中國現代武器的名片;建成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奠定武漢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基地的基石。武漢曾被譽為東方的“芝加哥”。

武漢是近代中國革命中心。武昌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1911年10月10日,革命軍於武昌宣佈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的誕生地是武漢,現在臺灣地區的法定假日:國慶節及“雙十節”就是紀念1911年的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帝制,是近代中國發展的關鍵轉折點。

1922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奮起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殘酷壓迫,爭取工人權利,舉行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江岸發生震驚世界的“二七”慘案,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高潮。

到大革命時期,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勢如破竹,隨著北伐勝利,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風雲際會,國共兩黨的重要領導人汪精衛、徐謙、宋慶齡、孫科、宋子文、何香凝、陳獨秀、鄧演達、瞿秋白、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惲代英、董必武等齊聚武漢,大家可以從諸多回憶錄中,看到當時武漢的氣象萬千!武漢是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心,中國道路探索中心。毛澤東在武漢撰寫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武漢開辦農講所。1927 年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革命跌入谷底。毛澤東在武漢寫下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58年毛主席對該詞中“心潮”的批註說:

【“一九二七年,運動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組織會議,從此找到了出路。”】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漢召開緊急會議,即史上著名的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從此中國共產黨開啟不再簡單照搬俄國革命經驗,而是獨立自主地探索“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中國道路,這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拐點。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的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次會戰。百萬中國軍隊與40萬日軍在長達數千裡的戰線上展開了為期四個半月的血戰,以傷亡40餘萬的慘烈代價,重創日軍25.7餘萬傷亡,大大消耗了日軍的人力、財力,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逼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由此成為抗日戰爭的重要拐點。武漢人民又一次作出巨大犧牲。武漢淪陷後,漢陽鐵廠設備西遷重慶,為重慶鋼鐵集團前身。武漢工業興衰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艱難發展歷程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後,武漢的經濟快速復甦、重建並逐漸走向繁榮。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1953--1957年),國家確立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計劃把武漢建設成為以冶金 、機械、紡織工業為主體的南方工業基地 。蘇聯援建的 156項工業重點工程項目中有七大項目落在武漢,武漢鋼鐵公司、武漢重型機床廠、青山熱電廠工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肉類聯合加工廠、武昌造船廠、武漢鍋爐廠,這些項目都是新中國最大最好的工業設施,如武鋼是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是共和國“鋼鐵長子”。

1958年,毛主席登上一號高爐爐臺,全程觀看高爐煉出的第一爐鐵水,年輕的共和國從此挺起了鋼鐵脊樑;武漢重型機床廠是國內生產重型、超重型機床極限規格品種齊全的大型骨幹企業,承擔著兵器重型裝備發展重任;武漢鍋爐廠是我國最大的特種爐生產廠;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昌造船廠武船是我國內地最大的造船綜合企業……, 武鋼、武重、武船、武鍋等“武”字頭的一批重點企業的竣工投產,構成了武漢工業體系的核心,奠定了武漢作為全國重工業中心之一的地位,武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未完待續)

(李玲: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國務院醫改小組諮詢專家)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303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轉載須統一註明來自長安街讀書會公眾平臺:changanjie-re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