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縣:摘掉窮帽子 奔向小康路

——大新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 本報記者 農彩雲 鍾文芬

2016年初,大新縣共有54個貧困村,16742戶貧困戶,64480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21.18%,是全市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經過幾年努力,該縣2017年貧困發生率降至12.17%,2018年貧困發生率降至2.43%,達到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

2019年,大新縣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科學謀劃,系統推進,全縣2318戶7075人實現脫貧,17個貧困村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3%,全面實現脫貧摘帽。

創新工作機制,扶貧成效由“加法”變“乘法”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大新縣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機制,圍繞“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管理目標,開創性的把“四級一體”網格化管理運用到扶貧攻堅工作中,不斷強化主體責任,層層壓實精準幫扶責任,有效確保政策到位、責任到位和工作到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9年,大新持續強化黨政主體責任,層層壓實縣、鄉、村三級書記抓脫貧攻堅責任,通過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深入開展領導幹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活動,實現遍訪全覆蓋。

大新再次創新工作方法,實施“網格化管理+駐村專業工作隊+幫扶聯繫人”精準幫扶機制,將551名駐村工作隊員和6176名幫扶聯繫人納入網格管理,通過參與“週報量化評比”和“旬報月評”量化評比等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激勵人人爭先創優。借網格之力,黨員幹部為群眾提供更加精準、全面、優質的服務,激活扶貧“末梢”,有效落實了幹部結對幫扶工作。

依託網格化管理,大新一併盤活宜居鄉村建設、黨建、甘蔗“雙高”推廣等工作,使扶貧質量由“加法”變“乘法”,扶貧範圍更廣、成效更鞏固。

行業扶貧成為大新又一箇中堅力量,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抓手。2019年,大新把行業扶貧納入“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把行業主管部門充實到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實行統一領導、分線負責,建立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的行業扶貧工作機制,明確縣農業農村、教育、衛健、醫保、住建、發改、水庫和扶貧易地安置中心、水利、民政、殘聯、人社等行業牽頭部門和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主要負責解決行業扶貧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落實行業扶貧政策和扶貧項目實施。

發展特色產業,扶貧路子越走越寬

2019年,大新縣明確“強蔗、興牧、優果”特色產業發展思路,著力發展糖料蔗、優質稻、水果、豬、牛、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中藥材等“5+2”特色產業,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拓寬扶貧路子、穩定貧困戶增收的主要渠道來抓。目前,“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4.00%,貧困戶增收基礎不斷夯實。

值得關注的是,在各地養殖業受挫的大環境下,大新逆行而上,引進全國500強企業——江西正邦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全國最大的原種豬繁育基地,目前種豬繁育基地已投入使用;引進中禾恆瑞集團,投資8億元建設萬頭母牛繁育基地;引進中鴿集團,投資3.6億元建設皇鴿養殖和深加工項目;引進全國最大的青梅加工企業——安徽溜溜果園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大新果品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後可帶動5萬畝的青梅種植。

規模發展豬、牛、羊等養殖產業,大面積種植青梅,是2019年大新發展特色產業最主要的成效。2019年,大新共計出欄生豬25.99萬頭、肉牛2.63萬頭、山羊2.44萬隻,共建9個養牛小區,帶動47個貧困村、4300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累計種植青梅2.5萬畝,其中2019年新種1.58萬畝,覆蓋欖圩、龍門、桃城、全茗、昌明、福隆、下雷等7個鄉鎮,帶動1874戶貧困戶參與青梅種植。

大新通過引進大企業、實施大項目,提升了減貧帶貧效果,了鞏固脫貧成效。由此,貧困戶得以享受產業以獎代補差異化政策,2019年,大新累計發放產業以獎代補資金5008.8萬元,受益貧困戶15812戶,有效激發了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2019年,大新依託豐富的優質旅遊資源,通過“龍頭景區”帶動、“品牌企業”帶動、“鄉村民宿”帶動、“本地特產”帶動等模式發展全域旅遊,實現了“貧困變富裕、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財富、產品變禮品”旅遊促扶貧工作目標。

數據顯示,2019年大新旅遊扶貧惠及2059戶貧困戶,8031名貧困人口,佔全縣貧困總人口10%以上,生態旅遊、民俗旅遊正為大新貧困群眾鋪就一條脫貧增收的康莊大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更快提升貧困群眾產業發展能力,大新還選聘397名幹部指導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發展。

攻堅再發力 脫貧按下“快進鍵”

緊盯關鍵人群和薄弱環節,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是大新縣脫貧攻堅工作按下“快進鍵”的法寶之一。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18年大新推出全區首個健康扶貧“一站式”即時結算報銷系統,實現貧困患者費用報銷“零跑腿”、資金墊付“零壓力”。

2019年,大新在全縣17所鄉鎮衛生院全部安裝“一站式”即時結算報銷系統,實現縣鄉兩級基本醫保定點公立醫療機構“一站式”結算,同年成功創建自治區健康促進縣。

截至2019年12月底,大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就醫11931人次,醫療總費用6185.16萬元,實際總報銷5708.35萬元,實際報銷比例92.29%;慢性病門診就醫報銷11543人次,醫療總費用806.97萬元,實際報銷710.18萬元,實際報銷比例88.01%。

針對無保障貧困群眾,大新全面實施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2019年全縣補助水平達到人均220元/月,累計發放低保金4089.3萬元,其中貧困戶3229.19萬元,低保覆蓋率達5.9%;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67913人次553.9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8406人次338.43萬元,真正實現了貧困群眾應納盡納、應保盡保。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2019年,大新加大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去年全縣共組織實施67個義務教育學校工程,目前工程已完工54個,新增學位5300多個;累計發放各類教育資助金3172.9萬元,受助學生48217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受助23755人次,發放補助金額1724.95萬元。

大新還將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穩定器,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共轉移就業92000人次,其中貧困勞動力12345人次;組織2384貧困群眾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992名(含護林員)建檔立卡貧困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