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桂兩地聯手打造脫貧致富高地

(原標題)粵桂兩地聯手打造脫貧致富高地——大新縣實施就業扶貧攻堅戰紀實

□ 梁桂花

日前,58名大新縣青年學員結束了在廣東江門市舉辦的為期40天的‘粵菜師傅’培訓,其中有33名學員與8家江門市餐飲企業達成初步就業意向……這是大新縣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大新縣以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實現穩定就業為首要任務,努力擴大貧困人口就業規模,突出脫貧攻堅主旋律,瞄準就業脫貧總目標,擔當作為,精準施策,定向發力,新增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150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9.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76萬人,注重長效機制和精準對接相結合,不斷提高勞動力轉移就業水平。

注重載體建設,增強貧困勞動力幸福指數

今年初,大新縣人民政府邀請廣東省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15家知名企業,參加該縣舉辦的2018年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粵桂扶貧協作現場招聘會。江門企業發佈招聘崗位83個,計劃招聘人數2033人,招聘會上,63名當地勞動力達成了就業意向,部分企業現場確定錄用11人。

該縣努力搭建大新、江門市江海區兩地勞務協作交流平臺,簽訂《江海區—大新縣粵桂扶貧勞務合作協議書》,成立“粵桂扶貧協作江海區駐大新縣勞務輸出服務站”,推進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脫貧。2018年以來累計幫助134家江門企業通過平臺發佈用工信息,提供7400多個就業崗位,讓2560名貧困勞動力到廣東省實現就業。兩地聯手舉辦“春風行動”啟動儀式暨粵桂扶貧專場招聘會、粵桂扶貧勞務協作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就業扶貧行動日”專場招聘會,統一輸送37名殘疾人到廣東江門市福利企業就業,通過轉移就業助力貧困殘疾人穩定就業,脫貧奔小康。加強完善湛江港勞務輸入基地,有組織輸送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湛江港作為大新縣勞務輸入基地,自1994年2月以來,先後吸納5000多名大新縣農村青年就業,工種也由單一的人力裝卸作業,發展到現在的人力裝卸、機械操作、環保等工種,目前有裝卸中隊、環保中隊、機械中隊等三支隊伍,現有大新籍務工人員4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人。

注重定向培訓,提升勞動力轉移就業質量

該縣開展調查,摸清搬遷貧困勞動力數量、就業創業狀況、就業創業意願及培訓需求等信息,建立搬遷戶勞動力數據庫。目前大新縣共有易地扶貧搬遷戶969戶4793人,其中有2652名勞動力。該縣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有針對性地組織搬遷戶貧困勞動力參加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確保有培訓意願的搬遷戶貧困勞動力在落戶1年內至少接受1次職業培訓,2018年以來共培訓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256人。充分利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預留的場地、附近村屯閒置的廠房和集體土地,以及唄儂創業園的廠房,創建就業“扶貧車間”,吸納搬遷戶就業。目前,星光和樂城小區附近已開設就業扶貧車間10個,已吸納小區11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該縣還舉辦專場招聘會,為企業和搬遷勞動力搭建對接平臺,在安置點開展了以“就業扶貧,幫困脫貧”為主題的“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招聘會當天共有13家企業現場招聘,71家企業委託招聘,提供就業崗位2811個,參加企業招聘會的求職者達400多人,幫助34名易地搬遷勞動力實現就業;充分利用就業專項資金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搬遷戶從事保潔、保安等工作,2019年共安置10名搬遷人員。

大新縣用活創業擔保貸款,先後落實1126萬元創業擔保貸款資金,使放貸規模累計可達5630萬元。2018年以來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94筆,貸款金額3390萬元,其中貧困戶33人,貸款金額238萬元,有效解決了創業或生產規模擴大資金不足的難題。如大新縣恩城鄉新圩村趙金華,獲得貸款後,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單一的魚類養殖,擴大為養魚、養羊、養鴨等多類型的養殖。發揮農民工獎補帶動作用,積極落實農民工就業創業優惠政策,主動作為,獲取1607家新辦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信息,通過群發短信的方式,宣傳農民工創業獎補政策,共有168名創業農民工申請獎補,發放獎補資金12萬元。

該縣積極推進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積極謀劃解決農民工創業場地問題,加快推進農民工創業園建設。目前農民工創業園一區已建成廠房面積1.33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8家,農民工創辦的企業有16家,佔總入園企業數的89%。入駐企業主要從事TIL電子玻璃漆布、不鏽鋼門窗、防盜鐵門、多用途鋼管、裝飾門花、一次性餐具等產品的生產加工,提供就業崗位300多個。吸納就業總人數249人,其中農民工人數為192人,佔園區內就業總人數的77%。各企業生產設備固定資產投資2375萬元,年產值可達4820萬元。二區唄儂創業園為新建園區,於2015年開始建設,總投資約2.7億元,佔地面積169畝,總建築面積12.25萬平方米,現已建成4.1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已有18家企業入駐投產,提供就業崗位1400多個。

注重創新引領,激發勞動者的內生動力

該縣結合農村貧困勞動力特點,創新夜校培訓形式,深入村屯,利用晚上或週末農民閒暇時間,開展短期技能提升培訓。今年以來,共開展育嬰員、中式麵點師、混凝土工等工種培訓班25期,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93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45人。為深入推進電商扶貧工作,該縣人社局積極對接相關業務部門,整合各部門培訓資源和資金,將SYB創業培訓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模擬解決學員在電商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升學員電商創業綜合能力,通過電商帶動農產品上行,助力精準扶貧工作。2019年共組織47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創業培訓,其中有36人實現自主創業。為拓寬殘疾人就業創業渠道,發揮電子商務在殘疾人就業創業中的作用,縣充分利用江門市江海區的優秀師資,積極開展殘疾人網絡創業培訓,2018年以來,共舉辦網絡創業培訓3期,共計培訓殘疾人108人,其中有6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實現了創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