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仗打到哪兒,電話就架到哪”

「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仗打到哪兒,電話就架到哪”

革命老兵範福生向前來慰問的武警戰士講述那段炮火紛飛的歲月。

「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仗打到哪兒,電話就架到哪”

範福生年輕時的軍裝照和他的四枚軍功章。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侯津剛 通訊員袁浩翔) “我是一名電話兵,我先後參加了70餘次戰鬥,仗打到哪兒,我們就把電線架設到哪兒。我們工作戰鬥在最前線,每次戰鬥都是和突擊隊在一起,確保電話從前沿陣地傳送到指揮所……”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定襄縣革命老兵範福生用略帶顫抖和沙啞的口音講述著那段炮火紛飛的歲月。

範老人解甲歸田已近六十載,紅色的歲月無疑是他88歲人生中最為艱苦也最為精彩的一段。他給前來看望他的武警忻州支隊定襄中隊的戰士們介紹著四枚沉甸甸的軍功章,斑駁的鏽跡不禁讓人們聯想到共和國始建的光輝歲月,佝僂的身軀,患有青光病的眼疾,耳朵也聾了不少,就是這麼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讓現場的每一名戰士都肅然起敬,敬佩不已。

在中國革命血與火的考驗中,三晉大地無數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無畏、百折不撓、艱苦奮鬥,鑄就了以“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大寨精神”為代表的老區精神,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發展無私奉獻。追尋先烈的足跡,立起奮進的標杆,關鍵在於深入挖掘基因密鑰。武警忻州支隊定襄中隊黨支部充分挖掘“紅色基因”寶庫,主動聯繫地方鄉鎮,對駐地的革命老兵進行走訪慰問,官兵們為革命前輩帶去慰問品,主動幫老人打掃庭院,為他們修剪指甲,陪他們嘮家常,聆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通過走訪慰問駐地老兵,官兵們從這些身邊革命英雄的切身事蹟汲取強軍動力,將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在老兵家中,戰士們細緻觀看每一張圖片,認真參觀每一件實物,用心聆聽每一個故事,都深深為革命前輩殫精竭慮、前仆後繼的崇高精神和巨大勇氣所感染,在不知不覺中將紅色基因注入了自己的血液,在潛移默化中構築起精神家園裡的“紅色堡壘”。

就像範福生老人講述的一樣,他們曾七天七夜在沒有糧食供給的極端條件下,硬是突破敵人的包圍圈。戰鬥異常慘烈,歲月也許淡化了他對敵人的仇恨,但並沒有讓他忘記作為軍人保家衛國的天職。講到戰爭的殘酷,老人都情緒激昂,佈滿溝壑的雙手忍不住地顫抖,談到年輕的戰友們一個個倒下,長眠於異國他鄉,老人的眼角也泛出了淚花……

正如官兵代表鄭劍所說:“老兵們震撼人心的紅色故事和革命史詩,滌盪了我們靈魂,拷問了每一名官兵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堅定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人民軍隊維護核心、聽從指揮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仗打到哪兒,電話就架到哪”

範福生為官兵們講述茶杯的故事。

在範福生老人的家裡,官兵們發現了一個年代久遠的茶杯,上面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送的字樣。這是範爺爺最寶貝的物件之一,幾十年過去了,茶杯也被修修補補了很多次。同樣寶貝的物件還有他抗美援朝歸國後在秦皇島拍攝的一張軍裝照,範爺爺的老伴兒介紹說,範爺爺年輕時隨部隊走南闖北十餘載沒有回過家,特別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近三年音信全無,這張軍裝照就是她當時心中的定心丸。筆挺的軍裝,硬朗的眉宇,胸前閃閃的軍功章,這張軍裝照記錄範爺爺最帥氣的樣子。

範爺爺的老伴兒趙奶奶給大家拿出一張軍裝相片,同樣自豪地介紹說,這是我外孫,今年已經當兵五年,在西藏,是一名汽車兵!黑白與彩色兩張軍裝照,見證了這家人相隔六十年將軍旅夢、強軍夢傳承的事蹟,範爺爺年輕時奮血浴戰解放的土地,而今由自己的外孫守護祖國的邊陲。聽了老奶奶的介紹,現場的官兵們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我和軍隊的不解之緣」“仗打到哪兒,電話就架到哪”

官兵們為老人擦玻璃、打掃衛生。

從範爺爺家出來,和老人一家告別後,官兵們列隊齊步回到營區。在路上,戰士們的步伐更整齊了,歌聲更嘹亮了,一個個的眼神也更加堅定了。戰友們相互約定,等範爺爺89歲生日的時候,再來看望他,給他過一個部隊的集體生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