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 疫情期间的感想

经过一个非常特殊的假期,2月3日正式开工。开工后就马不停蹄地忙起来:公益课、督导班案例辅导、咨询。

因为是在线办公,不受疫情影响。但是心情是受影响的——天天看新闻报道,看久了都觉得自己有症状了。

2003年经历非典,17年后又来一场,难道生在这个时代,如此“荣幸”,连这么大的天灾都经历了两回。

有人又说灾难兴邦,我真是不喜欢听这个词。这和一个人一样,如果受的磨难太多,结果就受了伤害,变得畏手畏脚的,很简单的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为什么我们不值得更好的生活?为啥非得整出那么多天灾人祸的?

瘟疫到来,给人们带来思考,到底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在自然界,在宇宙中如何处理与万物的关系呢?


  • 如何突破35岁限制?

一个37岁的客户,问我是怎么突破35岁的限制的,大胆创造的。我回头看看,就是有一个简单的法则:每年都创造点新的东西。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想过不一样的生活,那你需要采取不一样的行动。所以2016年做独立咨询师,2017年做督导班,2018年做南丁班,2019年做基础班,每年都推出一个新的项目,慢慢积累,效果就出来了。

不断地创造会让越来越自信,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而这些创造未来也会带给你回报。

不要老想着年龄,你不会越活越年轻,多想着你想创造些什么。

每年给自已一个新的东西创造,时间长了,你就塑造了一个新的自己。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 看到自己的真实需求

一直很困惑,为啥一段时间就想出去大吃一顿,吃的都是不健康的食物。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自己有,很多平时特别生活规律,没有不良嗜好的人,忽然也会在做周密酗酒,或者通宵不归。

当我看《向原力觉醒》这本书(这是去年在香港旅行时买的书,台湾出版),书里对这个现象做了很好的解释:就有真实的需求被限制住了,它们最终都是需要表现出来的。

我花在做饭的时间上很少,其实并没有很好地照顾自己,时间长了那个没关爱好自己的念头就跑出来,就采用极端的方式进行——大吃一顿。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好好地给自己做饭,忽然发现出去大吃一段的想法就没有了。

那些所谓的老好人,忽然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也是同理——那个一直没有被看到和满足的需求,要通过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 放下手机,用心感受自己

在假期,我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不用手机和电脑的话,我会做些什么呢?

我发现自己看了几页书之后,又忍不住掏出手机看;在本子上写一段字后又会打开电脑。原来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些工具,连几个小时都不行。

记得一个客户说,她觉得自己刷手机的时间太长了,希望能减少。其实中招的真不是她一个人啊。

今年的目标是减少刷手机和用电脑看视频的时间,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写作,看书,运动,思考,咨询,发呆,去感受真正的和自己在一起。

有想尝试的,一起来组个队互相激励吧!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

一个工作3年左右的小伙,人比较单纯,开始在单位里不太设防,好几次都被上司找去谈话。

这让特别敏感的他非常害怕,再也不敢和别人走的过于近,每次和上司说话都斟酌许久,战战兢兢,生怕出事。

他来咨询我的建议。我觉得,一个人从学生转变成社会人是需要学习成熟的。这个成熟不是说让你变成非常世故,一方面是要独立,保护好自己。

你不需要时刻都要把自己的心声倾诉给别人,从别人那里获得安慰。你有自己的主见和内心的空间,有的需要说,有的不需要说。

另外一方面要知道自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都会犯错,那就允许自己犯错,对自己宽容,但是需要在犯错中学习。

对于他来说,一方面自己要学习独立起来,另外一方面,如果老是因为自己说错话而被打压,他需要思考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他。可能对他来说,他这个年龄需要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

过于敏感的人一毕业就进入苛刻的环境里,会让他一生都谨小慎微,永远想着的是怎么不做错,哪里有心思想着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啊!


  • 国企人的职场瓶颈

现在咨询的客户,来自地方国企的普通员工越来越多。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工资折腰斩断,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生活过得相当紧张。正是这样现实的问题,让他们来做咨询。

这类客户在国企的时间比较长,有的一毕业就在一家公司,一呆就是10年以上。工作技能相对较弱,视野也比较狭窄。他们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

职场的稳定真不是来自于环境和企业,当初选择它们确实福利好,也很稳定。但随着不断的发展,当初在外人眼中看来最稳定的,反而变成了最不稳定的。

把自己的核心能力打磨好,这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能力的稳定是真正的稳定。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 低能量者的恶性循环

一个在4,5线城市的客户,之前离异,今年又复婚了,而且还买了新房,要还贷款。之前找到了新工作,最后也没有去,还做着以前的工作,现在实在不想再做。

我说你看你的生活何其相似,不断在圆圈里打转。好容易结束了一个情感,正想要结束一份工作,然后经不住家人的压力,又把以前的都再做一遍,回到老路上去。

对于一个能量比较弱的人,如果一直在积极正向的能量的长期带领下,会慢慢强大,之后不容易再被拖回去。

如果接触正向能量影响时间比较短,一回到以前的环境中又被拽回以前,这也是很多力量比较弱的女性改变时遇到的困境。

面对这个难题,首先改变的决心要坚定,其次寻找有积极能量的群体,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尽可能把获得支持和在正能量的影响时间延长,这个过程中尽量和以前的环境远离。

这就像挖井,你不断挖,水就出来了。如果你到一半就停了,水没出来,下次只能重新开始。


  • 女性技术工作者的职场转型

很多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女性,在生完第一个或者第二个孩子后都出现职业困惑。

她们理工科毕业,有的还是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就从事技术工作,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但从事的并不是核心技术,而且上升的机会一般。

渐渐地对技术工作也失去了信心,想转型但不知道方向,一直拖到在家休产假,这时才有时间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

她们中有的是以前对技术就不感兴趣,但是说对啥感兴趣,也不知道;有的是对技术比较喜欢,但工作中因为不善于沟通,情商也不是特别高,在公司里没有机会;还有的则是一直想着要转型,但想了10年,也没行动起来,在本职工作上投入的时间也比较少,自己也心慌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她们都需要变化,因为年龄是最大的恐慌。

如果能够很好地走过这个转型之路,后面的事业发展会非常大。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 职业规划咨询师的成长

3期督导班,本月是最后一个月的学习。

我发现很多咨询师可谓用功:每年参加各种培训课程,而且每天都很忙碌。但在做案例分析时,发现对案例的分析就停留在表面,不走心。

学员自己也着急,在她们的眼中,看不到这个客户的核心点和闪光点,看到的是客户的不足和对客户的批判。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一个好的咨询师,能够真正地看到客户:TA的脆弱,TA的期望,TA的恐惧,TA的力量。在看到的基础上,对客户包容接纳:不因为客户的脆弱就批判TA,不因客户的闪光点就恭维TA。

我们小时接受的教育,对事物的判断是非对即错,没有中间地带,对人也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种思维一直跟随着我们,但在从事咨询工作,就会遇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咨询师来做成长。

在做咨询的这些年,也是不断放下各种判断的旅程。当放下判断,内心的能量就流动起来了,和客户之间也越来越近。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对客户的最深的支持,也是对咨询师最深的支持。

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突破35岁限制?——王虹老师咨询感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