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你是不是时常感受到知识降维,开始焦虑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从而开始想学习进步,网盘里有几个G的学习资料,也屯了很多来不及看的书单,一步步从知识焦虑、到知识囤积、再到知识瘫痪。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每天获取的信息量都是巨大的,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遇到不懂的随手一搜,就能找到很多专业的解答,看似每个人在互联网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能获取足够的所需的知识,可其实,恰恰相反,这反而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让很多人开始有知识焦虑,更出现很多旨在解决知识焦虑的付费知识,但这些付费知识真有用吗?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又该如何解决知识焦虑?今天就想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说说我的看法~

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焦虑

知识鸿沟-加大人们信息量的差异

传播学有这样一个理论-知沟理论(Knowledge Gap Theory),就是说随着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也就是从电视、社交软件、到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这些工具获取信息,但社会地位高者比社会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信息差就会越大,知识量也就会慢慢扩大。

很多人会说,现在新媒体时代,很多的信息都能及时收到,其实不仅是信息收到的时效性的差异,造成知识鸿沟更大的原因还在于,获取知识的途径、理解知识、选择知识内容的能力、以及知识储备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比如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搜索的路径有很多,有些人选择百度、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有些人选择头条、知乎、微博,还有人选择知网、维普网或者专门的网站,选择一个网站后获取的知识就可能存在差异,而对于一个知识,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也许你搜索到了,但是你不理解,有些知识短时间确实无法消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知识积累。同时,由于网络上有巨大的知识库,怎么选择知识,也会造成不同的差异。

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小小的手机就有大量的知识

想要缩小这个差异,也是有方法的,第一就是议题只要被社会关注的越多,那么知沟就会越来越缩小,第二点就是个人寻求信息的动机更强烈,知沟就会缩小。比如现在的肺炎,在初期有人就有意识的开始准备口罩防护用具,尤其是一些医护人员有警惕心理,而普通大众一方面不了解也不知道问题的严重度,直到媒体开始反复提,通报数据,信息进一步公开,社会成员开始进一步重视,每个人也开始在意,获取更多信息,信息差就缩小了。

知识焦虑靠付费知识真的行吗?

解决焦虑,首先就要了解焦虑的来源。

我们每天在各种各样的渠道接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有一些内容和一些专业人士更是让人感受到知识降维打击,感觉自己没文化,有了危机感,再不努力提升似乎就要被抛弃被淘汰,所以都急需获取知识、渴望进步,希望对现状进行改变;中国青年报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2003名受访者中73.2%的受访者自称有“知识焦虑”。这似乎成了我们的时代病。

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知识焦虑

而整个中国,也在从制造业向创造型转型,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所以大家都急需获取知识,十分钟带你明白清代,二十分钟教你中国史,阿里销售冠军二十堂课让说对话,搞定人、签下单;马云都在看的成功宝典,再不学就晚了;这些标题你是不是经常看到,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吗?那就是都带有很强烈的目标,迅速获取一门知识,迅速能赚钱,有调查也显示,付费课程排名前五十的课都是帮助人迅速提高某种技能的工具性课程,带有明确目标去学习,其实是很好的,对于想要短时间获取知识的人来说也是有益的。

现在很多电视剧和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对于原著小说和改编的电影,有些人会认为原著更高级;读书也一样,有些人对好书坏书也有一个分类,知识更是一样,有人也会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级,认为艺术类文学类更高级,而那些工具性课程更俗,其实大可不必带有歧视,只要有帮助就行。付费知识有没有用,其实还在这几个方面,知识本身专业度实用性高吗?付费知识的模式有效吗?作为购买者你真的学完了吗?

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现在很多付费知识,用了一个个夸大的标题和所谓的“专家”,吸引人报名,倡导的就是短时间获取做多最有效的知识,但真正的内容却往往只是皮毛和空话。有调查显示,我们在学校听一堂课,只有5%的内容会留在我们的脑海,之后就是大量的练习和考试,所以80%的时间其实是我们练习的过程。而付费知识,其实是一个反知识的过程,它将20%的知识延长到80%,让你觉得划算,但却少有练习、竞争,靠的很大程度是自觉,对于自律性差的人,其实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还有一部分人为知识付费,其实不是开始对知识付费,而是爱付费了。他们认为付费才会逼自己一把,付费后的课程,听不到三节课就晾在那儿了,似乎买了课程后,就能缓解内心的一部分焦虑。

知识焦虑的缓解,还在于这些方面

知识也要断舍离

我们每天会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不是知识,想把这些信息转化成知识,其实需要我们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体系,将碎片化的知识糅合在一起,为我们所用。也就需要学会断舍离,断舍离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的职业规划了,知识进行选择后,赋予行动力去学习。

知识焦虑:别寄托于知识付费了

断舍离

调整急功近利的心态

看《海上钢琴师》时,朋友问一生都未下过船的1900:你为什么不下船去陆地呢?他说了一段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我觉得陆地上的人浪费了太多时间问为什么;冬天来了,你们渴望夏天;夏天到了,你们又害怕冬天再来;所以你们永远不厌倦旅行,总是追寻遥远的地方,永远是夏天的地方。我们总是一个劲儿的往前赶,生怕自己落在后面,就像追逐知识一样,可知识,它有时候就在我们面前,需要的只是你停下来,静静的沉下心来看一看。

知识就像一滴水,而世界上的知识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无穷无尽,你想把所有的知识收在囊中是不可能的,正如马伯庸老师所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穷尽,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