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學|陳家強:給香港金融科技打70分 粵港澳大灣區最看好的首先是保險

3月11日,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香港財政及庫務局局長,現任WeLab虛擬銀行董事局主席陳家強現身21大學,與讀者線上暢聊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科技機遇。

21大學是《21世紀經濟報道》發起的讀者線上交流平臺,以視頻、音頻同步直播的形式為讀者們深度解讀最新熱點、提供最豐富的資訊,充分發揮《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現代文化產業新引擎的作用,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領航未來。

21大学|陈家强:给香港金融科技打70分 粤港澳大湾区最看好的首先是保险

問:目前科技在香港金融創新中的應用情況怎麼樣?給香港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陳家強:金融科技課題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在政府任職的最後三年已經在主管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策略。離開政府以後,我也在做香港金融科技方面的事業。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毋庸置疑。整體來看金融正在越來越科技化。目前主要可能是個人金融層面的科技化。 但從目前的轉變趨勢看,無論是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都在助推金融進一步科技化。

所以我們問自己一個問題,第一,香港金融科技是不是落後?對服務香港普遍的投資者和普通的市民來說,我們的金融科技是不是到位?第二,為了將來香港的發展,我們目前的金融科技夠不夠?因為我覺得將來科技將是市場競爭的基礎之一,如果我們金融科技落後,儘管原有市場很大,但因為金融科技在金融行業的佔比越來越大,科技做不好,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可能會不保。

所以從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策略看,金融科技非常重要。目前看,某些地方對比中國內地市場的金融科技還是落後。不過向前看,我們還是要增加我們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保持香港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

問:從整體上來看,如果100分是滿分的話,香港在現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發展你會給多少分?

陳家強:我可能給他大概70分,如果是我的學生的話。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好分數,為什麼?首先已經超過及格線。另外也還有發展空間。

香港的金融市場其實已經比較不錯,我們很多基本科技方面還是很好的。我知道很多人包括我們內地朋友常說,香港的金融科技很落後,最主要他們判斷的依據是香港在支付系統相比內地支付系統好像是落後。在內地我們可以用支付寶、用電子錢包等移動支付方式。香港可能還在用八達通和信用卡,有些地方甚至只能使用現金。所以很多人說香港金融科技這麼落後。

但我作為一個香港前政府官員,我可以說香港社會有它的特性,有些人就是喜歡信用卡,這不是很容易改變的。這個其實是靠市場的競爭,如果消費者喜歡用信用卡、八達通的話,他不會一下子就跑去用支付寶。

所以從支付系統來說,相比內地香港可能沒有這麼先進,不過我覺得這個只是在某一個範圍,整體來說,我覺得香港金融科技還是可以的。

問: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科技公司未來誰將佔據金融科技行業上風?將形成怎樣的格局?

陳家強:第一點,科技公司出現真的改變了人類很多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先不說金融科技,你看所有的科技公司,科技出現首先改變了很多的商業模式。所以當互聯網科技公司出現並進入金融業的時候,大家覺得很厲害,我們可以在網上進行金融方面的行為。但本質上這與所有電商模式是一樣的,是從實體到互聯網的發展。

所以看互聯網科技公司,在網上進行買賣等商業行為,能不能提供金融服務,進而取代銀行、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等,取決於監管。因為金融行業是全球裡面所有的經濟行為裡面最受監管約束的。所以在金融行業的強監管下,科技公司提供金融服務不可能不受限制的發展。

當然相較於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的最大優勢在於龐大的客戶群,所以如果Google可以做銀行,它也可以很厲害。但是互聯網公司做金融受到的監管限制比傳統銀行更多,所以優勢相比傳統銀行會減少。所以我認為,科技公司進入金融行業不一定有很大的勝算,你可以做某一個領域,但是想進入整個金融業,強監管下勝算有限。

問:對於BAT這一類的互聯網巨頭公司,他們做金融業務的邊界如何界定,應該如何監管?

陳家強:我剛剛講了,大型科技公司我覺得它全面做金融的話,可能不是他最好的優勢。因為銀行、基金管理公司已經做很多了,很多科技公司其實它不只是科技好,最主要是流量大平臺大。所以可能他最有優勢的地方在於用他的平臺跟金融機構合作。當然BAT也好,Google也好,他可以拿銀行牌照、拿金融公司牌照,不過很多地方政府對於你拿了銀行牌照以後能不能用其他行業流量來做金融,可能也有限制,所以要看不同的政策。我想可能用流量來跟金融行業做合作,或者是某些地方拿牌照可能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關於監管比較簡單,過去在政府裡面10年我都在做香港金融行業的監管工作。 香港跟很多西方國家對金融監管方面立場是比較一致的。就是說我們管金融不是看你是什麼公司,我們主要看金融的行為。也就是說,無論是銀行還是基金公司或者科技公司,只要你從事金融活動,我就要監管你具體的金融行為。根據金融行為來監管,這個很重要。

問:您覺得現在香港和內地在金融科技的監管方面,都各自有哪些做得比較好的,和各自都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陳家強:第一點,我覺得內地金融監管方面過去確實出現過問題,比方說互聯網金融之前監管沒有太好。 現在這兩年我們看到內地監管方面改正了很多,比如很多互聯網金融還有其他金融行為,它要通過牌照來監管。這跟香港和其它很多地方的監管思路是一致的。另外,相比來說,內地對金融創新採取的還是比較開放的態度,我是很認同的。

而香港和其他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態度比較保守一點。保守有背後監管政策和普通法法律方面的限制,很難一下子就改變。但雖然香港沒有內地在監管上那麼靈活,不過優點是一致性強,不會一下子改很多一下子又要改回來,有很比較清晰的法律基礎來決定它的推廣政策。

但近年,香港也希望能夠推動金融方面的創新。所以我們也跟香港的監管部門多次溝通,希望給香港業界多一些鼓勵,給初創公司、科技公司多一點鼓勵,讓他們做金融創新。

從我的經驗看,法律是改不了的,必須依法辦事。但是很多東西可能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操作問題。而監管部門的操作其實是有空間的,比方說如果我們做一些電子錢包,一些在安全方面要求監管部門是可以調整尺度的,這個尺度的調整就給了企業進行試驗和創新的空間。 所以我覺得香港在監管操作方面可以更開放一點,比如可以成立監管沙盒,在一些領域試試看。

所以其實不論是香港還是在內地,其實都是在尋找一種平衡,在創新與監管、開放與保守之間不斷的尋求平衡,然後再平衡當中不斷的演進。

問:以大灣區為藍圖,金融科技所帶來的創新和推動發展有哪些?

陳家強:如果我們要看金融科技能不能有很好的一個將來的話,一定要看他是不是解決了一些現實的問題。舉例來說,內地的電子支付很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因為他是真的解決像我們內地老百姓用現金很不方便的問題。相反數字貨幣和虛擬貨幣來看,

雖然很多人覺得虛擬貨幣有很大的未來,不過我覺得他目前還沒有一個很具體的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從現在來看,虛擬貨幣他維持的還是一個非常有投機性的工具,而缺乏很大的實際應用場景。

從我的角度來看,大灣區的定位是全球領先的一個金融和科技中心,這也是我國發展很重要的定位。為什麼是金融加科技?首先,在大灣區裡已經在探索很多普惠金融的政策,包括現在兩地居民都在關注的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另外我們看到大灣區的定位,深圳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其中也特別提到金融。這些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與大灣區互聯互通,而大灣區的定位是面向全世界的一個大灣區,所以一定要對外開放。這就可以把香港和大灣區的很多生產要素結合起來,用金融科技解決兩地的很多問題。

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普惠金融的問題。普惠金融為什麼現在這麼熱,因為對金融行業來說,一直以來都是服務大客戶、大富豪,但是其實服務大眾是更容易的,而他們享受的金融服務還遠遠不夠。對大灣區裡的很多居民來說,雖然內地的支付系統很有效率,但是如果你買海外的保險和理財產品還是很有限制。所以未來,大灣區的方向,需要解決很多大灣區跟海外互聯互通的問題。

另外企業融資,很多內地的中小企業融資還是比較難,如果我們可以用金融科技,帶動一些海外基金,就可以解決很多企業的融資問題。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方面要改進,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加強人才的互聯互通比如香港的金融人才和深圳科技園怎麼打通?怎麼把整個大灣區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基礎建設建起來。目前來說,如果你看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了很多方面,但這方面事情怎麼去做,還是沒有看得很明確的政策。

所以從大灣區新佈局來說,做金融科技有條件有政策導向,但現在有很最大的一個問題在於,牽扯到的中國內地、香港、澳門三地的法律並不是互聯互通的,稅制也不同,金融監管也不同,另外,中國內地目前基金外匯都沒有完全對外開放,資金如何互通。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根據目前的監管和法律體系,一下子完全互聯互通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範圍裡面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金融科技是可以解決的,因為金融科技可以通過數據,不只是能夠達到普惠金融目標,同時也可以提供給政府和監管部門很多工具去管理互聯互通。

目前數據是有的。香港、內地都有監管部門,它會定下不同的監管政策。一方面能夠在金融方面互聯互通,另一方面保證安全,我覺得這個可以是監管方面的大突破。

問:香港虛擬銀行會給內地互聯網銀行怎樣的影響?

陳家強:香港和內地的監管方向不同,內地的互聯網銀行不是所有銀行活動都可以做,可能比較是針對某一些類型的客戶。但香港虛擬銀行其實是全牌照,什麼客戶都可以做的。

所以香港虛擬銀行不只是針對年輕人,企業客戶也可以做,未來空間很大。如果我們成功了,未來有可能也會引發其他地方更多的效仿。

目前香港虛擬銀行進入不了很多市場, 我們很希望將來我們在大灣區也好,內地也好實現互聯互通,香港虛擬銀行可以更多服務內地居民,如果我們可以進入,我想主要還是在比較擅長的海外銀行服務發揮優勢。

雖然現在還是個小市場,內地市場、歐洲、美國的市場都很大。香港虛擬銀行的前景很大,但也要看現在的發展嘗試。一是市場競爭激烈,二是監管很嚴。但如果我們做出一些名堂,未來可以輸出經驗,也可以輸出服務,或者向外尋求合作,未來的想象空間還是很大的。

問:你會給跨境理財通政策的落地哪些具體建議?

陳家強:目前最大的阻礙是內地居民能不能買海外的理財產品?我覺得應該更開放一點,可以給內地居民一個配額和限制,比如一年可以買幾萬人民幣的海外理財產品,只要制定一個限額就可以。賣的產品我想應該主要是基金產品。這個監管的難度不大,金融科技完全可以解決。關鍵是先把政策定下來,第一步我想就是先開放一點,制定一個上線,這樣既可以看看效果,邊走邊試,同時也不會影響我們整體的金融穩定。

問:金融領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落地,最看好的場景和領域是什麼?

陳家強:第1個可能是保險產品,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新內地居民很喜歡到香港買保險產品,因為香港的保險產品比較國際化,各方面設計跟內地產品不同,所以把香港產品賣給內地居民是第一個也是最容易的領域。

第2個產品可能是理財基金產品,如果允許內地居民到香港買一些海外投資產品,當然可以做一些監管,讓他更有保障,可以讓居民整體理財更加多元化、國際化。

下期預告:

21大学|陈家强:给香港金融科技打70分 粤港澳大湾区最看好的首先是保险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