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改“畅享”?流量套餐换汤不换药

法制晚报2018-10-1012:52:52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王伶玲)随着在线短视频、语音聊天等APP的普及,“不限量”套餐曾是电信运营商揽客的“利器”,但由于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不限量套餐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昨天记者发现,以往的不限量套餐,现在已全部换了“畅享”、“放心用”等名头,然而内容却未变。

发现

“不限量”套餐改名 内容却没变

昨日,记者分别登录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官方网站看到,以前挂在首页的各种不限量套餐已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联通“敞开用”、移动“放心用”,以及电信的“大流量”,套餐名称已完全不同。

不过,详细阅读套餐详情就发现其中的。如中国联通“敞开用”冰激凌系列“小冰神卡套餐”详情列表中写明,月费为99元,国内流量“敞开用”,国内语音300分钟(超出后0.1元/分钟),短、彩信0.1元/条。就在套餐详情列表的下面,还有一段限速说明,显示“用户当月国内全部数据总流量达到20GB后,上网速率将降至最高1Mbps”。

再看中国移动“放心用”套餐,用蓝色大字标明每月20G流量不限速,但在下面用小一号的字体注明:“超过20G、100G后分别限速1M、128Kbps”。

中国电信“大流量”套餐也标明“达量限速”。不过,还特别补充说明了“降速后继续使用全国流量,不再额外收取流量费用”。

如此看来,虽然将“不限量”套餐改了名,但仍是“换汤不换药”,套餐内容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进展

运营商多次被约谈

今年以来,相继有不同地方的消保委、工商等部门对运营商的“不限量套餐”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及批评。

6月7日,工信部相关司局组织召开会议,明确要求运营商规范宣传,要求运营商高度重视“不限量”套餐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全行业立即开展自查工作,切实规范此类套餐的宣传推广行为,不得夸大宣传,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工信部还要求企业举一反三,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8月,湖南省工商局指出,三大运营商发布的“流量不限量”广告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误导,属于虚假广告。据此,湖南省工商局向三大运营商下发“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通知书”。

上月底,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布了“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通告显示二季度该局受理服务质量热点问题521件,不限量套餐被限制网速争议有上升趋势。对此,该局已规范各基础运营企业的电信资费营销行为,联通、电信、移动已开展自查自纠。

中国移动昨日表示,公司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在大流量资费产品中停止“不限量”传播,将各类线上线下广告、自有渠道、营销活动中含有“不限量”内容的宣传下线;对已经发布的含有“不限量”内容的宣传物料进行撤换。所有档位套餐,均需在广告画面中标注“流量畅享,达量降速”提示。

中国电信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已经没有不限量套餐。电信客服也称,不限量套餐更名已经十几天了。

观点

改名为了避嫌 消费者警惕是否还有新套路

公益律师朱金元认为,运营商不仅要将规则提前明示,更重要的是不能采用容易引发歧义的措辞误导消费者。“不限量”的字眼可能会引发冲动消费,从而给消费者造成损失。“运营商各种明显夸大的套餐水分,确实都应该早点‘挤干净’了。”朱金元说,消费者更该警惕在不限量套餐名称弃用后,会不会还有别的套路出现。

通信专家刘启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限量套餐名字改一下也是为了避嫌,“不限量套餐就是运营商的一种宣传噱头”。

对于套餐仍存在超量后限速门槛的情况。有业内人士建议相关行业组织协同三大运营商一起制定套餐内容及宣传规范,同时也对限速条款作出统一明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