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傑之一。杜甫《戲為六絕句》有言“王楊盧駱當時體”,足見在詩聖杜甫的眼中,王勃的排名是最靠前的,而王勃也的確才氣過人。

王勃年少成名,六歲即能寫文章,被譽為神童。再回顧一下王勃的詩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該詩意境開闊,情感深摯,是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流傳甚廣,被無數人引用。然而王勃最著名的還不是這首詩,他的《滕王閣序》更是駢文裡經典中的經典,頂峰中的頂峰。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天縱奇才,王勃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在中學時代,讀王勃這篇文章的卻如魯迅先生所言“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呵”之感,對這篇文章也是翻來覆去地讀背。

然而,天縱奇才的王勃,有夢幻般的開始,最終卻以悲劇收場。

王勃自幼聰穎,讀書也非常認真,年僅九歲便為《漢書》作注,作《指瑕》以指出經史大師顏師古批註《漢書》的種種錯誤和疏漏。公元644年,宰相劉道祥巡遊關內,王勃趁機遞上一封言辭懇切的自薦信,宰相也連連讚歎:“天縱奇才!天縱奇才!”旋即為其寫了一封推薦信,讓其赴京趕考。王勃也不負厚望,一考便中,被授予朝散郎,自此王勃的人生便開了掛!

天縱奇才,王勃的悲劇人生

指瑕

入朝為官的王勃為高宗寫下幾篇讚頌的文章,卻被高宗認為阿諛奉承,難堪大用。不過,當沛王李賢讀到《乾元殿頌》和《宸遊東嶽頌》後卻對其文采大加讚賞,隨即決定將其收到麾下,為己所用。

福兮禍所依,王勃卻也因為一件“小事”連連被貶,連他在朝為官的父親也深受牽連。原來王公貴族之間流行鬥雞,沛王李賢和太子李顯也要組織一場“王雞對抗賽”。既然是兩王相爭,比賽自然不同於一般賽事,於是王勃在賽前作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戰鬥檄文以鼓舞己方士氣。正是這篇檄文,奠定了王勃悲情的一生。

不久《檄英王雞》這篇文章被傳到了皇帝李治的案頭,皇帝定睛一看,龍顏大怒,兩王沉迷娛樂,你身為仕官非但不加以勸阻,還“挑撥離間”、“火上澆油”,雖然捨不得降罪給自己的皇子,但是要治你一個王勃還是易如反掌,於是王勃只好捲鋪蓋回家了。

在此期間,王勃寫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名句。但是這還不是王勃最高光的時刻,其後他南下去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適逢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的落成典禮,王勃邊飲酒邊作文,一壺酒將盡,一篇千古奇文便寫成。自此王勃成為第一個即興位名樓作序且成千古名篇的文人。

當他迎來生命中高光的時刻,卻也危機四伏。這位大唐的的才子,數月之後在省親的途中,失足落水,後驚悸而亡。自此,大唐再無王子安,只在詩詞中留下了關於他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