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與契芯將軍書》 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大儒文中子王通之孫。家學淵源,六歲即善文詞。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其兄王助、王劇並稱為王家“三珠樹”。

據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載:王勃十四歲時過南昌,適逢地方官紳在騰王閣舉行盛會,他當仁不讓,據案落筆,以一篇駢四六,錦心繡口的《騰王閣序》語驚四座。主人都督閻公始憤而離席,至聞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矍然而嘆日:“此真天才,當垂不朽!”這一段文壇佳話膾炙人口,久為傳,然而有關王勃年齡的記載卻與事實不符。實際上,王勃經南昌到交趾省父在上元二年(675)時已二十七歲。

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契芯將軍,即契苾何力。他本為突厥可汗孫,貞觀六年,與母率部千餘人投唐,驍勇善戰,屢建功勳。(據兩《唐書》本傳)契蕊將軍請王勃為畢公撰寫碑誌,王勃寫了這封回信商量具體事宜。

原文:吳天不忱,哲人終否,畢公逝矣,傷如之何!敬想情則懿親,義帷良執,非夫人之為慟,其誰為慟乎?僕與此公,早投交契,夷險之際,終始如一。常思並建忠孝之績,共申家國之仇。而負壯志不就,古人所悲。何圖一旦長訣,鳴呼哀哉!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興言追昔,良增痛悼!

適得韋四郎書,具承大郎雅意。知欲以此公碑誌,托夫下走。夫撫公懷昔,理寄斯文,旌德敘功,事屬知己。是以子期幽思,感叔夜之形言;伯喈雄藻,待林宗而無愧。下走雖不敏,幸託深期,此而不為,誰當為者?但恐位卑先達,才非拔萃;虛承厚眷,不付高聞。謹遣舍弟勳往,面取進止。臨書泣啜,慘愴不次!

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蒼天無情,使那些優秀的人命運坎坷,畢公已經仙逝,讓人多麼傷心!回憶我倆的交往,感情上至親至愛,道義上互為良友,我不為他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我和畢公,很早就投機,無論是順境或者逆境,感情都是始終如一。常望建立忘孝的功勳,共同清除國家的禍患。以懷壯志卻未實現,這是自古以來人所悲嘆的。怎會想到畢公逝卻永不再見,唉!真讓人哀!管仲死了,叔牙活著還有何用?子皮不在,子產又有誰可以依靠呢?一想起當年的往事,就更增加了我內心的悲傷!

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我在此時收到韋四郎的信,詳盡瞭解了您的心意,明白您想把畢公的碑誌委託給我去撰寫。感慨今日,追念往昔,我也應該寫這篇文章,表彰德行,敘寫功績,這本是好朋友分內的事。因此,向子期曾為嵇康寫《思舊賦》來表達朋友的肺腑之言;蔡邕曾為郭泰撰寫碑文來稱道他品德高潔。我雖然沒有什麼才學,但是卻有幸受到您的託付,這件事我不去做,還有誰應當做呢?只怕我職位低下,才力不夠,辜負了您的一片厚意。因此,我讓弟弟王勳去您那兒,當面向您請教如何著手為好。寫這封信時,我禁不住流淚,心中無比悲痛。請原諒我的禮節不周。(戴軍譯)

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產何依?

王勃善駢文,且文風華美。這篇短信雖仍有駢文儷句,但卻寫得豪華落盡,文辭暢達,素樸無華,全文變化多端,所用典故,句句如胸臆語。可見王勃執筆時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對朋友的深情厚意,較勃之駢文,倍增平和親切之感,實為一篇不可多得的優秀散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