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唐詩三百首鑑賞》該書圖文鑑賞本中所選詩歌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婦孺能詳之作,詩是好詩,賞析亦高雅成趣,同時書中還為每一首詩都配上了壯美幽深的水墨畫,造成一種視覺和詩境上的通感,使唐詩之枝繁葉茂、波瀾壯闊盡呈眼底,一覽無餘,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上的無限美感。

唐朝是一個詩的時代,唐詩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前言:

唐朝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唐朝的二百九十多年裡,湧現出了大量詩歌名家,創造出了五萬首之多的唐詩。它已經成為了傳承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瞭解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古往今來,歷代人吟之誦之,和古人一起體味人生的喜怒哀樂,感悟生活哲理,議論時弊……唐詩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如浩瀚的海洋,有數不盡的精神、文化珍寶期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採擷。

目前,社會上有大量的唐詩編本,而其中衡唐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為廣泛,風行海內外的唐詩選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為當時社會風俗和詩家清規的限制,以“溫柔敦厚”的中庸之道,來選擇詩文。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都沒有入選如《石壕吏》、《賣炭翁》等等,為了惠顧廣大讀者,我們繼承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的精華,又參照多種唐詩編本,精選出了三百首唐詩,編成了這本唐詩大全集。目的在於為中學生、大學生、社會青年以及愛好唐詩的廣大讀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讀物,為弘揚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做出綿薄之力。

該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我們所選的詩都是為大家廣為傳誦的膾炙人口的佳作。如《靜夜思》(李白)、《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相思》(王維)、《春曉》(孟浩然)、《石壕吏》(杜甫)、《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韻律和諧。其中的名言警句頗多,如“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滿城盡帶黃金甲”,“人面桃花相映紅”等等。

第二,所選詩的題材廣泛。有描寫自然景色的《望嶽》(杜甫)、《望廬山瀑布》(李白)、《春江花月夜》(張若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有表現田園生活的《過故人莊》(孟浩然);有寫送別友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有寫親情的《遊子吟》(孟郊),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兵車行》《石壕吏》(杜甫),……從邊塞風光到鄉野小景,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或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應有盡有。

第三,本書所選詩的詩人範圍比較廣泛。有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王維、岑參、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也有鮮有人知的王侯、僧侶、歌女等。如黃巢、秦韜玉等。

第四,選擇詩歌體裁全面。五言、七言的古詩、律詩和絕句以及樂府的名家代表作品均有收錄。如五言古詩中有杜甫《望嶽》、李白的樂府詩《將進酒》、王維的五律詩《山居秋暝》等等。

第五,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每首詩歌,我們在其後邊加上了非常詳細的註釋和優美、實用的賞析。註釋中包括有詞、字意思的解釋,詩中出現的典故故事等內容,力求使讀者更快更好地理解詩歌。我們在鑑賞詩歌的內容中,涉及部分詩歌句子的譯文和字、句運用起到的作用以及詩所表現的意境等等方面內容,信息含量大。同時,我們也給詩中的部分文字加上了注音,總之,我們以方便讀者為原則,儘可能地為大家欣賞詩歌提供幫助。

第五,本書精選了二百多幅名家畫作,圖文並茂,幫助讀者更好地領悟詩歌意境。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多家新作,得到了出版社和行內朋友的大力支持,在這裡致謝。

鑑於編者水平有限,見識孤陋,文章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疏漏,敬請大家諒解並積極批評指正。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目錄: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王績

第3章 盧照鄰

第4章 駱賓王

第5章 杜審言

第6章 蘇味道

第7章 王勃

第8章 楊炯

第9章 劉希夷

第10章 宋之問

第11章 沈佺期

第12章 郭震

第13章 陳子昂

第14章 賀知章

第15章 張若虛

第16章 張旭

第17章 張九齡

第18章 王之渙

第19章 孟浩然(1)

第20章 孟浩然(2)

第21章 孟浩然(3)

第22章 李頎

第23章 綦毋潛

第24章 王昌齡(1)

第25章 王昌齡(2)

第26章 祖詠

第27章 王維(1)

第28章 王維(2)

第29章 王維(3)

第30章 王維(4)

第31章 王翰

第32章 李白(1)

第33章 李白(2)

第34章 李白(3)

第35章 李白(4)

第36章 李白(5)

第37章 李白(6)

第38章 李白(7)

第39章 王灣

第40章 崔顥

第41章 高適

第42章 劉長卿

第43章 杜甫(1)

第44章 杜甫(2)

第45章 杜甫(3)

第46章 杜甫(4)

第47章 杜甫(5)

第48章 杜甫(6)

第49章 李華

第50章 岑參(1)

第51章 岑參(2)

第52章 劉方平

第53章 裴迪

第54章 元結

第55章 張繼

第56章 錢起

第57章 皇甫冉

第58章 賈至

第59章 郎士元

第60章 韓翃

第61章 司空曙

第62章 皎然

第63章 李端

第64章 柳中庸

第65章 戴叔倫

第66章 韋應物

第67章 盧綸

第68章 李益

第69章 於鵠

第70章 孟郊

第71章 楊巨源

第72章 武元衡

第73章 崔護

第74章 常建

第75章 張籍

第76章 王建

第77章 韓愈(1)

第78章 韓愈(2)

第79章 劉禹錫(1)

第80章 劉禹錫(2)

第81章 白居易(1)

第82章 白居易(2)

第83章 白居易(3)

第84章 李紳

第85章 柳宗元(1)

第86章 柳宗元(2)

第87章 崔郊

第88章 元稹

第89章 楊敬之

第90章 賈島

第91章 張祜

第92章 劉皂

第93章 朱慶餘

第94章 李德裕

第95章 李賀(1)

第96章 李賀(2)

第97章 盧仝

第98章 徐凝

第99章 許渾

第100章 杜牧(1)

第101章 杜牧(2)

第102章 雍陶

第103章 溫庭筠

第104章 陳陶

第105章 李商隱(1)

第106章 李商隱(2)

第107章 趙嘏

第108章 馬戴

第109章 曹鄴

第110章 羅隱

第111章 皮日休

第112章 陸龜蒙

第113章 韋莊

第114章 黃巢

第115章 聶夷中

第116章 張喬

第117章 曹松

第118章 韓偓

第119章 吳融

第120章 金昌緒

第121章 魚玄機

第122章 鄭谷

第123章 杜荀鶴

第124章 崔塗

第125章 秦韜玉

第126章 王駕

第127章 翁宏

第128章 唐溫如

第129章 杜秋娘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2章 王績

詞人名片

王績(585—644)

字號:字無功,號東皋子

籍貫:絳州(今屬山西)人。

作品風格:真率疏淺,質樸自然

個人簡介:隋末唐初時詩人也是一名醫生。15歲便遊歷長安(今西安),拜見當時的權貴大臣楊素,被時人稱為神仙童子。大業元年(605),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後改授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誤事,被解職。唐武德八年(625)王績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他性情曠達,嗜酒如命,貞觀初期,太樂署史焦革善釀酒,王績自求任太樂丞,後因焦氏夫婦相繼去世,王績棄官回鄉。他心念仕途,卻又難以顯赫發達,便歸隱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

他被後人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文風清逸樸素,扭轉了齊梁綺靡餘風,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王無功文集》五卷本存世,卷中《五斗先生傳》、《酒賦》、《獨酌》、《醉後》等詩文,被太史令李淳風譽為“酒家之南董”。

秋夜喜遇王處士①

王績

北場芸藿罷②,東皋刈黍歸③。

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注】

①處士,古代對有德才而不願做官隱居民間的人的敬稱。

②芸藿(huò):鋤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葉。

③刈(yì):割。

秋夜喜遇王處士

【賞析】

詩人厭倦官場的汙濁風氣,曾兩次歸隱。這首詩就描寫的是詩人隱居生活的情景。

“北場芸藿罷,東皋刈黍歸。”這兩句敘述了“喜遇”的背景,即詩人在田地裡耕作了一天。這裡“北場”、“東皋”都是泛指詩人家附近的田地。這兩句描寫了詩人耕作於不同地點,耕耘不同作物,這些場景和作物的變化,在視野上給人描繪了一幅和諧而又有節奏的動感畫面,體現了詩人耕作時的愉快心情。雖然詩人寫的這兩句平淡不加雕飾,但樸素而有節奏的詩句中,自然透露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這樣輕鬆自由的環境也使詩人的心境也變得和諧平衡。

三、四兩句“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描寫的是和朋友李處士相遇時的自然風景。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兩人相逢時,滿月高懸天空,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夜路,田野上的飛螢,在兩人周圍飛來飛去。星星點點的螢光、明亮的秋月,把鄉村夜景襯托得寧靜而不單調,透著恬淡之美,別有一番情趣。上文我們提到,詩人見到朋友自當非常高興,但是詩人沒有在三四句中直接抒情表達這種喜悅。而是藉助這些自然山村夜景和“相逢”、“更值”這些帶有濃重感情色彩的句子,將見到朋友的喜悅和周圍美好的風景融合到一起,讓人身心都是快意舒適,使詩人和朋友相遇畫面更加美好和生動。

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語言質樸自然、清新流暢。在當時六朝靡麗詩風尚存的時代,可謂獨樹一幟。

王績受老莊思想影響較大。他的不少詩篇雖然表現出了對封建禮教束縛的不滿,但同時也流露出了消極遁世的思想,如上篇的《野望》。而他的這首詩清新明快、充滿生活氣息。該詩最突出的特點是寓情於景,借景抒情。“北場”、“東皋”、“秋月”、“夜螢”這每處景物都飽含了詩人的喜悅心情,開頭兩句的美景是愉快的,後兩句美景下的好友相逢更是喜上加喜,這種心情在字裡行間躍然紙上。

從田園詩的發展上看,陶淵明的詩重點在寫意,王維的重在創造優美意境。王績的這首詩受到了陶淵明詩的影響,同時也可以說是王維田園詩的先聲。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③。

【注】

①東皋(gāo):指的是他的家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的一個地方。他的號東皋子,也是因常遊此地而起。

②徙倚:留連,徘徊。欲何依:這是作者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達自己孤寂無依的惆悵心情。

③采薇:古人常常用采薇借指隱居生活。

野望21

【賞析】

《野望》這首詩是王績的代表作,全詩寫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閒的氣氛中流露出了作者幾分惆悵、孤獨和抑鬱心情。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這一句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畫面,秋天的一個傍晚,作者獨自一個人漫無目的地看著遠方。這時詩人內心生出幾分惆悵,作者化用曹操的“何所依”的意思,問自己“欲何依”,順其自然地表達出了作者內心無所依靠的孤單。

下面四句寫的是傍晚時,詩人看到的景象。樹林中片片樹葉已經枯黃,呈現一片秋天的蕭瑟情景,落日的餘暉照在層層的山巒上,越發襯托這份蕭瑟。描述完這樣靜謐的景象後,作者又寫到了兩處動景,牧人放牧回來,獵人也騎著馬滿載獵物歸來。這四句遠景與近景、光和色、動與靜完美結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一片安樂祥和的氛圍。

但是詩人沒有從這些美好的田園風光中得到安慰,他筆鋒一轉,在最後寫到“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原來這些熱鬧的場景和詩人無關,場景中的人詩人也不認識,整首詩的感情又回到空寂無聊。這一靜一動的對比,越發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苦悶。所以,最後詩人只有放聲高歌排遣內心惆悵。

這首詩一改以往詩歌的浮華靡豔風氣,文筆樸素,文風質樸,讓人讀來如沐浴清風,沁人心脾,簡樸自然。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尾中間兩聯寫景,前後兩聯抒情言事,經過情──景──情的結構,深化了詩文的意思,這正符合律詩的章法。而在當時,律詩這種新的體裁還尚未定型,所以,這首詩是現存唐朝最早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後人點評

《古唐詩合解》中王堯衢曰:此詩格調最清,宜取以壓卷。視此,則律中起承轉合瞭然矣。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3章 盧照鄰

詩人名片

盧照鄰(約632-約695)

字號:字升之,自號幽憂子

籍貫: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作品風格:邏輯嚴密,詩文清峻

個人簡介:唐高宗、武后時的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少時師從曹憲、王義方學習經史,才學廣博。高宗永徽五年(654),任鄧王李裕府典籤,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離蜀後,身染風疾,居住太行山,因服丹藥中毒,導致手足殘疾。後遷至陽翟具茨山(今河南省禹縣北)下。因為長期受病痛折磨,自投穎水而死。

曾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有《幽憂子》三卷,會編詩二卷。

長安古意①

盧照鄰

長安大道連狹斜②,青牛寶馬七香車③。

玉輦縱橫過主第④,金鞭絡繹向侯家⑤。

龍銜寶蓋承朝日⑥,鳳吐流蘇帶晚霞⑦。

百尺遊絲爭繞樹⑧,一群嬌鳥共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⑨,碧樹銀臺萬種色。

複道交窗作合歡⑩,雙闕連甍垂鳳翼○11。

梁家畫閣中天起○12,漢帝金莖雲外直○13。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14?

借問吹蕭向紫煙○15,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16,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17,好取門簾帖雙燕○18。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19。

片片行雲著蟬翼○20,纖纖初月上鴉黃○21。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22,娼婦盤龍金屈膝○23。

御史府中烏夜啼○24,廷尉門前雀欲棲○25。

隱隱朱城臨玉道○26,遙遙翠幰沒金堤○27。

挾彈飛鷹杜陵北○28,探丸借客渭橋西○29。

俱邀俠客芙蓉劍○30,共宿娼家桃李蹊○31。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32。

北堂夜夜人如月○33,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里○34,五劇三條控三市○35。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36。

漢代金吾千騎來○37,翡翠屠蘇鸚鵡杯○38。

羅襦寶帶為君解○39,燕歌趙舞為君開○40。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41。

意氣由來排灌夫○42,專權判不容蕭相○43。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44。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45。

節物風光不相待○46,桑田碧海須臾改○47。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48,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49,飛來飛去襲人裾。

【注】

①“古意”:是從六朝之後,詩歌常見的標題,表明這首詩是擬古之作。

②狹斜:指小巷。

③七香車:指由多種香木製作成的車。

④玉輦:本指天子乘坐的車子,用玉做裝飾,這裡泛指豪門貴族華麗的車子。主第:公主第宅。第,指官僚的住宅,皇帝賜給臣子的房屋分為甲乙次第。

⑤侯家:王侯之家。

⑥龍銜寶蓋:車子支柱上雕刻成龍形,頂著車蓋,像是龍口叼著車蓋。寶蓋,即華蓋,古時車上用來遮陽避雨的圓形傘蓋。

⑦鳳吐流蘇:車蓋上鳳凰的嘴上掛著流蘇。流蘇,用絲線或五彩羽毛做成的穗子。

⑧遊絲:蟲類吐出的飄在空中的絲。

⑨千門:指宮門。

⑩複道:又稱閣道,是用木材架設在宮苑空中的通道。交窗:有花格圖案的窗子。合歡:又叫絨花樹、馬纓花。這裡指複道或交窗上的合歡花圖案。

○11闕:宮門前的望樓。甍(méng):屋脊。垂鳳翼:雙闕上裝飾的金鳳,垂著翅膀。

○12梁家:這裡指的是東漢外戚梁冀家。梁冀是漢順帝梁皇后兄,生活奢華,曾大興土木,為自己建造府宅。這裡代指長安富豪之家。

○13漢帝:這裡指漢武帝。金莖:銅柱。漢武帝劉徹在建章宮內立了一個二十丈高的銅柱,在上面放置銅盤,名為仙人掌,用來接露水。

○14陌上:本意田間,這裡泛指路上。詎:同“豈”。

○15吹蕭:這裡借用了春秋時簫史吹簫故事。善於吹簫的簫史,和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結為夫妻,後兩個人雙雙成仙。向紫煙:指飛入天空。

○16比目:魚名。古人常用比目魚比喻男女相伴相愛。

○17帳額:帳子前的橫幅。孤鸞:象徵獨自居住。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

○18好取:希望,願意。雙燕:象徵自由幸福的愛情。

○19鬱金香:一種名貴的香料,傳說產自大秦國。這裡指帳子和被子都用鬱金香燻過。

○20行雲:這裡指蓬鬆美麗的髮型。蟬翼:古代婦女的一種類似蟬翼的髮式。

○21初月上鴉黃:古代婦女在化妝時常常在額上用黃色塗一個月牙。鴉黃,嫩黃色。

○22妖童:泛指輕薄浮華子弟。鐵連錢:指馬身上有連環的錢狀花紋。

○23娼婦:這裡指上文中“鴉黃粉白”的豪貴人家的歌舞者。盤龍:一種釵名。屈膝:這裡指車門上的鉸鏈。

○24御史:官名,主管彈劾事情。

○25廷尉:官名,主管刑法。雀欲棲:暗指執法官門庭冷落,上句中的“烏夜啼”也是這個意思。

○26朱城:宮城。玉道:指修建得整潔漂亮的道路。

○27翠幰(xiǎn):車上鑲的翡翠帷幕。幰,指車上的帷幕。金堤:堅固的河堤。

○28挾彈飛鷹:指打獵的場景。杜陵:在長安東南,西漢宣帝陵墓所在的地方。

○29探丸借客:比喻遊俠殺人,幫人報仇。出自《漢書?尹賞傳》:“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群輩殺吏,受賄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借客,指助人。渭橋,在長安西北,是秦始皇建造的一條橫跨渭水的橋。

○30芙蓉劍:古劍名,春秋時越國鑄。這裡泛指寶劍。

○31桃李蹊:指娼家的住處。語出《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2氛氳:香氣濃郁。

○33北堂:指娼家。人如月:形容娼妓的美貌。

○34南陌:指娼家門外。騎似雲:形容來的客人很多。北里:即唐代長安平康里,這裡是妓女聚居的地方,因平康里在長安城北,所以又稱為北里。

○35五劇:泛指許多交錯的路。劇,交通要塞。三條:泛指許多通達的道路。三市:泛指許多市場。控:連接。

○36佳氣紅塵:指車馬混雜的喧鬧場景。

○37金吾:即執金吾,漢代禁衛軍的官銜名。唐代設有左、右金吾衛,有金吾大將軍。這裡泛指禁軍官員。

○38翡翠:本指翠綠的美玉,這裡形容美酒的顏色。屠蘇:一種美酒名。鸚鵡杯:即海螺盞,它是用南洋產的一種形狀像鸚鵡的海螺製作的酒杯。

○39羅襦:絲綢短衣。

○40燕趙歌舞:戰國時燕、趙二國歌舞最為興盛。這裡借指美妙的歌舞。

○41轉日回天:指權勢大得可以左右皇帝的意志。天,指皇帝。

○42灌夫:字仲孺,漢武帝時的一位將軍,橫霸潁川,好飲酒罵人,剛直任俠。因使酒罵座,後被丞相武安侯田蚡陷害致誅族。

○43蕭相:指蕭何,漢高祖丞相,高祖封功臣時居他為第一,武將們都很不高興。

○44青虯、紫燕:均指好馬。屈原《九章·涉江》:“駕青虯兮驂白螭。”虯:本指無角龍,這裡借指良馬。紫燕,駿馬名。

○45五公:五個達官或封公爵者的合稱。這裡指西漢張湯、杜周、蕭望之、馮奉世、史丹。

○46節物風光:指節令、時序。

○47桑田碧海:即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48揚子:指漢代揚雄,字子云,在長安時仕途坎坷、不得意,曾閉門著《法言》、《太玄》。左思《詠史》詩:“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與。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49南山:借指避世隱居。

長安古意

弄玉

【賞析】

這首詩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盧照鄰的代表作品。從漢魏六朝開始,有許多通過寫洛陽、長安喧鬧奢華的場景,來表現富豪權貴浮華生活的作品,而盧照鄰在這首詩中採用傳統題材,通過描繪長安城的車馬、侍女、交通等現實生活場景,透視權貴驕奢淫逸的生活和相互傾軋鬥爭的情況,諷喻了當世的奢靡黑暗的生活,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寥和悲憤,最後也揭示了世事變幻無常、榮華富貴難長久的生活哲理。

全詩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長安大道連狹斜”到“娼婦盤龍金屈膝”,首句就描繪了寬廣的大道、交織錯落的小巷,場面宏大。第二句主要描寫了長安街上的名車寶馬。第三句和第四句通過“縱橫”、“絡繹”兩個詞突出了車馬川流不息,表現了富豪貴族們追逐享樂生活的人之多,速度之快。以上這四句,從空間上向我們鋪展開了一幅繁華熱鬧的長安街景。“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兩句表面上寫的是物,實則是從時間角度來寫,用車駕的忙碌借指富豪貴族們從早到晚忙於享受奢華生活。不僅人是匆忙的,就連長安城的景物也是繁忙、熱鬧的,從“百尺遊絲爭繞樹”到“漢帝金莖雲外直”,主要寫了景物、宮殿和豪門住宅。“遊絲”爭搶著圍繞大樹,一群群“嬌鳥”在花叢中不斷地啼歌。遊戲中的蜜蜂和蝴蝶在宮門處分來飛去,樓臺五顏六色,閣道和木窗上都雕刻著美麗的合歡花。宮門的望樓和屋脊上到處都裝飾著垂翼的鳳凰。可見,詩人沒有將筆墨揮灑在描述宮室建築的宏大,而是用局部描寫來透視全局的方法,通過描寫“複道”、“交窗”、“雙闕”、“甍”幾處局部的事物,概寫了整個宮殿的富麗堂皇。寫到富豪的宅邸也是概括了豪宅樓閣的高聳。作者用華麗的辭藻、飛揚的筆墨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上層社會奢侈富麗的極樂世界。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即使在樓前望見也不知道彼此是做什麼的,即使是在路上碰到,也互不認識。突出了豪門內侍女之多。接下來詩人仍然沒有全面鋪開寫豪門內的生活,而是通過歌舞者的大段描寫,來反應豪門貴族生活的狀況。從“借問吹簫向紫煙”到“好取門簾帖雙燕。”寫的是富豪人家裡的男女情愛。一個人打聽到一個像“吹簫向紫煙”的弄玉那樣美麗的姑娘,原來是貴族家的舞女,他愛戀這個舞女,希望能夠和她像比目魚、鴛鴦那樣相伴,舞女內心也渴望著愛情,她憎惡帳前的孤鸞,想要用雙燕代替。文中“何辭死”、“不羨仙”、“生憎”等詞語表現了他們愛戀得狂熱而痛苦。詩人通過這個舞女的一個小小的側面,反應出皇宮貴族的生活概貌。接下來詩人寫的是歌舞女子的居所,充滿了鬱金香的香氣,而她們的梳妝(“片片行雲著蟬翼,纖纖初月上雅黃。”),美麗的雲髻,額上塗著明亮的雅黃,非常妖嬈,嬌羞嫵媚。待她們打扮好了,便紛紛坐上香車,隨著公子出去遊玩了。最後以“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結束了對白晝裡的長安城的描述。

第二部分從“御史府中烏夜啼”到“燕歌趙舞為君開”,共二十句,以市井娼家為主,描繪出了一幅各種人物縱情享樂,沉迷聲色的夜生活。這部分開頭兩句活用了兩個典故。即《漢書?朱博傳》中說長安御史府中的柏樹上有很多烏鴉棲息,《史記?汲鄭列傳》中有廷尉翟公罷官後,門可羅雀。這兩句暗示了執法門庭的冷落,獄史和廷尉對權貴公子的驕縱生活也無可奈何。“隱隱朱城”、“遙遙翠幰”的描寫表明了黑夜降臨,長安城裡人們的夜生活即將開始。夜裡的長安城,什麼人都會出現,什麼事情都會發生。“挾彈飛鷹”放蕩公子或者“探丸借客”的不法之徒或者是“行俠仗義”的俠士,都聚集在了娼家。這裡用“桃李蹊”代指娼家,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暗示那裡別有一番熱鬧景象。日暮中,娼家裡穿著“紫羅裙”美女到處都是,讓人眼花繚亂;輕歌曼舞,充滿“氤氳”之氣。“北堂”娼家裡的美女總是那樣的青春美麗,來娼家的客人總是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中的“夜”、“朝”恰好和前面“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中的“朝”、“晚”連在一起,表現出了長安城中人們晝夜不停地享受玩樂,週而復始沒有窮盡。“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這兩句極言娼家之多。娼家多,來的人也很雜,不僅僅是上面說的那幾類,還有禁軍官員也來這裡飲酒享樂,所以“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詩人在這裡給我們描畫出了一幅娼家的各色人物,在這裡縱情聲色、墮落陳腐的畫面,詩人用剛勁的筆觸透視了他們的窮奢極欲的醜態,這場面就像聞一多先生說的“顛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

第三部分從“別有豪華稱將相”到“即今惟見青松在”。這十二句開始寫上層統治集團內部,除了追逐享樂之外,也在爭搶著權力,文武權臣互相傾軋,這些將相豪臣的權力可以左右天子,豪臣之間互不相讓。接下來詩人引用“灌夫”和“蕭何”這兩個典故既表示文臣武將驕橫縱意,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的情況。“專權意氣本豪雄”到“自謂驕奢凌五公”描寫這些文武權臣們驕橫肆意、大話連篇,得意到了極點的情景。可是“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這些繁華和榮耀不能恆久,朝夕之間,曾經華麗的殿堂,已經是人去樓空,只有青松還在那裡。一切已經是物是人非了。“惟見青松”和上邊奢華熱鬧的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襯托瞭如今的寂寥和蕭條。

第四部分是最後四句,以漢代窮居著書的揚雄自況,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前面寫的長安城熱鬧非凡;這裡寫終南山內,寂寥非常。前面是縱情歡樂、爭權奪利;這裡是不貪圖榮華富貴、年年歲歲紮在書堆中無慾無求。前者是繁榮富貴不能長久;而後者卻能流芳百世(“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這些與前面所寫的富豪貴族們的生活相對照,針砭當世,託物言志,表達了詩人對驕奢生活的批判和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和不平。

此詩為七言古體,用墨有重點,詳略恰當,結尾發人深思,詩文場景轉換自然且有節奏,雖有六朝鋪陳華豔餘風,但大體服從內容的需要,是一篇七古鉅作。

後人點評:

胡應麟:“七言長體,極於此矣!”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4章 駱賓王

詩人名片

駱賓王(約640—684以後)

字號:字務光

籍貫: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人。

作品風格:精工整煉

個人簡介:唐高宗、武后時著名詩人、文學家。初唐四傑之一。七歲作詩《詠鵝》,在當時被稱為“神童”。龍朔初,為道王李元慶府屬官。後拜奉禮郎,為動臺詳正學士,因事被降職,從軍西域,戍守邊疆。後又入蜀平定蠻族叛亂。返京後,任武功主簿,後又入朝為侍御史。他被誣入獄,遇赦得釋,調露二年出任臨海縣丞,後又棄官。徐敬業起兵討武,駱賓王為其寫討武檄文,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

他的詩題材較為廣泛,因才高位卑,常常抒發激憤心情。他尤其擅長七言歌行,排比鋪陳、筆力雄健,其中《帝京篇》在當時被稱為絕唱。他的五律也有很多佳作。現有《駱賓王文集》存於世。

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①,南冠客思深②。

那堪玄鬢影③,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詠蟬

【注】

①西陸:指秋天。《隋書?天文志》:“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②南冠:指囚犯。《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③玄鬢:指蟬。古代婦女常將鬢髮梳成蟬翼狀,稱為蟬鬢,也叫玄鬢。所以玄鬢也代指蟬。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時任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議論政事,觸忤了武后,被誣衊貪贓罪,含冤下獄,當時他只有三十多歲。這年秋天,他在獄中聽到蟬鳴有感而發,寫作這首詩,表達自己心含冤屈,無處申訴的愁悶。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意思是,秋天裡的蟬聲鳴聲不斷,這讓在監獄中的詩人越發愁悶。該詩以對偶句開篇,採用起興的手法,用蟬聲引出作者的愁思。蟬聲響亮,越發讓詩人心悸。

“哪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說的是秋蟬還能兩鬢烏黑,在樹上高唱。而詩人也曾鬥志昂揚地高歌過,如今卻因為仕途坎坷、重重遭難,最後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早早地愁白了頭髮。蟬和人兩相比照,詩人內心的悲涼心情自然流露了出來。詩人在這裡用比興的手法,把這份悽慘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更顯詩人壓抑的心情。“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卓文君曾因為司馬相如不忠,而作《白頭吟》:“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在這裡詩人用“白頭吟”一語雙關,既表達自己內心愁苦以致白頭,又表明自己對朝廷一片忠心。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說的是因為白露打溼了蟬的翅膀,使蟬難以飛翔。陣陣的大風掩蓋了蟬的鳴叫。這兩句明是寫蟬,其實是以蟬自比,寫的是詩人自己仕途不順,言論被壓制。這裡蟬和詩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結合得圓潤經典。

最後兩句仍用秋蟬作比喻,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而有誰相信它的這份高潔呢?以此比喻詩人自己雖然潔身自好,有高尚純潔的品性,而卻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反倒被誣衊,進了監獄。詩人發出有誰能幫我伸冤的慨嘆,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悲憤不平,希望能沉冤昭雪,同時,這其中也摻雜著無奈之情。

整首詩是一首五言律詩,詠物抒懷,感情充沛,人和物在這首詩裡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渾然天成。用典自然、恰當。

後人點評

《唐宋詩舉要》雲:“以蟬自喻,語意沉至。”

於易水送人一絕①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②,壯士發衝冠③。

昔時人已沒④,今日水猶寒。

【注】

①易水:河流名,又稱易河,在今河北省易縣境內。易水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是戰國時燕國南邊的邊界。

②此地:指的是易水岸邊。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壯士:指荊軻,戰國衛人,著名的刺客。發衝冠:指頭髮豎起把帽子頂起來了,形容人非常憤怒。冠,帽子。

④人:有兩種說法,一種單指荊軻,另一種認為指當時在場的人。沒:同“歿”,指死去。

於易水送人一絕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時任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諷諫,觸怒了武后,不久,便被誣入獄。儀鳳四年(679),秋天,駱賓王遇赦出獄。這年冬季,他奔走幽燕地區,投身軍幕,以報效國家。這首詩大概就寫在這個時期,詩人在此詩中借詠史來喻今,描述自己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表達詩人對古代英雄的仰慕,感慨自己不能一展抱負苦悶。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易水是作者送別友人的地方,在這裡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曾經發生過的重要歷史事件,戰國末年,燕太子丹復仇,派荊軻去刺殺秦王,燕太子丹、高漸離和宋意都身著白衣在易水河畔送別荊軻,荊軻在易水河邊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壯士發衝冠”描述的是當時荊軻壯士不惜用生命報效國家的悲壯,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英雄荊軻的欽佩之情。這本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但是詩人隻字未提送別時的悲傷、留戀而是直接寫曾經荊軻送別這一場景,可見,詩人內心充滿抑鬱,單刀直入主題,為之後的抒情做鋪墊。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由“昔時”自然引出“今日”,借史事抒發今情,曾經的知人善任的燕太子丹和忠心報國、英勇無畏的壯士荊軻已經不在了,只有易水還依然在流淌。這兩句不僅表達了詩人對他們的緬懷與仰慕,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抑鬱難以申訴的痛苦。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煥然一體,“已”、“猶”二字使句子的感情節奏變得舒緩,字句中滲透的悲哀、痛苦之情感人肺腑。

這首詩是一首五言絕句,從該詩的題目上看是一首送別詩,但從內容上看,我們也可把它歸為懷古詩,駱賓王仕途不順,懷才不遇,內心有忠心報國,一展宏圖的滿腔熱血卻無處揮灑,送別時懷古傷今,有感而發,用詩文暢快淋漓地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向友人一吐心中的苦悶。整首詩筆調蒼涼,寓意深遠,充滿了深沉和苦悶的感情。正所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詩人在詩文中抹去了送別友人的客套話,而直抒胸臆,向友人一吐為快,可見,這位友人也是詩人的一位至交。

後人點評

《詩境淺說續編》評論:“此詩一氣揮灑,懷古蒼涼,勁氣直達,高格也。”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5章 杜審言

詩人名片

杜審言(約645—708)

字號:字必簡

籍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後遷居鞏縣(今屬河南)。

作品風格:樸素自然

個人簡介:他是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及進士第,曾任隰城尉、洛陽丞。武后聖曆元年(698),因事被貶為吉州司戶參軍,後又被武則天召用,任著作佐郎。中宗神龍元年(705),因攀附張易之而被流放嶺南,次年,被赦。後任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

他曾和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全唐詩》僅存其詩一卷。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遊①,今春花鳥作邊愁②。

獨憐京國人南竄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遲日:春日。《詩經·七月》中有:“春日遲遲,採繁祁祁。”悲昔遊:詩人曾經遊覽的地方,因為放逐而再次經過這裡時,心情悲傷。

②邊愁:因被流放邊遠地區產生的悲傷心情。

③京國人:指詩人自己。詩人被貶出長安。

渡湘江

唐中宗時杜審言被流放到南方偏遠的峰州。他在渡湘江南下時,正是萬物復甦的春季,詩人觸景生情,悲從心來,寫下了這首詩。

“遲日園林悲昔遊”,寫詩人看到眼前的春景回想起曾經在此春遊的情景。當年,詩人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遊歷園林,當是心曠神怡,然而今非昔比,現在重來此地,自己的處境已經是一落千丈,古今對比,使詩人本來就悲傷的心情,更添一層愁緒。

“今春花鳥作邊愁”,詩人從過去的追憶轉到現實。春天裡鳥語花香自當是讓人心情舒暢,然而,大好春光,詩人是無暇欣賞了,因為此時的詩人正在流放邊地的途中。這美景使詩人更加傷心。“花鳥”和“邊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花鳥的熱鬧氛圍反襯了詩人流放途中的悽苦心境。

“獨憐京國人南竄”,這句話起承上啟下作用。上兩句,追憶和寫景都是悲愁,悲愁的原因就是這句話。下一句詩人為江水北流而感嘆,也是因為這一句引發的。這一句是詩的中心。

“不似湘江水北流”,最後一句扣題,用“水北流”反襯上一句的“人南竄”,進一步烘托了詩人哀苦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長安的思念之情。詩人綿綿的愁緒就像是湘江水一樣源源不斷而來。結尾意蘊悠遠,耐人尋味。

這首七言絕句,成功地運用了反襯和對比的手法。通過層層的對比反襯,把詩人內心的愁苦表達得真切生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後人點評

胡應麟在《詩藪?內編》中說,初唐七絕“初變梁、陳,音律未諧,韻度尚乏。惟杜審言《渡湘江》、《贈蘇綰》二首,結皆作對,而工緻天然,風味可掬。”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6章 蘇味道

詩人名片

蘇味道(648—705)

籍貫: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

作品風格:清麗挺秀,綺而不豔

個人簡介:蘇味道少有才華。20歲中進士,先為咸陽尉,蘇味道受吏部侍郎裴行儉的賞識,並隨其兩次征討突厥,任書記。武后時居相位多年。當時政局複雜,他為明哲保身處事模稜兩可,時人稱其為“蘇模稜”。後因攀附張易之兄弟,被中宗貶為眉州刺史並卒於任所,終年58歲。

其詩文多為應制之作,浮豔雍容。青年時與崔融、李嶠、杜審言合稱初唐文章四友。他推動了唐代律詩的發展。著有《蘇味道集》已佚,所作詩今存十六首,載於《全唐詩》。

正月十五日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①,星橋鐵鎖開②。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③,行歌盡落梅④。

金吾不禁夜⑤,玉漏莫相催⑥。

【注】

①火樹銀花:形容樹間點綴的夜燈發出燦爛燈光的樣子。

②星橋:點點燈光掩映下的城河上的橋。鐵鎖開:唐朝都城有宵禁的規定,這夜消禁,鐵鎖打開,讓人通行。

③遊妓:歌女。穠(nóng)李:《詩經·何彼穠矣》中有:“何彼穠矣,花如桃李。”這是用桃花和李花的豔麗來形容婦女容顏服飾的美麗。

④落梅:這是古曲調名。漢樂府《橫吹曲》中有《梅花落》。

⑤金吾:官職名,指負責防守京城的官員。

⑥玉漏:指用於計時的漏壺。玉,形容漏壺的華美。

正月十五日夜

正月

【賞析】

據《唐兩京新記》和《大唐新語》所記載的,每年元宵節時,長安城裡都要三天的放花燈,夜間不戒菸,這時看燈的人非常多,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快樂中。這首詩就是描寫的長安城裡元宵夜繁華熱鬧的景象。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這句話的意思是,正月十五日夜裡燈火通明,煙花燦爛;在燈光掩映著城河橋,城門上的鐵索已經打開。“火樹銀花”形容了元宵夜裡燈火燦爛美麗,燈光錯落,灑落在街道上、樹上、橋上,整座城市好像在一片花的海洋裡。一個“合”字用得很妙,表明了到處都是這樣燦爛美麗。讓人無限欣喜。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的詩句“綠樹村邊合”中的“合”,和本首詩中的意思相同。平日裡城河上那座黑沉沉的橋在元宵夜裡也在燈光的點綴下分外美麗,望去如同天上的星河。“火樹”“銀花”“星橋”這些都描寫的是夜晚的燈光,詩人在開始概括了長安城裡的大概情況,然後,從第三句開始下面開始具體地描寫節日盛況。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寫了節日裡長安城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這句話的意思是,馬蹄過後塵土到處飛揚,空中的明月好像追隨著行人。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這兩句描寫的是燈火通明的城裡到處都演奏著熱鬧的歌舞。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美麗的歌女們都打扮得非常漂亮,一邊走,一邊吟唱著《梅花落》。“皆”、“盡”兩個字極言美女歌舞之多,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人人歌舞昇平、熱鬧繁華的景象。

長安城裡的元宵夜,到處都是愉快的百姓,到處都有美麗的花燈,優美的歌舞,真是美不勝收,觀賞不盡。快樂的時光總是顯得很短,不知不覺中便到了深夜,但是人們仍然戀戀不捨,希望元宵之夜不要這樣飛快地過去。“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描寫的就是人們普遍的一種對元宵夜愉快時光留戀不捨的心態。意思是這夜裡城內消禁,我們可以通宵歡娛,記時的玉漏千萬不要催著天明。以此結尾,言盡而意未止,餘韻猶存,給人留下很大的遐想空間。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把元宵夜裡的長安城寫得燦爛輝煌,盛況非凡,表現了當時人們安居樂業,一片祥和的境況。該詩文的字字句句中都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滿是節日的繁華。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7章 王勃

詩人名片

王勃(650—676)

字號:字子安

籍貫: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

作品風格:清新流暢,質樸自然

個人簡介: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祖父是隋朝時學者王通,叔祖是唐朝詩人王績。自幼聰穎,好寫作詩賦,被當時人稱為神童。高宗乾封元年(666)科試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職。當年,又被沛王李賢徵招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為作《檄英王雞》,被高宗逐出王府。總章二年(669),王勃離開長安,遊歷蜀地。咸亨三年(672)王勃返回長安,第二年,王勃做了虢州(今河南省靈寶縣)參軍。不久,王勃因罪被判死刑,後又遇大赦得免一死。但王勃的父親卻因此事而被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從龍門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親。在途徑洪州時,遇到滕王閣大宴,並在那裡寫出了《滕王閣序》這一名篇。第二年在去交趾渡海時,不幸溺水而亡,年僅二十七歲。

他是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著述很多,曾撰有《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等,但都已佚失。現存有《王子安集》,收錄有詩、賦、文、序等,詩文多為五律。王勃主張文學實用,他一改上官儀綺麗的詩作風格,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扭轉當時詩文綺靡風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①,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②,山山黃葉飛。

【注】

①悲:懷想。

②高風:指秋風。

山中

【賞析】

這是一首旅愁的詩,大約作於詩人被廢斥後,遊歷蜀地這個時期。內容充滿了思念家鄉之情。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意思是,長期滯留在長江邊,詩人在這有萬里之遙的他鄉一直思念著家鄉。這兩句中“長江”和“萬里”是從空間上表述自己遠在外地他鄉,歸家的路途遙遠。“已滯”和“將歸”是從時間上表明作者長期滯留他鄉,還沒有歸去。“悲”和“念”則是直接抒發遊子思鄉之情。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一聯是通過寫景,表達自己內心因思鄉而悽楚的心情。這是詩人在山中望見的秋景,秋季裡的秋風蕭瑟、山山的黃葉飄零。這些景物描寫,既是景物的實際描寫,同時也表現的是詩人內心的蕭瑟、淒涼。正因為詩人長期漂泊在外,所以,內心因為思念家鄉而分外悲涼,又看到了秋天萬物衰落的秋景,更增添了詩人思鄉的愁緒。結尾這兩句詩人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而王勃還有一首和這首極為相似的描寫遊子思鄉的詩,《羈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還傷北園裡,重見落花飛。”只不過這首詩寫的是在春季時羈旅愁思。

後人點評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雲:“寄興高遠,情景具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王勃

城闕輔三秦②,風煙望五津③。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④。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⑤。

無為在歧路⑥,兒女共沾巾。

【注】

①杜少府:杜是人的姓名,少府是官職名,為唐朝的縣尉。蜀川:指今四川崇州,又有作“蜀州”,但據《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蜀州,“垂拱年析益州置”。而垂拱二年時,王勃已經去世十年了,所以,應為“蜀川”正確。

②城闕:指長安城。三秦:古時為秦國,秦國滅亡後,項羽把這裡分為塞、翟、雍三部分,分給秦國三個降將,所以稱為“三秦”。這裡泛指長安城附近地區。

③五津:指四川岷江古時的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五個著名的渡口。這裡用五津代指四川。

④宦遊:在外做官。

⑤比鄰:鄰里,鄉里。

⑥歧路:告別、即將分離的地方。古人送行,常常在大道的岔口處分手,告別的地方被稱為歧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也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作品。

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第一句“城闕輔三秦”指的是三秦之地保護著長安城。點出了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意思是在遙望煙雲繚繞、遼闊無邊際的蜀地。這指出了友人杜少府即將去的地方。本來兩個毫無關係的地方,因為送別聯繫在了一起。詩文開頭沒有提離別,但是,通過對這兩個地方的描繪,自然流露出了詩人對朋友遠去他鄉的不捨和傷別之情。開頭這一聯給我們展現了壯闊的境界,這樣的意境和一般詩文的表現傷感離別意境的詩句有所不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時的情誼如何?然後詩人順著這句詩開始抒發離別的傷感,但是,詩人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一句“同是宦遊人”從側面表達這種不捨,詩人抑制住了內心的感傷,轉筆說不必太傷感了,我們都是在外漂泊任職的官員,離別是尋常的事情。以此自慰。

接下來,詩人寫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整個感情基調變得爽朗、豪邁。即使是相隔很遠我們還是知己,即使在天涯海角我們之間的感情也還像鄰居一樣親近。那麼,長安到蜀地的距離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充分表現出了詩人豁達和大氣,不拘泥於兒女情長,其中壯闊的氣勢、爽快的聲音,讓人讀來開闊明朗。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不必在告別的地方,像小兒女那樣淚流哭泣。這一聯總結是第三聯的結果。既是對朋友杜少府的娓娓叮嚀,也是自己心跡的告白。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離別詩,離別詩有惜別和壯別之分,而以惜別居多,例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這首詩一改離別詩慣有的酸楚、傷感,而是用質樸自然的感情,奔放橫溢言辭,把離別寫得很真摯、曠達,讓人耳目一新,屬於壯別,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也和這首詩一樣是壯別詩。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了經典名句。

後人點評

《批點唐音》雲:讀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滕王閣詩①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②,佩玉鳴鸞罷歌舞③。

畫棟朝飛南浦雲④,珠簾暮卷西山雨⑤。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⑥,檻外長江空自流⑦!

【注】

①滕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贛江邊,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②江:指贛江。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③佩玉鳴鸞:指貴族身上佩戴的玉和貴族車子的馬勒上掛的鈴鐺。

④畫棟:指滕王閣中雕畫的棟樑。南浦:指送別的地方。

⑤西山:山名,在今章江門外三十里。

⑥帝子:指滕王。

⑦檻:欄杆。

滕王閣

【賞析】

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南下,前往南海交趾看望父親,在途徑洪州(今江西南昌)時,恰遇洪州都督在滕王閣的宴會,於是在滕王閣宴中作《滕王閣序》,而《滕王閣》詩是《滕王閣序》的結尾。

第一句“滕王高閣臨江渚”,描述了滕王閣挺立在贛江邊上,和江中的小洲相對,襯托了滕王閣建築的雄偉壯觀。

第二句“珮玉鳴鸞罷歌舞”,遙想當年歌舞結束後,貴族們離開的場面,他們身上佩戴的玉和車上的鑾鈴不斷地叮噹作響一片熱鬧繁華。由宴會後的盛況能讓我們聯想到當時宴會上的情景又是多麼的熱鬧。盛會之後,滕王閣又變得安靜了。

接著“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描寫的是滕王閣的靜景。“畫棟”周圍繚繞著朝雲,“珠簾”卷著西山的暮雨,美妙地展現了建築的華美和自然的美麗,勾勒出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所以,韓愈曾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道:“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續之,以忘吾憂。”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描繪的是白雲的影子映在潭水上,影影焯焯,悠閒自在。就在人們陶醉在詩人烘托出來的悠閒恬靜氛圍中時,詩人驚起一筆,“物換星移幾度秋”景物在不斷地轉換,日月星辰在不停地移動,不知不覺中幾個春秋已經流逝。表明了時間如白駒過隙,過的飛快。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兩句既承接了上句時空久遠的意思,又和首句相照應,發出當年建造滕王閣的滕王哪裡去了一問,其實當時,滕王元嬰因為奢侈無度,已經被貶到滁州去了,滕王已經無法享受到閣樓中的舞樂了,現在只剩下欄杆外的江水依然在滾滾流動,成為了歷史的見證。抒發了榮華富貴,過眼煙雲,難以長久,而只有宇宙永恆的人生感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一句的意境可與李白的“唯見長江天際流”相媲美。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整首詩寫得蒼勁有力,用詞含蓄凝練。同時最後用一個對偶句,一開一合結束全篇,而一般對偶句都是並列用在詩的中段的,而王勃能靈活地運用到結尾,並且用得自然不突兀。由此可見,王勃文學功底之深,文學運用之嫻熟。

後人點評

明人胡應麟在《詩藪》中評價說:“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閣》為冠。”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8章 楊炯

詩人名片

楊炯(650-692)

籍貫: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

作品風格:文風雄健,有氣魄

個人簡介:高宗顯慶六年(661),楊炯被舉為神童,在上元三年(676)他考科舉及第被授予校書郎,年僅十一歲。永隆二年(681)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但因恃才傲物,武則天當政時的垂拱元年(685),楊炯被降為梓州司法參軍。如意元年(692)改任盈川縣令(今四川筠連縣),卒於任所。所以,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他是初唐四傑之一,擅長寫五律。和其他三傑一樣,主張詩文風格“雄健”、“骨氣”,反對齊梁時宮體詩的綺靡詩風。有詩文《楊盈川集》流傳於世。

從軍行①

楊炯

烽火照西京②,心中自不平③。

牙璋辭鳳闕④,鐵騎繞龍城⑤。

雪暗凋旗畫⑥,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⑦,勝作一書生。

【注】

①《從軍行》:漢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內容多寫軍隊的戰鬥生活。

②烽火:古代邊防軍事通報信息的信號。從邊境到內地,沿途建築烽火臺,在臺上放置乾柴,一旦發現敵情就在臺上點火來報警。並根據敵情的緩急,點燃不同的炬數。照西京:指報警的烽火照到了長安,這暗示著敵情非常嚴重。西京,指長安。

③不平:無法平靜。

④牙璋:一種調兵的符牒。由凹凸兩塊組成,朝廷和主帥各拿一個,兩個相合的地方為齒狀,所以成為牙璋。在這裡用牙璋代指奉命出征的將帥。鳳闕:是漢代的宮闕名。漢武帝建設的建章宮上裝飾有銅鳳,所以稱為鳳闕。後來以此泛指帝王宮闕。

⑤龍城:是匈奴名城,漢時匈奴大會祭天的地方,故址在今蒙古國鄂爾渾河東。這裡泛指敵方要塞。

⑥凋:原意指草木凋零,這裡指失去了鮮豔的顏色。

⑦百夫長:泛指低級武官。

從軍行

【賞析】

根據《舊唐書·高宗紀》中記載,此詩記錄的是永隆二年(681),西北突厥部族進軍唐朝固原、慶陽一帶地區,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征這一事件。描寫了一個年輕的讀書人從軍征戰邊塞的整個過程。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意思是邊防的烽火已經照耀到了京城,我心中因此難以平靜。這兩句交代了事件的背景。這裡詩人沒有直接形容邊境緊急情況,而是通過“烽火”這一事物表現了邊防的緊急。並且後邊用一個“照”字突出了這種緊急氛圍。因為“烽火”的原因,引起了年輕人強烈的愛國熱情,心中一時難以平靜,希望征戰疆場,保家衛國。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這首詩短短四十字,主要抓住邊防緊急、辭京、到達邊境、征戰沙場這幾個環節的關鍵片段,完整地寫出了一個書生參戰過程,並將戰士內心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表現得淋淋盡致。整首詩語言凝練,節奏明快,感情充沛,激情豪邁。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不僅句子和句子之間對仗,而且,同一句子中,詞語和詞語之間也有對仗。使整首詩節奏感強並交代的是軍隊奉命征戰,軍隊迅速地到達了前線,包圍了匈奴。“牙璋辭鳳闕”寫得非常莊嚴、隆重,表現了出征將士身擔重責,內心懷有崇高的使命感。“鐵騎繞龍城”中的“鐵騎”突出了軍隊的強大,充滿戰鬥力。這裡的“龍城”並不單指這個地方,而是泛指敵人所在地,這個詞語烘托了戰爭氣氛。“繞”字寫出了當時戰場上的形勢。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這寫的是軍隊作戰中的情況,大雪瀰漫,天空黯淡,軍旗因此變得不再鮮豔,狂風呼嘯和戰鼓聲摻雜在一起。這兩句詩一句是從視覺上,一個是在聽覺上描繪了戰場上情況,“雪暗”、“風多”交代了戰場上的惡劣環境。“凋”和“雜”烘托了當時戰場上激烈的戰場氛圍。而“旗”和“鼓”表現了將士們奮勇殺敵、英勇無畏的英雄風貌。

最後兩句“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直抒胸臆,抒發從軍的書生甘願投筆從戎,征戰沙場、保家衛國的豪情。很有氣勢。初唐時,文壇上依然有濃重的綺靡之風。而楊炯這首詩能寫得如此豪邁、雄健,堪稱是對詩風的開拓和創新。

後人點評

《唐詩廣選》蔣正舒曰:“三四句實而不拙,五六句虛而不浮。”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9章 劉希夷

詩人名片

劉希夷(約651-?)

字號:字延之,一作庭芝

籍貫: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人。

作品風格:清麗婉轉,多含感傷情調

個人簡介:上元二年(675)中進士,後據傳《代悲白頭翁》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其舅宋之問想要據為己有,劉希夷沒有答應,而被宋之問殺害,死時還不到三十歲。

他的詩作僅一卷共三十四首留存於世,閨情詩是他的代表作。

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①,更聞桑田變成海②。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③,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④。

光祿池臺文錦繡⑤,將軍樓閣畫神仙⑥。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⑦?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注】

①松柏摧為薪:松柏被砍伐,成了柴薪。出自《古詩十九首》中:“古木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②桑田變成海:天地變成了大海。出自《神仙傳》中:“麻姑謂王方平曰:‘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③紅顏子:年輕女子。

④“公子”兩句描寫的是白頭翁年輕時和公子王孫在花前月下,欣賞歌舞的情景。

⑤光祿:光祿勳。用東漢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後漢書·馬援傳》中載,馬防在漢章帝時升為光祿勳,生活奢侈無度。文錦繡:用鮮豔美麗的絲織品裝飾池臺中的物品。

⑥將軍:指東漢貴族梁冀,他做過大將軍。《後漢書·梁冀傳》中記載,梁冀大興土木,

建造府院。

⑦宛轉蛾眉:本義指年輕女子描眉化妝,這裡代指人年輕時候。

代悲白頭翁

【賞析】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詩。題目中的“代”意思是擬。題目又作《白頭吟》。屬《相和歌·楚調曲》,古辭裡寫的是一個被遺棄的女子表示對情人的決裂。而劉希夷雖擬古樂府,但他由女子的青春年華寫到白頭翁,慨嘆時間如白駒過隙、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精妙,語言婉轉優美,開創了一片全新的意境。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開頭這兩句,描寫了洛陽城東桃李花開,飄飛四散的暮春景色。洛陽是唐代的東都,非常的繁華,在這繁華的都市裡,開滿了美麗的鮮花,使整座城池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讓人心馳神往。但是,時光易逝,花朵開始凋零,到處飄飛,不知道它們要飛到哪裡去。這是詩文的起興部分,下文對青春易逝的感嘆、青春年華的留戀都是從這裡生髮出來的。

“洛陽女兒惜顏色”到“歲歲年年人不同”。寫的是年輕的洛陽女子看到漫天飄落的花瓣聯想到人生苦短、紅顏易老而發出無限感嘆。所以有“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的問話。“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這兩句用了“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兩個形象的比喻,表現了世事變遷、變化無常。“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同樣揭示了人生短暫,時間不會重來的永恆規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用優美而簡潔流暢的語言、工整的句式集中表現了青春易逝、變化無常的這一主題,同時其中也暗含對時間無情流過不復回的無奈情感,讀來意味無窮。這個句子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句。

“寄言全盛紅顏子”到“三春行樂在水邊”,主要敘述了白頭翁一生大概經歷。通過描述白頭翁從年輕到衰老生活的境況,表現了詩人對年輕時美好時光的留戀。詩人描寫的白頭翁衰老後的孤苦境況,和他年輕時的情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時間流逝、人生富貴無常這一主題,進一步抒發了生命短暫的感慨,增添了詩文的哲理意味。

結尾四句總結全篇,點出主旨。“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意思是,年輕美貌的時候能有多長時間,須臾之間已經是兩鬢斑白,表現了詩人對青春易逝的惋惜之情。“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意思是,看看古時人們鼓舞的地方,現在已經是一片冷清,只有那裡的鳥雀偶爾發出幾聲悲鳴。一個“悲”字奠定了整首詩的感情基調,鳥雀尚且悲鳴,人又是怎樣的悲痛啊。

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整首詩悲喜交織,跌宕起伏,並且詩人靈活運用對比、用典和對偶多種手段,敘議結合,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情。

後人點評

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第10章 宋之問

詩人名片

宋之問(約650至656—712至713間)

字號:字延清

籍貫:汾州(今山西汾陽)人。

作品風格:清新樸易,感情真摯

個人簡介: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歷任洛州(今河南洛陽東北)參軍、尚書監丞、司禮主簿等職,唐中宗執政後,因他攀附張易之,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後又任鴻臚主簿、考功員外郎,後被太平公主誣衊,於景龍三年(709)被貶為越州(今浙江紹興市)長史。景雲元年(710),他又被流放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先天元年(712),宋之問被唐玄宗賜死。

宋之問多寫的是對朝廷歌功頌德、阿諛奉承的靡麗詩文。但經歷了仕途沉浮之後,他也曾寫就了一些好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他善於寫五言詩。有《宋之問集》傳於世。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①。

【注】

①來人:指從家鄉來的人。

渡漢江

【賞析】

宋之問曾經因為攀附張易之而被貶瀧州,這首詩是他從瀧州逃歸,經過漢江時所寫。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這兩句主要追憶了他被貶嶺南蠻荒之地,和家人斷絕聯繫,經冬歷春已經很長時間了。第一句從空間上敘述了詩人和家人相隔萬里,音訊全無。第二句是從時間表明,遠離家鄉的時間長久。流露了詩人被貶後生活的孤寂、苦悶,度日如年,思鄉心切,內心備受煎熬的痛苦感情。正因為被貶他鄉的種種痛苦,才有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內心感受。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兩句寫的是離家鄉越來越近時,詩人內心無比激動的心情。如果按常規來說,離家鄉越來越近了,看到從家鄉過來的人應該是很想知道家鄉里的事情,而急著去問才對。但是,詩人離家鄉越近內心越膽怯,反倒害怕打聽家鄉的消息了。其實如果從詩人的經歷角度來考慮,我們就能理解這樣寫的原因了,他是被貶出去的,和家人失去了聯繫好長時間,不知道家裡人是否都平安,不知道自己的罪過是否牽連到家人。同時也害怕被家鄉人認出來,而可能使自己和家人團聚的願望破滅,所以,他離家鄉越近越是害怕、忐忑。當時,詩人的家鄉在山西而他剛剛渡過漢江,還離得很遠,但是,詩人已經這樣激動和忐忑了,可見詩人的內心是多麼的思念家鄉。它和李商隱在《無題》的詩句“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中所描述的盼望聽到又怕聽到,急切地想要見到而又怕見到的的微妙感情是一樣的。

這首詩中詩人對歸鄉時微妙變化的心裡描寫非常到位,這種感情也很典型,代表很多人的感受。這也許就是該是能廣為傳頌的原因吧。

後人點評

明人唐汝詢:隔歲無書,故近鄉反不敢問,憂喜交集之詞。(《唐詩解》卷二十一)

題大庾嶺北驛①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②,傳聞至此回③。

我行殊未已④,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⑤。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⑥。

【注】

①大庾嶺:在今江西和廣東交界的地方,是五嶺之一。北驛:指大庾嶺北面的驛站。

②陽月:農曆十月的別稱。

③傳聞至此歸:指的是一個傳說,說湖南衡陽有一個回雁峰,大雁南飛的時候到這裡就停止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大雁就從這裡飛回北方。因為,五嶺在衡陽南,所以詩人這麼說。

④殊:還。

⑤瘴:指瘴氣。是動植物腐爛後蒸騰而生的一種有害人身的氣體。

⑥隴:指山岡。

題大庾嶺北驛

【賞析】

中宗時,宋之問因為攀附張易之而被貶為瀧州參軍,他在被貶途中經過大庾嶺,想到自己明天就要過嶺,從此與中原隔絕,又看到大雁南飛,因而有感而發,在大庾嶺北邊驛站寫成這首詩。抒發自己被貶謫後內心的痛苦和孤寂。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開頭兩句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和由此聯想到的事情。意思是,在十月裡大雁成群地飛向南方,我聽說大雁飛到這裡就不再向南飛了。接下來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而我的行程還沒有停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啊。大雁能夠在這裡停下來和我還要繼續南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引發作者無限的傷感,大雁尚且按時可以飛回北方,詩人問自己什麼時候能回來,表達了詩人留戀與不捨的悲慼心情。

接著詩人繼續描寫眼前的景物,“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黃昏到來,江潮剛剛落下,水面一片寂靜;黃昏的樹林裡瘴氣縈繞。這樣寂靜、荒涼的環境更增添了詩人內心的悲傷感情。最後詩人想到“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意思是待明天穿過大庾嶺,我再回望家鄉時,應該還能見得到嶺上的梅花呢。五嶺是那裡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嶺上還能最後一次回望北方家鄉,待到翻過山嶺,遍是叢林濃密,看不到家鄉了,不過應該能看到嶺上的梅花,這對詩人也是一種慰藉。這時詩人內心的苦辣酸甜是一言難盡,無限淒涼油然而生。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整首詩通過描寫見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發了詩人內心包含的被貶痛苦,思念家鄉的憂傷。詩人情景交融,表達自己內心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後人點評

清人孫洙:(前)四句一氣旋折,神味無窮。(《唐詩三百首》卷五)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一.王績 駱賓王 杜審言 王勃 楊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