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 戰“疫”不退——武夷山市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現在是關鍵時刻,我雖然年紀大了,還是希望能為抗擊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武夷山市吳屯鄉彭屯村,老黨員張有志主動向村黨支部請戰,加入抗擊疫情第一線。

69歲的張有志身體十分硬朗。他胸戴黨徽,自學防疫知識,和黨支部、村委會工作人員一起,深入村民家中摸排情況、發放宣傳材料、普及防範知識。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夷山市委組織部下發《一封信》: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立即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彭屯村黨支部連夜召開兩委會,部署疫情監測和村民排查登記、防控宣傳等工作。

春節期間,外地返鄉人口多、排查難、組織難、疫情控制難,依靠黨組織和黨員發動群眾顯得尤為重要。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迅速有效動員農村黨員群眾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一線呢?

有,那就是“雙聯雙評”機制。

“雙聯雙評”機制,是武夷山市委組織部著眼於解決農村基層存在的“支部脫離黨員,黨員脫離群眾”的“雙脫”問題,於2019年推出的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教育管理監督的創新舉措。支委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群眾,實現了訪民情、講政策、辦實事、解民憂全覆蓋。由於平時支委、黨員、村民戶代表都有固定的聯繫渠道,彼此來往多,聯繫多,在疫情防控、人員摸排、返鄉人員穩控上發揮的作用十分明顯。

戰勝疫情,必須依靠群眾。彭屯村黨支部的4名支委,聯繫全村46名黨員,46名黨員聯繫全村402名村民戶代表,村裡一有風吹草動,消息能在戶代表、黨員、支委當中迅速傳遞,便於黨支部採取應對措施。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通過實施‘雙聯雙評’機制,我們依靠群眾打了一場漂亮的疫情阻擊戰。”彭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徐大崇說。

截至目前,彭屯村已累計發放各類宣傳單600餘份,勸停紅白喜事2起,平均每天疏散聚集群眾10多批,利用流動宣傳車,結合本地方言,將防控宣傳知識送進所有村民家中,村民對疫情的認識明顯提高,群體聚集現象明顯減少,湖北返鄉群眾情緒穩定。

疾風知勁草。彭屯村黨支部落實“雙聯雙評”機制取得的成效,僅是武夷山市115個行政村的一個縮影。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武夷山市115個行政村525名黨員村幹部、3900名普通黨員和2.7萬名村民戶代表組成了群防群控嚴密防線,嚴防死守,不留死角。據瞭解,自大年初一以來,該市黨員落實“雙聯雙評“機制,自發組建義務宣傳隊、醫療服務隊、衛生清掃隊等志願服務隊伍217支,入戶進行防控宣傳3萬餘人次,發放宣傳材料3萬餘份,發動黨員主動取消聚會聚餐160場,引領群眾對標看齊。這其中,不少農村創新推出了“紅黑榜”“大喇叭”“流動宣傳車”“方言廣播”等機制,對疫情防控、穩定村民情緒,引導村民不信謠、不傳謠,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這是一場特殊的戰鬥,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休慼與共。只有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動員能力,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將防控舉措落實到戶到人,才能實現‘早發現、早報告、防輸入’的疫情防控目標。”武夷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林方表示。

☉本報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