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83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整车进口到技术引进再到自主生产,动车组列车已经完全国产化,并且引领了国际潮流。高铁技术的突破如何推动中国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又带给中国高速列车生产行业怎样的机遇?带给中国经济怎样的发展动力呢?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殿国、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张鸿:高铁运行网是世界潮流 2009年是国家铁路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它首先是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经济,甚至是产业模式的一些改变。比如武广高铁就把珠三角,长沙,湖南,湖北都串在一块了,正好符合产业和结构升级,现在湖南有很多城市表示将来要做广州后花园,没有这种交通配备就不可能。对于产业,包括对地方旅游经济带动,或刺激内需等发展,对经济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高速铁路的运行网,在现在看来是一个世界潮流,现在还流行低碳经济,因为轨道交通显然比飞机和汽车要节油,所以也被称作绿色运输。美国1990年到2007年的铁路货运增长了47%,在2009年的经济计划里,又专门拿出130亿美元修高铁,在2010年1月,再拿出了80亿来投资高铁,接下来每年要有10个亿的投资。现在美国有媒体说,看着中国的武广高铁上跑的高速列车,觉得美国的所谓高速列车就像游乐场里的小火车一样。 在武广开通时,有评论说武广开通是高铁从短跑变成长跑,从单人跑变成双人跑,因为它从单列变成双列的16节车厢。那么我们以后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比如它可能会变成了跨栏,所以包括北车和我们的轨道交通的装备业,持续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只要拥有这个钥匙,高铁能跑多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整个行业可以高速发展。 崔殿国:速度可再提高一点 国家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是在国家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巨大需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各个国家对高铁发展都非常重视。从节能和能源消耗角度来说,高铁是飞机的1/40,是公路的1/15。京津线在满员的情况下,把一个乘客从北京送到天津,大概是6度电,能耗还是比较低的。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北车来讲,实际上我们现代企业的发展已定位于全球,我们国家的技术走向全球,有我们自己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国家的高铁系统,在铁道部的领导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形成了一种交钥匙工程,这在其他国家是做不到的。第二,我们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形成了多个技术平台,完全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速度要求。第三,我们国家的地质比较复杂,地理气候环境比较复杂,适用于这么复杂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有自己的优势。第四,我们有价格优势。我们的价格要比国际上同类车的价格要低20%以上,但是性能不比他们差,我们完全有条件和有能力把这个车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高铁的提速空间从理论上看,最高速度可达574公里左右。作为高铁商业运行来说,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点,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但并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因为速度提高了,经济上不一定划算,这不光是功率问题,也有一个维护综合运营以及各方面成本的考虑,从更安全的角度来考虑,速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