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未來發展的方向

中國的高速鐵路總里程已達283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從整車進口到技術引進再到自主生產,動車組列車已經完全國產化,並且引領了國際潮流。高鐵技術的突破如何推動中國率先進入了高鐵時代?高鐵時代又帶給中國高速列車生產行業怎樣的機遇?帶給中國經濟怎樣的發展動力呢?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評論員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殿國、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張鴻:高鐵運行網是世界潮流 2009年是國家鐵路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它首先是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的是經濟,甚至是產業模式的一些改變。比如武廣高鐵就把珠三角,長沙,湖南,湖北都串在一塊了,正好符合產業和結構升級,現在湖南有很多城市表示將來要做廣州後花園,沒有這種交通配備就不可能。對於產業,包括對地方旅遊經濟帶動,或刺激內需等發展,對經濟都有一個非常好的刺激作用。 高速鐵路的運行網,在現在看來是一個世界潮流,現在還流行低碳經濟,因為軌道交通顯然比飛機和汽車要節油,所以也被稱作綠色運輸。美國1990年到2007年的鐵路貨運增長了47%,在2009年的經濟計劃裡,又專門拿出130億美元修高鐵,在2010年1月,再拿出了80億來投資高鐵,接下來每年要有10個億的投資。現在美國有媒體說,看著中國的武廣高鐵上跑的高速列車,覺得美國的所謂高速列車就像遊樂場裡的小火車一樣。 在武廣開通時,有評論說武廣開通是高鐵從短跑變成長跑,從單人跑變成雙人跑,因為它從單列變成雙列的16節車廂。那麼我們以後可能還會遇到很多的挑戰,比如它可能會變成了跨欄,所以包括北車和我們的軌道交通的裝備業,持續的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只要擁有這個鑰匙,高鐵能跑多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整個行業可以高速發展。 崔殿國:速度可再提高一點 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是在國家鐵路網和城市軌道交通網巨大需求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機遇,也是一個巨大挑戰。各個國家對高鐵發展都非常重視。從節能和能源消耗角度來說,高鐵是飛機的1/40,是公路的1/15。京津線在滿員的情況下,把一個乘客從北京送到天津,大概是6度電,能耗還是比較低的。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北車來講,實際上我們現代企業的發展已定位於全球,我們國家的技術走向全球,有我們自己的優勢。第一個優勢,就是我們國家的高鐵系統,在鐵道部的領導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形成了一種交鑰匙工程,這在其他國家是做不到的。第二,我們通過這幾年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形成了多個技術平臺,完全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速度要求。第三,我們國家的地質比較複雜,地理氣候環境比較複雜,適用於這麼複雜的環境和條件,我們有自己的優勢。第四,我們有價格優勢。我們的價格要比國際上同類車的價格要低20%以上,但是性能不比他們差,我們完全有條件和有能力把這個車打到國際市場上去。 高鐵的提速空間從理論上看,最高速度可達574公里左右。作為高鐵商業運行來說,在現在的基礎上提高一點,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但並不是速度越快越好,因為速度提高了,經濟上不一定划算,這不光是功率問題,也有一個維護綜合運營以及各方面成本的考慮,從更安全的角度來考慮,速度不一定是越高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