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養老“桃花源” 不能他人“一頭熱”

又到重陽節,昨天下午,記者從柯橋街道頤養園瞭解到,為了準備節日活動,園區已經籌備了很久,準備了老人“重陽集市”、專家義診,還將邀請一批小朋友走T臺,但負責人石莉君仍覺得有些美中不足:“老人的子女們太忙了,很少約得上、趕得過來。”

近年來,伴隨著全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完善,全區15餘萬名60歲以上老人正享受著各種養老便利、惠老福利,成為柯橋打造“幸福養老”品牌的受益者。柯橋街道頤養園為重陽節精心策劃的活動,成為鎮街養老機構服務老人、關心老人的工作縮影。

養老機構為老盡心,社會各界也敬老愛老。據瞭解,我區通過公益創投的形式,由有能力的社會組織承接運行惠老項目。其中,“愛在柯橋,影像隨行”項目為全區相關養老機構入駐的老人和百歲老人拍攝生活照、攝影集等;“寸草心”敬老服務項目為區內養老機構帶去體檢和戲曲表演等服務。

“老年人其實最怕寂寞,與待在設施齊全的養老院相比,他們更需要子女的陪伴。”“夕陽暖心”下鄉理髮惠老服務項目負責人裘宇飛說,他們專門給南部山區60週歲以上行動不便的老人免費上門理髮,2個月來已服務1600餘人次,而為了讓老人們更開心、安心享受服務,他們會“假扮”成老人子女的朋友。裘宇飛說:“很多獨住的老人甚至會高興得流淚,捨不得我們走。”

從前常說“老有所養”,如今更看重“老有所樂”。養老不止體現在照料,更在陪伴。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年來,我區已有越來越多的鎮街在關愛老人的活動中加入子女的元素。這些天,很多村居都組織了子女為老人洗腳的活動,像福全街道尹家坂村7位90週歲以上老人就在洗腳活動中樂得合不攏嘴。“老人們需要的東西很少,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陪伴。”不少子女現場感嘆道。

養老已越來越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一邊是政府部門及公益組織熱心地開展活動來溫暖老人、關心老人,一邊卻是忙碌的子女很少抽出時間陪伴父母,而往往,正是因為老人們對親情的渴望,才讓社會各界想方設法通過各種辦法進行彌補。

“即便子女再忙,再抽不出時間,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陪伴老人。”有業內人士建議,村居和社區可利用“互聯網+”搭建起老人與子女的聯繫橋樑,養老院和公益社團可多開設一些智能手機的應用課程,讓老人學會使用微博、微信,讓父母在微博、微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子女通過一個小小的點贊也能參與到老人日常生活中,達到互聯網上的“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