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浙江錢塘江南岸,秀麗的湘湖畔,有一個公元2年就開始建縣的古老之地——餘暨,唐代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為蕭山。這裡傍水依山,襟江帶湖,不僅孕育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動人故事,還孕育了西施、賀知章、葛雲飛、蔡東藩、任伯年、湯壽潛等一連串歷史名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華章!

話說1983年的一天,蕭山縣召開縣誌審稿會,與會的方誌名家濟濟一堂,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來新夏。

來新夏,全國著名圖書館學家、藏書史研究學者,主要從事歷史學、目錄學、方誌學等研究,被學界稱譽為“縱橫三學”的著名學者,編著有《北洋軍閥史》、《古典目錄學》、《方誌學概論》、《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中國古代圖書事業史》和《中國近代圖書事業史》等多部著作。他是土生土長的蕭山人,《蕭山縣誌》審稿,他當然不能缺席啦。


與會的專家裡,有一位來自中原河南,時任河南省地方誌的編審楊靜琦。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二人見面寒暄後,楊靜琦說:“來老,河南省鄢陵縣新志書近日已經修成,書中確認你們蕭山的來氏老家在河南鄢陵。俗話說,親不親,老家人。鄢陵縣的地方誌想邀請您擔任顧問,您不會拒絕吧?”

楊靜琦的話,讓來新夏想起了蕭山的來氏家譜。很久之前,他就從家譜上得知蕭山來氏趙宋南渡時來源於河南鄢陵。今天《鄢陵縣誌》又確指鄢陵來氏於南遷時有一支由紹轉蕭山長河鄉,老先生立刻動情地說:“尋根問祖久為社會風尚,事實昭然,我又何敢不應邀為祖籍效綿薄之力呢?”

1989年,來新夏親赴鄢陵,參與新修的《鄢陵縣誌》審稿,因為他是南開大學出版社的社長兼總編輯,又欣然承擔了審訂出版《鄢陵縣誌》的重任。他派南開大學出版社他的兩位弟子來到鄢陵,與縣誌編纂者共謀修訂內容、整齊文字,新志書出版後廣受社會好評。

來新夏來到鄢陵後,當然少不了對來姓進行實地考察。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鄢陵縣來姓族人多居住於本縣來家村。城西陳化店鎮丁集村至今尚有來氏一族聚居,有30餘戶,200餘人,始居年限不詳。估計有兩種可能,一是南宋時鄢陵來氏南遷蕭山時所遺留,一是後來又由蕭山遷還河南的。來新夏深情地說:“河南是蕭山來姓的始源,是蕭山來氏的老家啊。”

鄢陵來氏是怎樣來到蕭山長河的呢?說起這個,民間還流傳著一段美麗的傳說故事。

宋朝時候,鄢陵縣有一個鹹平鄉,鹹平鄉有一個淮安裡,淮安裡有一戶人家遠近聞名,為啥?因為這家人祖孫七代還沒分鍋,全家有多少人已經說不清楚,光青壯年勞力就有200多人。

人口雖然眾多,但他們卻和和睦睦甜甜美美,從沒有鬧過什麼矛盾,你說,這樣的家庭會沒有名氣嗎?也就是因為太有名氣,才出事了。

這一天,西宮娘娘邁著娉娉婷婷的腳步,前來參見玉皇大帝,她說:“河南鄢陵縣有一戶人家,人丁眾多,他們屯積糧食積蓄力量,要是任其折騰下去,只怕日後是個禍害啊。”

玉皇大帝一聽,有點不相信,眼珠轉了半天,決定派兩名大臣帶上兩顆御桃,下凡到河南探聽虛實。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兩名大臣以贈送御桃為名來到鄢陵,見了這戶人家的當家太公。那太公見了玉帝贈送的御桃十分感動,立即吩咐家人把桃子碾碎,放入缸內,用開水溶化。中午全家人吃飯時,太公請大家分享“御桃”,每人一碗桃汁。

回到天上後,大臣把親眼見到的情景向玉帝做了詳細彙報。玉帝越想越覺得這位太公了不得,便提出想見一見。太公來到金殿後,玉帝問他:“你家七代合居,必有一套治家妙法,何不說給寡人聽聽?”

太公回答:“要治家庭,小民以為先要勤儉持家,闔家團結。再就是不能輕信婦人之言啊。”

玉帝一聽,臉不由紅了起來,心想:“我就是聽了婦人之言,差一點害了人家啊!”

太公回到家裡,眼前閃現出贈御桃和上殿被詢問的一幕幕情景,覺得一定是有人在玉帝面前說自己的壞話了,如果不是,哪來這些是非呢?想到這裡,太公急忙召集長子、長孫們商議,大家遂決定分家分居,各房大小遠走高飛,各奔四方,建立家園。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太公有位名叫康順的子孫,帶著家眷來到了浙江杭州冠山腳下的長河安了家,由於他治家有方,教子有法,家業興旺,左鄰右舍都喜歡和他打交道,但不知道他家的實姓,互相之間問起,只說是“新來的那戶人家”。年深月久,“新來的”便成了“姓來的”了……

傳說雖然美麗,但與縝密的史實相去甚遠。

據來新夏先生考證,來氏沒有遷來蕭山前,在鄢陵共有五代,第一代就是來大戶。第二代來之邵,字德高,哲宗朝為殿衝侍御史,落職知英州。第三代來時,字以中,紹興初以李光推薦,授予袁州通判兼勸農營田事,因李光與秦檜議事不合,秦檜諷御史何鑄劾光謫瓊州,時亦遭貶。第四代來梁叔,字國材,以父為秦檜所抑,隱居不仕。第五代來廷紹,字繼先,即遷居蕭山為第一世祖。

因祖父來時在袁州做官,紹興二十年(1150年),來廷紹生於袁州。那時,南宋王朝苟安於江南,當權者終日沉湎於聲色,半壁江山淪於敵手。來廷紹曾結識比自己年長八歲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陳亮,經常在一起議論國事。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來廷紹多次促陳詣闕上書,提出改革政治、經濟、軍事的方案,均未被採納,而“朝廷惡其切直”。紹熙四年(1193年),來廷紹和陳亮同中進士,當時的士大夫都說:“來、陳俱登第,恢復有期矣!”

不幸的是,陳亮未及上任就因病離世了。

兩年後,來廷紹又結識了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慶元五年(1200年),辛棄疾任浙東安撫使,來廷紹任朝散郎直龍圖閣學士。翌年,來廷紹以宣奉大夫出知紹興府,辛棄疾非常高興,喜滋滋地說:“來君來,事濟矣,祖宗恥,可雪矣!”

來廷紹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後,從杭州渡江至蕭山,未等到出任就病倒了,病情十分嚴重。嘉泰二年(1202年)十二月十五日,來廷紹不幸病歿於蕭山祗園寺僧舍,葬在蕭山湘湖方家塢,享年53歲。

來廷紹病中曾寫下《祗園臨終詩》,表達了他懷念故國的情感,詩中寫道:病臥僧房兩月多,英雄壯氣漸消磨。昨曾飲藥疑嘗膽,今天披衣似挽戈。吩咐家人扶旅櫬,莫教釋子念彌陀。此心不死誰如我,臨了連呼三渡河。


來廷紹死後,兒子師安、師周請辛棄疾作墓誌銘。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辛棄疾懷著悲痛的心情,在來廷紹的墓誌銘中寫道:“來廷紹,字繼先,號平山,原籍河南鄢陵縣,為蕭山長河來氏之祖。紹興二十年(1150年)六月生於江西袁州……”“又卒矣!嗚呼,豈天下之不欲平治天下也哉!不然,胡為來、陳(指陳亮)相繼而歿,已焉哉。”

墓誌銘分為志和銘兩個部分,其銘曰:“壯志憤憤兮扶社稷,忠誠烈烈兮貫金石。懷抱鬱郁兮未獲伸,友義思思兮同扶策。皇天不整兮奪其年,國步艱難兮誰共力。湘水蒼蒼兮蔭佳城,千秋迢迢兮知來宅。”概述了來廷紹一生的經歷。

來廷紹去世後,他的長子師安守墓,佔籍蕭山,卜居冠山之陽。居住在今天長河鎮的長河頭,後又分支於今浦沿及聞堰鎮等地,後代不斷繁衍生息至今,成為當地一大望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蕭山全區有來氏人口1.6萬餘,長河一地即達5000餘人。這些蕭山的來氏子孫都敬奉來廷紹為始祖……

鄢陵來氏是怎樣到浙江蕭山的?

【作者簡介】葛國楨,河南鄢陵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政協文史資料撰稿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出版有文集多種,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