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版舞剧《丝路花雨》首演启动

7月25日晚8时,伴随着千姿百态、飘逸奔放的优美舞姿,丝绸之路繁华尽现、莫高窟内精美的壁画在舞台上灵动复活。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旅游版舞剧《丝路花雨》在黄河剧院首演隆重启动。

借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搭建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平台,为切实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推我省绿色发展崛起,以“唱响交响丝路,畅游如意甘肃”为主题,甘肃省歌舞剧院与甘肃欢乐盛典文化旅游发展公司联手打造旅游版《丝路花雨》,这也是继去年在敦煌大剧院旅游驻场演出项目之后,再次在兰州推出的又一驻场文旅项目。

《丝路花雨》阵容多省份、多民族

甘肃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为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和“演出一等奖”,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享有“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中国舞剧之最”等诸多美誉,历经40载,演出达2800余场,先后出访近40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2009年荣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在中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项文化具有文化品牌影响力的经典舞剧,舞剧《丝路花雨》的魅力长年来经久不衰。此次启动舞剧《丝路花雨》首演依托我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市场行情,按照商业化模式使其成为在都市兰州首家旅游驻场演出项目。

记者了解到,驻场演出模式项目从筹备到首演可谓“时间紧,任务重”。2018年3月份商议筹备启动后,5月中旬赴南宁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新招演员,从而组成兰州旅游版《丝路花雨》演员剧团的主干队伍。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排练后于7月20日进入黄河剧院投入舞台合成。

此外,兰州旅游版《丝》剧演出阵容是由一支极为特殊的多省份、多民族组成的五湖四海阵容,他们是主要由广西南宁与新疆吐鲁番和甘肃兰州的三地汇集的汉族、维族、壮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仡佬族共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演出队伍,真正意义体现着甘肃“敦煌、丝路、多民族”艺术创作和文化发展的包容友爱的大胸怀精神。正是这些充满朝气的多民族演员的加盟,使《丝》剧作为甘肃和中国舞台艺术的靓丽名片,在丝绸之路上更好地交流传播和平、友谊、大爱无疆的中国故事。

舞剧《丝路花雨》探索商业化模式

甘肃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介绍,“依托我省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市场行情,按照商业化模式实施舞剧《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的驻场演出项目,以《丝路花雨》剧为原型,按照旅游驻场演出需求改编,先后三次修排完善创作而成。2017年演出216场,创利500多万元,已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线路上的文化旅游地标项目。《丝路花雨》驻场敦煌演出,对于增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人民、各族群众的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为敦煌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提升敦煌国际旅游名城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有《印象·丽江》,杭州宋城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被誉为国人一生必看的演出,这些演出大都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和演绎着当地文化的精华之处,从而让观众在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的同时感受经典文化。《丝路花雨》的商业模式沿袭了这一理念,剧目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思路和包容境界,应用现代舞台艺术所呈现的手法和科技手段,融入多元文化更加贴近国内、国际观众的欣赏与喜爱需求,借助更有效的对外传播、营销手段,更好、更有效地使《丝路花雨》再度展现古“丝绸之路”的风采与精神,更有力、更准确地宣传“一带一路”承载历史和新时代的伟大精神与现实意义,在“一带一路”中成为深受欢迎的“文化使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发展。同时,演出为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提高产业收入、改善院团面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兰州晚报记者 高宏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