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看了這幾點,定會一目瞭然

八年前被班主任"罵爹"侮辱,八年後每每回憶起,仍徹夜難眠,無法釋懷。前不久紅星新聞消息,早已從富樂中學畢業八年的四川錦陽人盧某某實在不能容忍某位老師當年的言行,趁著九月份開學之前,在班級群裡控訴該老師,不料卻被這位老師拉黑踢群,盧某一氣之下在微博發佈重提了當年自己被言語侮辱的具體情況。

"父親死了沒人教養!"、"成績那麼差,喝啥子水,喝尿吧!" 諸如此類難以入耳、極具侮辱性質的惡言,讓盧某一直存在著心理陰影,這種侮辱人格的行為簡直喪心病狂。微博一發出,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立即展開了調查組。最終經過一個多月的處理,結果發佈,還了盧某一個公道與心安:某老師被撤銷校內一切職務,並調離富樂中學,對此,當事老師也無言以對。

此時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或許旁人只覺得這是一起"教師缺乏師德"的道德案件,但實際上這對盧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摧殘和搗毀。為此,從國民廣泛的關注與暗藏的社會現象中引出了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身為教師,對孩子究竟有何種決定性的影響呢?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看了這幾點,定會一目瞭然

一、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為"上層建築"

教育界的一把手便是家教,除此之外更不能忽視的則是學校教育。換言之,家長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人,而老師則教會了孩子怎麼做好一個人。中國有句古話講得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並非是對古代教育觀的盲目信仰,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結論,教師於孩子而言,是第二任父母,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一些處事態度。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思想行為方面尚未發育成熟,而在每日與老師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其薰染,另一方面,又出於純真的孩子對"威嚴"的信任和遵從,老師自然而然的成了孩子默認的榜樣。若將父母與老師的教育模式互相比較,則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家長屬於"寵愛式教育",教師屬於"權威式教育"。

因此,若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相比較,不難看出,家長為老師奠定基礎,老師將帶著這種"厚望"引導著孩子在知識運用、思想觀念、道德素質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塑造和提拔,這是孩子成才的必授之課。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看了這幾點,定會一目瞭然

二、教師是學生思想的啟發人,人格上"開光者"

教師真正的威信來源於他們的人格力量,這會對學生產生不菲的終身影響。優質的思想會帶動另一個新鮮思維,反之則是用規矩侷限鮮活的運動。中國式教育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難以整改,對"分數"的重視遠遠大於對孩子思想的啟發。這也就造成了上述案例中,某老師因為盧某某成績不好而口出惡言,對其進行人格性侮辱。舉幾個例子,考試答案往往只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但"一千個讀者又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思想對同一件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點都不盡相同,學生用更加活躍的思維研究出另一種簡便的解答方法,或者對某一篇短文有了獨特於答案的見解,能片面的將其全盤否決嗎?

"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德國著名教育學家赫爾巴特如是說。而陶行知也稱:只有建起"人格長城,才能讓孩子自覺的創造真善美之人格。一直以來,德育是學校教育最為提倡的模式。山西省某小學一名新入職的教師小張

,因初來乍到並沒有太多與學生打交道的經驗,主打"嚴師出高徒"式教育,可事情並沒有向理想的方向發展。由於小張讓遲到學生罰站整節課、對學生的禮貌問候不理不睬導致學生們對她敬而遠之,最後,在一次"說說心裡話"的班會課活動中,學生們向小張袒露了心聲,小張也通過深刻的反省,帶起了孩子的學習熱情與和睦的氛圍。

所以說,孩子的思想需要老師通過自身的經驗加以正確的引導,遵循發散思維、優化思想、德育教人的原則,用自己的精神面貌啟發孩子做德智體全美的三好學生。此外教師的教學方式中的嚴謹、細緻、一絲不苟、溫和坦誠、盡心盡責等都會給學生人格的建造帶來莫大的影響。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看了這幾點,定會一目瞭然

三、失職教師的不作為會成為孩子心靈的創口

心理學家古諾特博士曾對自己的教育生涯感慨:若干年的教育經歷令我深知,教育的成敗,我是決定性因素,作為教師,我於學生而言,影響力驚人。我能讓孩子歡愉或悲慘,我是製造痛苦的工具亦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可傷人也能救人!這段話道出了無數名老師的心聲。除四川的那起"教師辱罵學生"的案件外,早在2019年九月份,山東郯城某小學老師因情緒失控而毆打學生一百多棍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強烈的關注,也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僅僅因為老師的不作為的行為,致使孩子身受重傷,乃至,成為孩子心理上永遠抹不掉的傷痕和陰影。與此類似的案例還有"某中學老師體罰學生送至醫院"、"幼兒園教師扇男童臉數下"等等,許多網友開始譴責"師德哪裡去了?" "受傷為小,心理創傷為大!"

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嚴重傷害的不只有體罰,還有隱約的言語攻擊與人格的輕蔑。這種事情一直髮生在我們身邊。某些老師因為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拉低班級平均分經常在班級裡藏著挖苦、諷刺甚至嘲笑。一個不屑蔑視的眼神,一種不經意間的忽視都會讓學生謹記在心,小心翼翼或者自暴自棄。

而從好的一面來看,道德品質高尚,為人師德崇高的教師能對學生們公正、準確的評價,使得學生本身也會形成一種實事求是、不躲避現實、困難與矛盾的心理。此外,對學生"社會性"的影響,在於老師們通過自己平易近人、公正待人的行事風格,逐漸的影響了學生在今後馳騁社會時也可以自覺的做到公正與客觀。

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有多深?看了這幾點,定會一目瞭然

故,優秀稱職的教師往往是孩子成長道路中的指明燈,高尚的品質會帶領出一批素質高且心理健康的追逐者。反觀之,身為教師一些不作為的行為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缺陷與"殘疾"。

結語

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其中的"育"便別有一番深意,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堪稱電照風行,教化育人、以德育人,並非口頭上搪塞的說辭,真正想要在教育領域有所突破,就必然需要教師團體的實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