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搶出熔噴布生產線 日產2噸可供生產200萬隻口罩

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

2天搶出熔噴布生產線 日產2噸可供生產200萬隻口罩


●大年初二復工,員工“一呼百應”迅速到崗,保證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

●僅用2天,搶出一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產2噸熔噴布,供200萬隻口罩生產所需

●貸款投資近800萬元,新建一條熔噴布生產線,提高產量,緩解口罩核心材料緊缺

“堅守生產線就是保護生命線。”成都鑫昇利是一家專門生產無紡布原材料和相關產品的公司,據公司總經理陳兵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按照全省聯防聯控後勤保障組和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統一安排, 公司緊急召回員工,大年初二便開始復工復產。

疫情就是戰情。爭分奪秒,陳兵和員工們開始了一場與疫情的賽跑。在這場比賽中,他們跑出了團結,跑出了速度,跑出了成績。

團結——接到復工通知後,員工們“一呼百應”,迅速到崗,分工合作,“三班倒”變“12小時制”,只為保證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

速度——面對口罩核心材料熔噴布巨大缺口,公司迅速進行生產線改造,在設備方技術人員無法到場的情況下,通過視頻連線,公司自己的技術人員僅用2天便搶出了一條熔噴布生產線;

成績——復工一個多月,員工安全,生產順利。日產2噸熔噴布,可供200萬隻口罩生產所需。同時,一條新的熔噴布生產線正在籌備中,投產後,將讓產量翻番,進一步緩解口罩核心材料緊缺。

每天,甚至凌晨,進出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的車輛依然絡繹不絕,將原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口罩生產企業,為疫情防控雪中送炭。

跑出團結

大年初二復工 員工迅速到崗

“初一晚上到崗30人,初二到崗80人,現在有100多人……”今年44歲的吳潔波是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的廠長,回憶起一個月前緊急復工的情景,他仍有些感動。“我們通過微信通知員工復工,沒有一個人拒絕,可以說是一呼百應。”吳潔波說道。

復工意味著團聚變分離,而公司還有一部分人,還沒來得及回家就直接投入到復產的工作中。“當時有10多個員工還沒來得及回老家,打算初二回家。”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兵告訴記者,留下的員工和初一返回廠裡的員工很快就進入了復工狀態,在初二就正式讓廠裡兩條生產線動了起來,在機器轟鳴聲中,守護著珍貴的口罩原材料生產。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產,這是深深刻在陳兵腦海中的一句警示。目前,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在崗員工已經達到了100多人,員工的安全和產量的保證同樣重要。“我們給每位員工建了一份健康表。”據陳兵介紹,公司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採取每天對廠區進行消毒、每天給員工測體溫、進出車輛消毒、進出人員測體溫、員工嚴格佩戴口罩、食堂分餐等措施來保證廠內疫情防控。

“目前員工是封閉式管理,不能隨意出廠,工作也從三班倒變成了12小時制。”吳潔波說,為了緩解員工在高強度工作下的壓力,他也時常找員工們聊天,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同時,也會在員工群裡推送一些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知識,讓員工們能夠及時找到舒緩壓力的方式。

跑出速度

僅2天改造好核心生產線

員工到崗,復工所需的人力問題解決了,而除了人力,生產設備也十分關鍵。疫情發生前,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無紡布環保購物袋、手提袋、廣告袋、儲物袋、酒袋等。“我們2005年建廠,有醫療原材料生產經驗。”陳兵說,生產口罩原材料,公司還是有基礎的,因此生產線的改造也不在話下。

據瞭解,口罩主要由三層構成,從裡到外分別是內層、熔噴布(過濾層)、外層。其中,熔噴布是口罩的核心,放置在口罩中間層,起到阻擋病毒飛沫的作用。然而,熔噴布的重要性也讓它成了此次口罩製造過程中最缺的原材料。為何如此?據陳兵介紹,熔噴布的產量不高,原材料貴,能耗高,加上疫情期間原材料緊俏,因此成了目前口罩產量的一個軟肋。

“公司原本有一條熔噴布的生產線,是在2010年投產的,當時看好醫療行業,於是就投資了。”但讓陳兵沒有想到的是,熔噴布的市場前景並不如此前業內認為的那麼好。“頭幾年一直在虧錢,後來慢慢才變成持平保本的狀態。”

陳兵說,公司雖然有一條熔噴布生產線,但疫情前這條生產線並沒有生產熔噴布,而是生產其他產品,因此需要改造。一般情況下,生產線的改造需要讓設備廠派出技術人員到現場調試,但疫情期間,臨時交通管制,設備廠的人出行不方便。

面對困難,陳兵和公司同事一起迎難而上,通過與設備廠技術人員網上交流,初二花了一天定出了改造方案,初三在設備廠技術人員視頻現場指導下,完成了改造,初四正式投產。“只花了兩天,我們的生產線就正式出布了!”

原本不被看好的一條生產線,在疫情期間,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把它搶成了一條生命線,在口罩緊缺的情況下,給予了最大的熔噴布原材料支持。“能為疫情防控出份力,我們很欣慰。”陳兵說道。

跑出成績 日產2噸熔噴布

“初二剛剛恢復生產時日產量只有10多噸,目前公司五條生產線全部投產,24小時不停歇,日產口罩原材料40-50噸。”復工一個月,成都鑫 利無紡布有限公司的產量在不斷增加。據陳兵介紹,公司目前每天產出的原料包括口罩內層布、口罩外層布、熔噴布,內外層布可以供1500萬隻口罩生產所需,熔噴布的產量達到2噸,可供200萬隻口罩生產。

陳兵說,公司能夠順利復工投產,除了公司和員工的努力,也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從原材料運輸、資金貸款等各方面都給出了“綠色通道”,讓企業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之前是付了錢就發貨,現在是給了錢還要排隊等發貨。”據陳兵介紹,疫情期間,生產熔噴布的原材料變得十分緊俏,在經濟和信息化廳幫忙協調下,公司才及時從上海、江蘇等地獲得了熔噴布原材料,從而才保證了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除了原材料,臨時復工,資金也成為一個大難題。而對此,陳兵要為政府和銀行點贊。“剛剛復產沒幾天,就有銀行人員主動上門瞭解貸款需求。”陳兵回憶到,公司被經濟和信息化廳錄入了一份幫扶名單,銀行根據這份名單優先放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都銀行,200萬元貸款,7小時就到賬了,還款利息也比平時低很多。”

而為了全力保障防疫物資需求,成都鑫昇利無紡布有限公司所在的村兩委開通了“綠色通道”,村域內所有卡點對公司運輸車輛實施放行,提高運輸效率,確保及時高效將無紡布送往口罩生產企業。

據陳兵介紹,為了更好滿足口罩生產需求,目前,公司正在新建一條熔噴布生產線,投資近800萬元,建成之後,產量將翻一番,達到每天4噸左右,可供400萬隻口罩生產所需。然而,讓陳兵擔憂的是,熔噴布銷售市場並不樂觀,等到疫情結束之後,生產線很有可能會閒置下來,對此,他也希望政府能有相應的幫扶措施和政策。

而陳兵的擔憂,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早有了解並有了對策。據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少敏介紹,此次疫情也暴露出四川在產業佈局上的一些空白和短板,從現在開始到未來,四川將探索建立一種“平戰結合”的應急生產和收儲制度,特別是與民生相關的應急產業,將探索如何有序統籌和引導,既可在應急情況下迅速增加產量、提高產能,實現應急保供,又能堅持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相結合,“平戰結合”突出重點,有效避免重複投資、資源浪費。

(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劉佩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