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今年盛夏時節,廣水市關廟鎮梅廟村火了一把,該村高坡山下的稻田裡,一幅由彩色水稻和綠色水稻組合而成的廣水市標火鳳、數字“1988—2018”及標語“興我廣水”撲面而來,吸引八方遊客前來觀光。這幅壯景,既是勤勞智慧的梅廟人民向廣水建市30週年奉獻的一份大禮,又是空降兵部隊老兵濃濃的第二故鄉情結……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不同季節、不同角度的“興我廣水”全景圖

強軍備戰 數千東北熱血男兒結緣應山

1950年代,新成立的中國外部環境並不平靜。為充分備戰,中央軍委決定從黑龍江省徵集大量優質兵員,充實到空降兵部隊。從1969年開始,連續幾年,數以千計的黑龍江籍熱血男兒入伍空降兵44師,與應山縣結緣。

對於40多年前的入伍征程,現葵花葯業董事局主席、原黑龍江省五常縣紅旗滿族鄉人關彥斌在詩作《空降夢·戰友情》中這樣寫道——

40多年前一個深冬的早晨,

在白雪鋪就的站臺上,我們告別了家鄉和親人。

向南!轟鳴的悶罐列車日夜不停的飛奔,

在廣水站的點名聲中,我們走進了空降兵44師的大門。

從此,132團三連就成了我們永生的符號,

山中稻草鋪成的地鋪溫暖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

部隊為了鍛鍊新兵,一下火車就給了他們一個“下馬威”,新兵們花了大半天時間從廣水火車站步行至三里河軍營。在東北大平原成長的新兵們從沒見過應廣公路兩邊的丘陵山地,訝異這裡的地形,特別是對大山口記憶深刻。

新兵們來到應山時大多不到20歲,離家數千公里,思鄉心切,剛開始很多人哭鼻子。他們對應山迥異於老家的生活習慣分外新奇,從牡丹江入伍、後任牡丹江市郵政局保衛部部長的李延山說,第一次看到夏家畈的老鄉牽著一個頭上長角的“怪物”時,嚇了一大跳,在老家從沒見過這東西,後來才知道這是農民的大家當、重要的生產工具水牛。

1969年的新兵入伍時,應山機場尚未竣工,他們是在隨縣完成的人生第一跳。那幾年的東北籍空降兵服役時間普遍比較長,普通士兵都是5、6年,幹部長達近20年,回去較晚的是44師原政治部副主任、黑龍江省青岡縣人沈長春,1990年10月轉業到農業銀行牡丹江分行任紀委書記。東北兵在部隊這座大熔爐裡鍛造、錘鍊,留在部隊的走出了原15軍政委王守志,更多的則是完成保家衛國任務之後,以幹部或普通士兵身份復轉到地方重新奮鬥,或從政、或經商,成為各行各業的翹楚。

由於山河阻隔,東北老兵回到故鄉後,除個別人與軍營有所聯繫外,絕大多數與應山縣、廣水市處於失聯狀態,但他們仍在各類媒體上關注著第二故鄉的發展變化。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從空降兵15軍走出去的原濟南軍區司令員向守志上將(前排中)、原空軍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前排右)、原森林警察部隊政委尹成富少將(前排左),在黑龍江和戰友們在一起。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6年6月,從空降兵44師走出去的李良輝中將專程到黑龍江看望戰友時,到牡丹江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瞭解響水大米種植銷售情況。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空降兵原15軍老軍長李良輝(右)在黑龍江和空降老兵、大澳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延山(左)暢談難忘的軍旅生活。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原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李良輝中將(左)和李雲起(右)一起暢談難忘的空降兵生活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8年4月28日,原空降兵15軍政委王守志(左二),軍長姚恆斌(右二)在黑龍江和戰友合影。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原森林警察部隊政委尹成富在任空降兵132團團長時,深入訓練場地和戰士一起訓練,帶頭跳傘。這是他在幫助戰士整理傘具,發表於1977年7月17日解放軍報上。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6年9月23日,原空降兵15軍老軍長、原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李良輝中將,為空降兵原44師130團直屬炮連秦皇島戰友聚會題詞:血脈相通,兵心依舊。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聽講雷鋒叔叔的故事(攝於八一小學) 發表於1973年《湖北文藝》創刊號上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戰地救護

孝行天下、東北老兵聯繫廣水日漸活絡

2007年9月24日,在原44師炮團二連當過兵的王凱和弟弟王銳拉著自制的“感恩號”房車,載著80歲的老母親從家鄉黑龍江省蘭西縣出發,趕向香港,他們計劃途經湖北時,順便回到老部隊看一看。此前,“感恩號”周遊全國,情動中華。

原44師宣傳幹事、後轉業至黑龍江省綏化日報的主任記者李雲起獲悉王凱的計劃,當即與本網記者聯繫,要求本網對這一孝心善舉進行報道。2007年11月27日,王凱、王銳兄弟倆一個在前面拉,一個在後面推,經過兩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翻過武勝關,到達廣水。本網記者趕到大山口,迎接王氏母子三人及李雲起。隨後,空降兵部隊舉行隆重儀式,敲鑼打鼓迎接母子三人。李雲起這次是轉業後30多年首次回三里河,看到應山城面目全非,他的心情也非常激動。

王凱回老部隊了!通過媒體的報道,王凱、王銳兄弟倆的事蹟不僅在部隊掀起了感恩旋風,在戰友之間、在東北老兵之間,也撥動了塵封已久的思念軍營、迴歸第二故鄉的心絃。

從2008年開始,東北老兵們或利用去南方辦事路過廣水回部隊看一看,或結伴回廣水小住一兩天。但是,部隊已經物是人非,有的在廣水又沒有熟人,老兵們回到三里河,很難進到部隊裡面,只能在外面感受一下部隊和三里河容顏的的變化。

2013年9月的一天,1970年入伍到空降兵44師130團、後任黑龍江省五常市良農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總經理的劉祥,利用到廣州辦事的機會,在廣水下火車,叫了一個的士回應山。走到大山口,正趕上劈山修路,他對這座山太熟悉了,當即叫停司機,下車登高看了許久。在三里河部隊大門,哨兵依紀不準進入,他就繞著軍營圍牆轉圈,隨後到應山城區看一看,吃個飯又往火車站趕。

隨著年齡增大,戰友中陸續有人作古,東北老兵們思念軍營、思念第二故鄉的情結日盛,很多老兵與軍營以及廣水市的來往日益密切。2010年,空降兵成立60週年時,葵花葯業董事局主席關彥斌向15軍獻上20萬元大禮。當年7月19日,關彥斌回到44師,受到時任師長景濤和政委陳國強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2016年春,李雲起帶領十幾個戰友回到三里河,本網記者參與了接待;2017年春,李雲起和老伴再次回到老部隊。2017年國慶後,綏化老兵崔喜臣和老伴旅行到武漢,遊覽完黃鶴樓後,老兩口又在長江大橋上走了一遍。當兵時,部隊乘船到監利救災,從長江大橋下面穿過,他一直想從上面看一看,這次遂了幾十年來的心願。隨後,老兩口趕到廣水,在部隊圍牆外面遠觀軍營。

可以這樣說,沒有王凱、王銳兄弟倆的孝心善舉,就沒有本網記者與李雲起的相識,本網記者自然也不可能與東北老兵結為忘年之交,成為東北老兵與廣水市加強聯繫的促進者和聯絡人。雖然記者與東北老兵年齡相差快到一代人,但每次見面或電話聯繫,都以兄弟相稱。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5年9月3日,葵花葯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關彥斌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邀請,到天安門廣場觀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關彥斌1973年從黑龍江省五常縣入伍,任空降兵44師132團6連班長。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關彥斌(中)回部隊重溫跳傘訓練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8年4月28日,葵花葯業集團在哈爾濱舉辦改制20週年慶典活動。關彥斌代表葵花葯業向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捐贈小葵花1000萬元兒童安全用藥公益基金,關彥斌獲得家鄉五常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五常功臣勳章”。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王凱、王銳兄弟倆拉著“感恩號”房車從家鄉出發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感恩號”房車行進在應廣公路上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時任空降兵15軍政委王守志少將(左一)在15軍軍部迎接王氏母子

日久情深 有生之年助力建設第二故鄉

近幾年,東北老兵與廣水市的聯繫更加活絡,雙方人員互訪增多。2017年7月,東北老兵們邀請本網記者赴黑龍江旅行。一到牡丹江,聽說第二故鄉來人了,老兵們齊聚歡迎,崔喜臣接大家去他家吃飯、唱歌,原44師文藝兵、後任海林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的李洪泉為大家離開黑龍江餞行。

牡丹江籍老兵李延山帶領大家遊覽寧安市境內的鏡泊湖時,記者發現水稻是當地種植業支柱,稻田文化打造也有聲有色。

近年興起於各地的稻田文化建設,都是以彩色水稻種植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觀光農業,帶動鄉村旅遊業發展。2011年6月,寧安市投資2700萬元,高起點建設渤海稻作文化主題公園,打造集景觀、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展示區,讓遊客感受稻作文化,體驗田園生活。2016年5月,五常市中國稻田藝術團隊在當地為恆大集團創作出稻田藝術3D糧油廣告,整幅作品佔地70畝,將設計效果完美的呈現出來。

看到這些新奇的事物,記者當即萌生這一念頭:能不能在廣水打造類似的稻田文化?關廟鎮梅廟村一條衝畈旁邊有一不高不矮的山,俯視效果非常好,適合打造稻田文化景觀區。老兵朋友們說,完全可以,廣水屬於丘陵地形,做出來視覺比黑龍江的平原效果會更好。老兵朋友們還表態說,雖然他們不做農業,對彩稻種子這一塊不熟悉,但可以找朋友們想辦法。

2017年國慶前夕,復員後任哈爾濱檢察院處長的空降老兵陳志毅和同連隊的劉祥等戰友們回應山,李雲起請本網記者提供方便。這群從未謀面的老兵到達應山後,記者安頓他們吃住,並帶領他們車遊三里河、應山城,老兵們連呼:“變化太大了,變化太大了。”

劉祥嘗試著對記者說,當兵時在應山有一個朋友,去他家吃過飯,但40多年從沒聯繫,現在連對方名字都忘記了,只知道他姓毛,其父當時任應山縣委副書記,很想找到他。記者據此多方打聽,查清了他要找的失聯40多年的老朋友是現在青島工作的原應山縣委副書記毛鳳延的兒子毛立輝。劉祥當即與毛立輝通了話,雙方都非常詫異、非常激動。

劉祥此次三里河之行,不光排解了思念軍營、思念第二故鄉之苦,還在本網記者的幫助下找到了老朋友,這令他非常感動。記者表達梅廟想種彩稻想法,劉祥十分爽快的答應:他不光包了種子,還要提供創意支持。梅廟村幹部聽說種子有保障後很興奮,當即與劉祥見了面,劉祥動情的對大家說:“廣水是我們東北老兵的第二故鄉,第二故鄉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第二故鄉出彩了,我們臉上也有光。”

今年清明過後,記者收到發自黑龍江省五常市的兩袋子東西,打開一看,是80斤彩稻米,心裡當即一緊:是不是彩稻種沒戲了?記者給劉祥發去信息:大哥,是不是彩稻種難搞,才搞的米啊?劉祥不久回信:是手下人辦事不上心,老弟等著吧!

到了4月底,彩稻種子遲遲沒有著落,但梅廟要種彩稻的風早就放出了,廣水市主要領導都知道這件事,梅廟村幹部和本網記者心急如焚。

正當大家認為今年種彩稻徹底玩完的時候,5月3日,記者終於收到了40斤彩稻種子。劉祥說:“不要談錢了,彩米大哥送給你吃,彩稻種給第二故鄉30年市慶隨禮。”而此時,梅廟稻秧基本插完,彩稻都是補插在已插完秧的大田裡。

6、7月份,獻禮廣水建市30週年的“興我廣水”全景圖鋪陳於梅廟村高坡山下,梅廟彩稻種植一炮打響,該村稻田文化景觀區初具雛形。

事實雄辯的證明,東北漢子劉祥靠譜,空降老兵劉祥靠譜!

靠譜的何止劉祥?三里河,應山縣,廣水市,已沁入東北老兵的骨髓,他們對第二故鄉的掛念,與歲月同進,歷久彌深。

曾在44師當過兵的哈爾濱雜文作家蘇衍坤寫了一首與戰友們共勉的《莫忘應台山》——

應台山不高,

三里河不深,

但三里河給了我們一個共同的血緣,

應台山給了我們一個共同的軍魂。

應台山不高,

他從太行走來;

三里河不深,

他向長江奔去。

我們是打過長江的四十四師,

我們是威震太行的二十六旅。

話抗日,百團大戰,我們讓日寇膽寒;

說解放,淮海戰役,我們殲滅了黃維兵團;

講援朝,五次戰役,我們讓美國人坐下來談判。

六七十年代,

我們這一代來到應山,

三里河畔學會了跳傘。

幾十年來,

我們陸續奔赴民族復興的各條戰線。

論今朝,

不論是將星閃閃,

不論是商海鏖戰,

不論是快樂種田,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興奮點:

應台山、三里河讓我們一輩子夢繞魂牽。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原黑龍江省委書記、現任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憲奎(左二),“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楊暘博士(左一),五常市委書記張明清(右三),在五常市良農水稻種植 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總經理劉祥(右一)陪同下考察五常大米種植情況。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劉祥和他的杏花山莊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劉祥(左二)在良農總部和來訪的廣水市楊林溝茶葉合作社理事長陳三(右二)會談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回三里河的黑龍江空降老兵們

在夏家畈與老鄉們交談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6年3月,黑龍江空降老兵們

回三里河部隊“探親”

湖北廣水,第二故鄉情結!(傘兵之家)


2017年7月,本網記者受黑龍江空降老兵們之邀赴黑龍江旅行,原空降兵44師文藝兵、後任黑龍江省海林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的李洪泉(右三)在威虎山故鄉為大家餞行後合影留念。左 一為崔喜臣,左二為李雲起,右二為李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