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蹄花再向南

年終歲尾,不免回望光陰。

這一年,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六月給老媽籌辦個人書畫展暨八十大壽,並出版一本畫冊。

八旬拾花,那日幾百賓朋,媽樂的像少年。

天南海北的朋友都來成全我一點孝心,遠遠近近趕了來,讓我歡欣令我感動。真心期待母親米茶之壽再聚首!

我是2017年8月1日換的電話號碼。13366413553。教數字能量信息學的小芳老師跟我打賭說冬姐,保你換過號碼一月之內必有喜事。我當時以為笑談。8月14日我換電話號碼第十天,在上海認識羅眾宸、潘玉珉、李薇,從此參與聯創小二郎學堂至今。隨後不足一月我們相約來到麗江,見我的義兄木裡夫婦並邀請他們與唐守業先生一起成為小二郎學堂聯合創始人。

12.5號上海新聞發佈會後小二郎學堂正式上線,一洋發文說:我由衷的感謝小二郎的創始人羅眾宸先生,他的構想已經形成現實,不僅僅解決了我多年的苦惱,也解決了很多看似無解的社會問題。小二郎,越想越有意思;羅眾宸,越想越有智慧。我由衷的感謝這個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靠的是全體中國人的升維,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給了我們最好的天時、地利。

他說出了我的心聲,小二郎學堂真正承載了我的夢想與希冀。

這是2017我人生中第二件大事。

算命先生曾經說我六親緣薄。

自小我便喜歡弟兄和睦大家庭圍坐一堂的氛圍。所以有了跟岳家大家族的往來,可隨著義父母大哥相繼去世,老宅不在,團圓熱鬧亦不在。

木裡哥整理了一些我筆記裡有關江湖的話題,沒想到有那麼多。女子有英氣就好看,像林青霞,為人記憶最深的總是仰首痛飲的東方不敗。女子再有俠義之氣就更為難得。我一直認為血親不說明問題,一向就喜歡古人結義定盟誓結金蘭。也一向最愛聽伯牙子期的大鼓書——子期聽琴、伯牙摔琴。子期病歿,伯牙贈銀孝養子期雙親。

小彩五唱的好:俞伯牙交友那算頭一位,結拜之中稱得起是第一人。

也因緣,也慶幸,丁酉年結拜了盟兄弟六人,這為第三件。

兩男四女,皆稱兄弟。

大哥粘麗群,二哥王玉娥,我行三,四弟王海峰,五弟李睿,六弟王一洋。

先有十月黃河邊五弟兄盟誓,後有小二郎新聞發佈會當天結拜六弟王一洋。老六最小,最出息,他元月一號參加學習型中國企業家年會,跨年夜自杭州飛北京,弟兄們在東直門二爺的不二齋歡聚,議計著去麗江見木裡王爺、雙姐,去瀘沽湖參加格茸多傑的婚禮,到蒼山洱海邊歃血為盟重走儀式。

這是我的2017最最情懷的三件事。

人生無常,人生之常。

丁酉年走了我兩位梨園界亦師亦友的故人。

5月29號楊永樹先生仙逝。

接到訃告第一時間去家中參加悼念。

最後一次見楊先生是丙申夏在湖廣會館,帶了幾位外地朋友參觀,當時楊先生熱忱的安排樂隊為我遠道而來的好友伴奏,音容宛在,記憶猶新。楊先生是回民,送別那天有雨,彷彿天公亦難捨虛懷若谷的永樹先生。楊先生待人謙和,虛心好學、刻苦鑽研,演唱頗具張派韻味,當年以一段張派《女起解》,一舉奪得“首屆京昆票友電視大獎賽”青衣組的第一名,驚動了張君秋先生,張先生親自為其頒獎,並得到張先生的肯定、讚賞和喜愛。

張君秋先生逝世後,楊永樹先生悲痛欲絕,每天都去靈堂為張君秋先生守靈,圓潤的嗓子生生哭啞,使得在場的人無不為其動容。而每年的清明節,楊永樹先生都會和吳吟秋先生一道去張君秋先生的墓前掃墓、獻花。

如今斯人已逝,願楊先生與君秋大師天堂再續師生情!

無獨有偶,另一位駕鶴西走的也是跟張派有淵源的張學源大哥。

學源大哥是張君秋先生的親侄子,自幼酷愛戲曲藝術,又對書畫情有獨鍾,拜李苦禪先生學藝,畫有所悟,有苦禪大師遺風,尤以畫鷹見長。去年毛繼昆兄畫展,學源大哥前後張羅,展後在豐澤園答謝宴上,學源大哥微醺時還即興表演翻了幾個跟頭,身手敏捷威風不減。至六月我母親八十大壽時學源大哥給我打電話解說身體抱恙不能前來祝賀,不想短短几月天人永隔矣。學源大哥人緣好,古道熱腸。極為注重養生,記得最後一次去馬家堡東路他家中做客是四年前,正籌備一場茶樓的筆會,餐後高老師陳淑芳去打麻將,我跟費先生同去學源大哥家喝下午茶。他給我們講了許多梨園軼事。尤為印象深刻的是 他說自小到大跟叔叔張君秋感情深厚,經手過眼了大量名人字畫,卻都被他大方方送給朋友。其中不乏徐悲鴻齊白石等大家,哪怕其中留一兩幅,都能在北京輕鬆換兩套房子。學源大哥最後總結的一句話我印象最為深刻:東西東西,不是在東就是在西。那天聊了很多,還說我們開闢一個專欄,他說我寫,專講梨園舊事。後來忙糟糟也就慢慢擱淺了。

人總是不經意間錯過很多東西,就像我們的專欄和與學源大哥幾次失之交臂的聚餐。送別大哥的日子正是小二郎學堂在上海召開新聞發佈會,作為聯創人我不能缺席,只好多誦佛號,祝禱大哥早日往生淨土。

歲尾在家收拾了一整天,書本衣物雜七雜八,想起當年王虹蓮亂糟糟的家,不時被我批不會生活,今年忽然成了飛人,也顛倒了,馬虎凌亂,因為顧不上,因為真沒時間。反而她倒是每天琴棋書畫詩酒茶的又喬遷新居又佈置桌椅,窗簾布幔杯盤碗盞,偶爾還曬自己包餃子,小日子有滋有味起來。真是風水輪流轉。她其實最像張愛玲的是從不恥於談錢,她一再叮囑我一定給自己留有錢,老了既有錢又有趣。說過的話很多,真正記住的彷彿就剩這一句。記住就難忘,不時應景的想起很多人事物,有些隨風而逝,有些又迎風兜回來一些,嗆得難受。我那時總說要早死,活到六十歲嘎巴,去了。她就急眼,還愛哭,說你就是這麼討厭,我不許你死,咱們倆還得好好做伴兒呢。

其實想起蘇青寫成結婚十年,也是沒有錢,等米下鍋。可倘若真正養尊處優不經波折,能產生蕭紅的《呼蘭河》那樣優秀的作品麼。

一部《芳華》紅了馮小剛的票房,也讓我愈加關注一直喜歡的作家嚴歌苓。

“一天發現自己沒幹什麼有用的事,沒讓自己哪怕成長一點點,就慌。”——————嚴歌苓的自律是從小就養成的。

我就在想,到底是該一個人無所追求的閒來破悶的小情調著好,還是忙裡偷閒才是閒呢?

嚴歌苓說現代的愛情她不想寫,因為無力、蒼白、現代人想得開,想得開的還叫什麼愛情?

終於,美好如她,也遇到了那個為了她“想不開”的人。.

想得開的人太多了。

聽著奶茶劉若英唱著《後來》的演唱會,愛而不得哽咽落淚。也許是諸多的過往湧上心頭,也許是煙花迷離了雙眼,也許是萬人呼喚的聲音讓人百般滋味……

然而字字句句、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其實最愛陳昇隱忍,他懂進退懂尺度,專做邋遢的樣子讓劉若英失望翩翩才子不堪的另一面。

2011年奶茶結婚,2012年陳昇寫下春風大酒店。

歌裡寫著:如果我依戀在春風裡,就沒有了我自己。

愛可以有很多種。 黑暗跋涉,錦衣夜行,才能“忽而有光,得見桃源”。

隱忍顧念,彼此成全,亂花漸入迷人眼,陳昇奶茶不啻這亂世情愛的良藥一劑。如陳昇寫詞:老馬蹄花再向南,還有個大酒店。

歲尾得了兩本書。算書又不是書,一本影宋版《梅花喜神譜》 宣紙 ,影印 ,線裝,一函一冊。這本書很有名,是一部梅花圖譜,是宋版書中典範。有梅花圖百幅,每幅配有題名和自作五言詩。

此書從宋代開始被諸多名家收藏,影印,堪稱案頭雅玩。另一本河南文藝主推梅子寄來的箋紙日曆。中國人有細數節令的癖好,唯此,才有清平之意。

好生活,不過是好好過日子。

向天地四時找尋一種治癒的溫情,用節氣梳理自己的生活。

一年復始萬象更新,喜慶的中國紅配上燙金圖騰,踏著祥雲的獅子、月兔、振翅鳳凰擺尾金魚、穿叢而過梅花鹿……

一派喜氣祥瑞,令人心生歡喜。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去年同一時刻,我寫了一篇文章 。

2017年和2018年看似只是一個數字的差異,卻是永遠都無法重來的日子,無法重現的時光。

新年的鐘聲正待敲響,不二齋的老茶膏正散發糯香。看,這就是時光的力量。

古酒又啟了一罈,兄弟們的說笑聲陣陣傳來,我獨坐茶室敲打著最凡俗塵世的碎碎念,娓娓坦述的不過這世間的人情禪意、有味清歡。

後記:跨年夜在北京東直門二爺“不二齋”中歡度,我們六兄弟獨缺老五在鄭州未歸,憾!年年歲歲總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長夜靜聽王一洋拆書,也講故事,有少年喪父、戰友犧牲、經濟拮据、雨中燒車、辭職後單曲循環的馬修連恩佈列瑟農......所有的經歷染成風霜,也滄桑也成就。今又讀六弟一洋新寫文章《我眼中的歲末年初--送給2018》,他說他寫的時候幾次流淚,他說三爺,我會更優秀!心之所至,境之所達,寫得真好。六弟,雖然人生實難預料,但這難料與說不清,你加了自己的博愛與不輸,便成了自己的神自己的仙——通了、化了,至化境,然後人書俱老,但仍藏著天真孤獨,那裡面有光陰的一場秋雨,有封罈老酒,有老茶,有西皮二黃,有人間至味,也有你的東北小調紅柳子小翻車、秧歌柳子大救駕 。讀後有感,不由重啟電腦,為我歲末年初的碎碎念補充幾筆,特記之~

丁酉冬月跨年夜於不二齋初稿

元月五日小冬於不退齋二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