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古道 湖濱交口

三門峽湖濱區交口鄉,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為什麼取名叫交口呢?

因為家住塬上,小時公交車很少。每次走路從塬上下交口的時候。遠遠望去兩條道路,南一北,一東一西。交於交口街上,感覺交口與路有關。

崤函古道   湖濱交口


交口分為南交口和小交口。位於兩路相交的三角地帶。兩條河流在次交匯,臨川地帶灌溉方便。每次經過交口橋,就會冒出要弄清其得名的念頭。

後來有幸在,崤函古道一文中得知了交口的來歷。

如果要追溯起名字的來由,應該早在唐朝時期就被叫做交口了。據史料(牛佔亞先生提供)記載,南北二崤道,就是崤函古道。以安陽塬為界,一南一北,北道又名北崤道,由洛陽西行,沿谷水過漢函谷關(位於新安縣境內),經新安、澠池,直抵陝州。

南道亦名南崤道,自洛陽沿洛水北岸,經韓城、三鄉西,拐向西北,經嶽莊、舊縣、宮前、過雁翎關、菜園鄉南縣村,達陝州。


崤函古道   湖濱交口

南北二崤道於陝州交會(交匯處稱之為“交口”)。可見交口,這個名字在唐朝時就有了。

而今,南北二古道皆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南道s249省道,也就是當地人俗稱的洛三公路。北道310國道。

但是交口這個名字一直沿用下來。由於交通便捷程度的提高。這個昔日南

崤函古道   湖濱交口

北古道的交匯處。綻發出了嶄新的容顏。

站在塬上,遙望南北二道,去者以往,猶有可追。來者可見,更加輝煌。兩條昔日的交通要道。而今,成為了貫穿東西的兩大動脈。交通之運達量,遠非昔日可比。

而交口雖遠在郊區,卻已經是高樓林立。顯得更加的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