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必須要做到氣由丹田發、力由足底出

形意拳本是門仿生學,它是根據宇宙間日月星辰,萬事萬物生態環境、人與物的動作形象,以物象演變形式的意識形態,做為立法之本。起勢由“無極”勢,平心靜氣,無我無物,無思無念,生而“有極”,有意於採集日月精華,乾坤之靈氣,用以強身壯體益壽延年,升之為“太極”包羅萬象,太極之兩儀萬事萬物陰陽互易,天人合一化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空也虛也須精,地之實也堅也必靈。以金、S水、木、火、土五行為基礎,採取動物為了生存而捕抓食物的天性,為主導的技擊養身功能鍛鍊;十二形是龍、虎、雞、鷹、熊、馬、猴、蛇、鼉、駘、鷂、燕,通過模仿野獸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維學習動作,象其形而取其意,運動於拳法,必須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勢,十二形取其活動一特技,應用與技擊藝術,形式簡單易學而意義深刻,動作簡而不繁,但其中的奧妙變化功用無窮。


如五行中崩拳:它用其崩拳似箭,有射物之通過意,劈拳似斧有劈木之意。如十二形之虎形,取其勇猛,撲食之技能,如熊形是取其熊滾膀三節連擊法,上打迎面拳,肘擊,下撩陰,膀靠,頭撞,這就是形意拳名的由來。不但是形意拳,動物等形象演練,而且中華武術裡無論是那一種拳,它都離不了動物等形象的模仿應用。如太極拳裡的野馬分鬃,倒輦猴,攬雀尾,等。八卦掌裡的白蛇吐信,鷂子穿天,大鵬展翅,獅子抱球等。少林拳也多是雄鷹展翅,金雞獨立,猴子爬杆等等,都有仿生象形取意的用意聯繫。形意拳是形象思維拳,形是動作體位,意是用法概念,兩者高度協調統一而達到應有的效果。虎形的技擊猛虎撲食姿勢,就是取其搏物之意。崩拳,形是拉弓射箭,意欲箭透石穿之勁力。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擊應用方面講,經過長期的實踐磨練,造就高層功法,對於來範之敵憑觸覺應變化,發招不用思索,隨手出擊應對得體的自然本能。

形意拳的呼吸謂之逆呼吸,講究舌頂上顎,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挺頸豎項,頭要有虛靈頂勁,運用腹式呼吸,每一運動都是吸氣時束,呼氣時展,通過呼吸相應於內臟的橫隔膜的擠壓,增強肺活量,加大腹呼吸,使內五臟得到了健康的運動,腹式呼吸加大了供氧量,所以說練形意拳又屬於增氧運動,它的鍛練不會大口的喘氣。武術原本是一門體驗科學,過去沒有內外之分,只是習武者通過體用動作,實踐檢驗,而得出的論證。在統一的理論上都屬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在實際運作方面講剛柔,快慢,舒展,綿軟,巧妙等技法,比如體育運動也是鍛練身體,那叫缺氧運動,因為活動下來氣喘的很,運動超於肺呼吸的正常規律,多少氣也不夠用。而我們武術鍛練卻是增強肺活量,加用腹呼吸是屬增氧運動,導引內氣舒筋活絡,是人體強健之源,以意領氣,以氣催勁的內功拳,氣通周身經絡,對調節微細血管、強健內臟有著良好的作用。只要常練不懈,可以氣貫周身、舒筋活絡、提神壯筋,氣行病除,強化胃功能,提高肝臟排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血管的功能。久練自成金鋼體,百病皆除如童子,小周天百病俱消,大周天長命百歲。所以練功有素者腰腿利爽,紅光滿面,精力充沛。


不同於體育鍛練。少林查拳南拳等勁力講“擊勁”,它的力量好比拋石頭一般,放長擊遠,甩的弧度大,打擊力就強,在拳學上叫殺傷力大但放人不遠,力量方面看的明白,打的脆徹,是明勁也。
太極拳講發放力,引進落空,螺旋力,貼身發力,放人很遠但不會傷人,也稱之謂懂勁。
形意拳講抖絕勁,它的勁力是震勁,整體抖動,全身力量運用與某個點上,產生爆發力,既傷人又能將人拋出,是屬擊發勁。平時訓練全身放鬆,松則舒暢易達,靈敏多變,重練束展,束之要柔,擰、裹,展之要鑽、翻,其勢必剛,是謂剛柔相濟,多柔少剛,剛多易折,需發力時則足踏腰展,身抖,手翻絕,似彈簧束展,強努離弦。後足蹬是指在爆發勁力的瞬間,必須是腳踏實地的蹬與挺,如同槍彈發射時的後坐力的道理一般。例如:你試試推牆就明白了,用力推牆時將後腿提起或放鬆,會有什麼感覺,其實道理很簡單,關鍵是如何練就全身力量發至整體,用於某點的暴發抖絕勁。
拳要活練,每一動作都屬陰陽互易,剛柔相濟,不可死搬硬套。陰陽不單指鷹熊而言,陰陽兩儀所指有:上下、左右、前後、內外、正反、伸縮、等等,束展又分別又包含有剛柔:束為柔,展為剛,收為柔,發為剛,虛為柔,實為剛,靜為柔,動為剛,剛柔相濟。剛柔又各內含有明暗:束為暗,展為明,收為明,發為暗,虛為明,實為暗,靜為明,動為暗,明暗互易。知陰陽,明動靜,識時務就能打人,出手為陰翻手為陽,陰陽互易,氣由丹田發,力由足底出,渾身暴發,動生抖絕,全身力量用運於某個點上,這便是形意拳的訓練要訣。

大家可以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