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救命藥入醫保 2019年醫保惠民十件實事

更多救命救急好藥以及腦癱、自閉症兒童必需的康復項目納入醫保報銷,居民醫保二檔繳費成年居民大病保險大額支付比例提高到62%,啟動按疾病診斷組(DRGs)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國家級試點工作……

把更多救命救急好藥納入醫保報銷

今年,醫保局將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及時調整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將治療癌症、罕見病等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

此外,落實苯丙酮尿酸症患者使用藥品、特殊治療食品的保障政策。繼續推動定點醫療機構和特供藥店“雙渠道”供藥模式,讓患者能夠買得到、用得上、可報銷,切實享受醫保改革的實惠。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支付比例和限額

根據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將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和待遇水平。其中,2019年度居民醫保二檔繳費成年居民大病保險大額支付比例提高到62%,並且尿毒症透析治療、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提高到65%。

少年兒童、大學生因意外傷害發生的門急診醫療費用統籌內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3000元。少年兒童和大學生門診統籌支付比例分別提高10個百分點。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居民門診大病保障待遇,對超過病種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部分給予一定補貼。

醫保精準扶貧: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減半,取消封頂線

今年,將加快推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等4類人員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醫保、醫療救助等制度全覆蓋。

對貧困人口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按規定標準給予補貼。對貧困人口參加居民醫保的大病保險起付線減半,大額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封頂線。

並且,實現貧困人口醫療費醫療機構減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補充醫保、醫療救助、扶貧特惠險等“一站式”結算,使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更好解決。

創新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2019年,醫保局將實行保障關口前移,開展預防和延緩失能失智保障工作。

同時,拓展長期護理保險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範圍,加強專業化照護隊伍的培育發展,制定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地方標準,讓失能失智人員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長期照護服務。

加強慢性病門診保障工作

已將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基本藥物納入門診報銷基礎上,根據國家部署,進一步擴大慢性病門診用藥保障範圍,提高慢性病門診保障水平,減輕慢性病患者的藥費負擔。

按照省統一部署,加快推進全省統一的門診慢性病種省內聯網結算,解決慢性病患者墊資和跑腿問題。

腦癱、自閉症兒童必需的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

2019年,醫保領域重點實事還有提高兒童病、重度精神病患者醫療保障水平。比如,將腦癱、自閉症兒童必需的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適當提高住院費用醫保報銷比例。

對重度精神病患者,取消門診起付線,進一步提高醫保門診和住院結算定額標準。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

實現

省內“一卡通行”

推動省內異地就醫個人賬戶支付工作,參保職工在省內異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時,可以直接刷社會保障卡使用個人賬戶資金結算,提高就醫購藥便捷度,減輕個人墊資負擔。

擴大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範圍

符合條件的住院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異地就醫直接聯網結算範圍。

推進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在內的各類人員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

加快推廣網絡、APP等多種備案方式,簡化異地就醫手工報銷手續,切實便利流動人口。

啟動按疾病診斷組(DRGs)支付改革國家級試點工作

今年,醫保領域將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啟動按疾病診斷組(DRGs)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國家級試點工作,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提高患者保障質量。

推行縣域醫共體居民醫保按人頭總額付費改革,加大對縣域醫共體建設的醫保政策支持,引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醫,助推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70%以上醫保對外服務事項實現零跑腿

今年,保局將高標準建設全市統一的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平臺,推行全城通辦、全程網辦、綜合櫃員等新型經辦服務模式,實現醫保對外服務事項100%“一次辦好”,群眾零跑腿率達到70%以上,應用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為群眾提供個性化、貼心化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