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場拋棄的白馬股,這回可以認真進行價值投資了嗎?

與2017年的單邊上漲行情相比,2018年白馬股的行情表現卻顯得非常疲軟,有著截然相反的表現。

談及白馬股,總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上市公司,例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京東方A、老闆電器、美的集團、雲南白藥等。實際上,在2017年的白馬股行情中,不少白馬股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積極表現,更有甚者在一年時間內,股價漲幅超過了100%,為投資者帶來了比較豐厚的投資回報率,而在那個時候,白馬藍籌的價值投資理念卻逐漸深入人心。

但是,到了2018年,白馬藍籌的股價表現卻突然變臉。縱觀不少白馬股的股價表現,2018年1、2月份,基本上成就了不少白馬股的高位價格。

例如,格力電器在今年1月26日,股價創出了58.7元高位,而經過了近八個月的調整週期,格力電器股價最低調整至近期的35.6元,跌幅近40%。美的集團,股價自今年1月26日61.49元高價調整以來,股價累計調整幅度達到了35%左右。此外,如京東方A、雲南白藥、南方航空、萬科A等,均在這一年的市場環境下,出現了比較顯著的跌幅,更有甚者累計最大跌幅在50%以上。

對於白馬股的下跌,甚至可以理解為非理性下跌,一部分原因是對前一輪大幅上漲行情的修復,但從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來看,似乎這一種修復回撤的力度有些非理性,有的白馬股已經把去年的漲幅成果完全吞噬。至於另外的下跌原因,則與估值修復、盈利增速放緩等因素有關。

實際上,縱觀部分白馬股上市公司,雖然整體估值相對合理,但更大程度上寄託於持續增長的盈利能力之上。但是,當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有所放緩,那麼相應的估值優勢也會有所下降,而此時此刻市場難免會產生出一定的不良預期,加劇了股票價格的波動風險。

時至目前,不少白馬股的估值水平已經迴歸至2016年、2017年的水平,更有部分白馬股上市公司的估值狀態,已經回落至2014年的低估值狀況。

其中,時至目前,格力電器動態估值回落至8、9倍的水平;美的集團動態估值回落至10倍附近水平。至於一直具有低估值優勢的銀行股上市公司,則普遍回落至僅有5、6倍的估值水平。言下之意,在這一輪非理性的估值修復行情中,多數白馬股乃至藍籌股的估值水平,已經降至了前期估值底部區域附近。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對於非理性下行的白馬股,可能仍與部分資金的持續拋售壓力有關。確實,在A股市場中,資金對股價的撬動效果非常明顯,這也恰恰印證了“成也資金,敗也資金”的現象。

事實上,對於前段時期內,部分白馬股的持續上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機構抱團取暖的因素。但是,當機構資金存在明顯的分歧,或上市公司某一有利因素髮生了拐點時,往往會加劇了資金拋售的意願。然而,當市場資金形成了集中拋售的效應時,卻容易加劇了股價的大幅波動,而原來的估值理性修復行情,也因資金的非理性拋售,而導致價格下跌變得更加不理性。

如今,經過了一輪非理性調整行情,曾經被市場拋棄的白馬股,其估值水平卻又一次迴歸至相對安全的區域之內。但是,與前兩年相比,白馬股的質地水平,卻略有變化,但多數核心上市公司、品牌上市公司的質地狀況還是非常優良的。

確實,對於資金而言,一方面要看企業的未來盈利增速預期以及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另一方面,則在於關注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市場大環境等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從白馬股上市公司的整體估值水平分析,目前已經步入相對安全的投資區域,而在低估值區域附近積極佈局,也是價值投資的理想狀態。

在實際情況下,當市場價格遠低於上市公司的核心價值中樞區域時,終究還是難逃價值理性迴歸、理性修復的過程,而優質白馬股,依舊還是未來市場的投資主基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A股市場進行價值投資,更應該關注的,還是政策環境以及資金面環境的變化,而這卻比上市公司自身的質地更顯重要。不過,面對身處低估值狀態的白馬股上市公司,大資金大機構更需要強化自身的自律性,在股票價格處於低估值水平時,理應積極發揮出價值投資的引導,而非價格投機撈一把就跑。確實,在市場投資信心處於冰點狀態之際,大資金大機構對市場的引導作用還是非常關鍵,而當前也恰恰是大資金大機構逐漸引導價值投資的重要契機。

被市場拋棄的白馬股,這回可以認真進行價值投資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